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具有灵性的设计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新颖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愉快的状态中探求知识呢?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自己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每一节课的开始,精心设计好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认识位置和方向》单元的“认识东西南北”一节课时,利用投影媒体技术出示情景:星期天早晨,小猴子和它的妈妈一起去它家北面的桃树林里摘桃子,贪玩的小猴子不小心和妈妈走散了. 小猴子眨眨眼睛,又挠挠脑袋,忘记了回家的路. 你能帮它找到回家的方向吗?通过设计的情境和提问,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开始学习“认识东西南北”.
  
   二、组织引导、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具有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吸引的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者应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六年级上册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时,我针对这一单元知识的可操作性和逻辑推理较难的特点,组织设计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通过操作,开展小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分小组将两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三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然后再用四个小正方体拼……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先操作,再计算,完成表面积在图形变化前后的数据计算后填写表格,通过小组同学间的相互提问和交流,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两个小正方体的底面. 每一名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积极、轻松地获得了新的知识. 这样,既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算理,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巧妙设计练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喜欢新颖、有趣的事物的特性,同时,他们还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争强好胜是众多小学生的共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形式新颖、内容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增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中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为了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区分开,我设计让学生当“小邮差”的小游戏:首先把这两种形式的题目分别写在卡片上,让两名学生手拿“用乘法”和“用除法”的卡片做邮箱,让学生们充当小邮差,将所分的卡片题目对应“投递”到邮箱里,在投递的时候说明这样投递的理由. 这样,既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又获得了知识,使学生愉快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四、合理评价激励,进一步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的个体特点,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每一名学生在课堂表现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知识的获得方式各不相同.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而积极地开展评价和激励,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准确的判断,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时,学生们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积极探讨了假设的策略后,都能掌握这种策略. 但是,在使用假设法还是使用假设法列表的抉择上产生分歧的时候,针对这种学习情况的产生,我先给学生出示课后练习“你知道吗”,展示中国古代有名的“鸡兔同笼”的问题:今有鸡兔共42只,96足,鸡兔各几何?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这样的总结性评价:根据题目的特点,我们在解答时应该使用假设的解决问题策略,用替换的方法来解答. 而列表法其实质也是一种假设. 同学们对假设的策略掌握得都很好,在解答的时候,我们选择列式和列表都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你所适合的方法进行解答. 那么,现在你能解答出这道题中鸡兔各有几只吗?这样既总结了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促进学生继续积极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注意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乐学,好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数学习题课分为针对性习题课、阶段性习题课、专题性习题课.   设计这三类习题课总的原则是不变的,它们是:针对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针对性就是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以及存在的问题,选择和设计习题,一定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如图,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四边形和三角形. 请你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四边
金竹106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1998年用自选系106作母本,138作父本杂交而成.1999~2001年经所内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商品性好
【摘要】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学会用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时,应注重创设情境,多角度观察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比较辨析,多形式进行类比,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标新立异,新思路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有效引导,设计开放性习题,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
测定了原生长地不同的割手密、斑茅、蔗茅和五节芒等甘蔗野生种质植物的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探讨了与其原生长地年平均光
进入2007年,随着改版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襄樊日报在新闻摄影上又开始向新的高度攀登。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回头翻看襄樊日报每周六第四版彩色的“新闻相册”摄影专版,一些前来交
现实生活不但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乐趣,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在施用不同数量氮肥条件下,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和幼苗生理素质的变化,测验了氮肥施用量与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的关系,证明了在北方白浆土中等肥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