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结合当今社会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要求,探讨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英语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中,对于听说的要求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投入多,产出少,在很多方面制约着学生听力技能和口语水平的提高。在新形势的驱动下,探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相应的对策刻不容缓。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工作及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随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且效果显著, 但在口语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学生会话水平的要求。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及教材方面
1.口语教材。大多数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缺乏相应的专业系统教材,很多内容都是由任课老师自行搜集准备,大部分内容七拼八凑互不关联,不能相辅相成,很难形成统一科学的教学体系。即便是有教材,也缺乏实际丰富的教学内容,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教师素质。大学口语教师主要分为外籍教师跟本土英语教师。外籍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但是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比较陌生,对于中国学生的性格以思维方式不够了解,在英语课堂上容易盲目采用国外的教学模式,脱离中国课堂的实情,不利于学生接受,最终导致失去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
本土英语教师的优势是英语语法基础较好,对于学生的语言习惯学习方式比较熟悉,但是由于大部分都没有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很难领悟英语口语中的语言精髓,脱离不了中国式英语的影响,要想传授给学生地道的英语语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因为不能把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英语口语中去而对说英语失去兴趣。
3.教学安排。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以来都是衡量大学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大学英语课堂的安排都倾向于阅读课,侧重点都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口语课则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据统计,许多高校中,英语课程分为精读和听说,精读课程大约占全部课程的四分之三,而听说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基本是一周安排一次口语课,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口语训练,得不到循序渐进的提高。
(二)学生自身方面
基于中国大学的招生体制,大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接受的英语教育各不相同,英语基础水平差异很大,生在口语方面的表现也参差不齐。在进行口语练习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开口说英语,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久而久之大学几年的口语课程无奈变形为简单的语法课程,最终导致中国式英语或者哑巴英语的产生。
(三)英语语言环境跟文化背景方面
1.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由于大学英语课程方面的安排,中国学生除了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或者英文电影中能接触到英语口语,其他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听到地道的英语对话,更不用说自己开口说英语。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帕默和洪贝的情景教学理论中提到,语音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为语音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语音学习情景,使学生自然习得语音。然而,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却完全违背了这一理论,由于缺少自然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很难在英语听说方面取得进步。
2.英语文化背景的脱节。在中国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由于时间安排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些限制,只能完成语言本身的知识点讲解和机械性操练,很少可以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透析,使得学生只能接受英语语言的皮毛,不能理解其中的真谛。语言跟文化背景上的脱节严重制约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一)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接触并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应该尝试逐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在灌输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对比教学。
(二)把原声电影及英文歌曲融入教学。在英语口语课堂上,除了依照口语教材开展课堂活动之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英文电影及歌曲片段的分析教学。英文电影片段可以给学生提供英语语言环境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英文歌曲的欣赏可以消除学生练习听力时的紧张感,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三)不断建立完善英语第二课堂。针对中国学生缺乏英语学习语言环境的问题,在英语口语课堂之外,应该开展建立与之配套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英语角,英文电影英文歌曲欣赏课,英美文化欣赏课,或者英语演讲大赛、英语背诵大赛、英文情景剧模仿大赛等一系列的课程与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课下可以得到巩固练习与延伸。同时,也能更好的普及与传播西方文化。
(四)努力提高英语口语教师的自身语言素质。了解中西方文化,在传授英语口语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到口语课堂中。外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各级行政领导部门的支持,比如定期为外语教师创造外出培训的机会,为老师提供从事教科研的便利,鼓励教师研究改进口语教学的方法。
(五)提倡分等级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受各地方言的影响,口语能力的差别很大,对英语口语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应该把学生按照英语口语水平进行分级,然后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鉴、李珊.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相关因素与教学模式研究[J].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3]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英语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中,对于听说的要求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投入多,产出少,在很多方面制约着学生听力技能和口语水平的提高。在新形势的驱动下,探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相应的对策刻不容缓。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今后的工作及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随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且效果显著, 但在口语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学生会话水平的要求。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及教材方面
1.口语教材。大多数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缺乏相应的专业系统教材,很多内容都是由任课老师自行搜集准备,大部分内容七拼八凑互不关联,不能相辅相成,很难形成统一科学的教学体系。即便是有教材,也缺乏实际丰富的教学内容,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教师素质。大学口语教师主要分为外籍教师跟本土英语教师。外籍教师虽然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但是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比较陌生,对于中国学生的性格以思维方式不够了解,在英语课堂上容易盲目采用国外的教学模式,脱离中国课堂的实情,不利于学生接受,最终导致失去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
本土英语教师的优势是英语语法基础较好,对于学生的语言习惯学习方式比较熟悉,但是由于大部分都没有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对英语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很难领悟英语口语中的语言精髓,脱离不了中国式英语的影响,要想传授给学生地道的英语语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因为不能把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英语口语中去而对说英语失去兴趣。
3.教学安排。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以来都是衡量大学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大学英语课堂的安排都倾向于阅读课,侧重点都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口语课则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据统计,许多高校中,英语课程分为精读和听说,精读课程大约占全部课程的四分之三,而听说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基本是一周安排一次口语课,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口语训练,得不到循序渐进的提高。
(二)学生自身方面
基于中国大学的招生体制,大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接受的英语教育各不相同,英语基础水平差异很大,生在口语方面的表现也参差不齐。在进行口语练习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开口说英语,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久而久之大学几年的口语课程无奈变形为简单的语法课程,最终导致中国式英语或者哑巴英语的产生。
(三)英语语言环境跟文化背景方面
1.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由于大学英语课程方面的安排,中国学生除了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或者英文电影中能接触到英语口语,其他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听到地道的英语对话,更不用说自己开口说英语。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帕默和洪贝的情景教学理论中提到,语音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为语音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语音学习情景,使学生自然习得语音。然而,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却完全违背了这一理论,由于缺少自然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很难在英语听说方面取得进步。
2.英语文化背景的脱节。在中国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由于时间安排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些限制,只能完成语言本身的知识点讲解和机械性操练,很少可以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透析,使得学生只能接受英语语言的皮毛,不能理解其中的真谛。语言跟文化背景上的脱节严重制约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一)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接触并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应该尝试逐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在灌输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对比教学。
(二)把原声电影及英文歌曲融入教学。在英语口语课堂上,除了依照口语教材开展课堂活动之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英文电影及歌曲片段的分析教学。英文电影片段可以给学生提供英语语言环境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英文歌曲的欣赏可以消除学生练习听力时的紧张感,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三)不断建立完善英语第二课堂。针对中国学生缺乏英语学习语言环境的问题,在英语口语课堂之外,应该开展建立与之配套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英语角,英文电影英文歌曲欣赏课,英美文化欣赏课,或者英语演讲大赛、英语背诵大赛、英文情景剧模仿大赛等一系列的课程与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课下可以得到巩固练习与延伸。同时,也能更好的普及与传播西方文化。
(四)努力提高英语口语教师的自身语言素质。了解中西方文化,在传授英语口语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到口语课堂中。外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各级行政领导部门的支持,比如定期为外语教师创造外出培训的机会,为老师提供从事教科研的便利,鼓励教师研究改进口语教学的方法。
(五)提倡分等级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受各地方言的影响,口语能力的差别很大,对英语口语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应该把学生按照英语口语水平进行分级,然后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鉴、李珊.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相关因素与教学模式研究[J].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3]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