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属于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传统热门专业的会计专业,也必然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要求的财会人才,这样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不会被社会和企业所抛弃。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中等专业职业学校的会计课程的设置做一个阐述,并对会计课程如何改革来适应社会潮流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课程 设置 改革
一、引言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使得对于会计方面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以学生就业为引导,那么作为其中非常重要专业的会计专业也必然要求培养能够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这样才不会被淘汰。让企业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的认可度高,这就需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出来的人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能够切合企业工作的需要,能够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在很短的培训时间内或者不需要培训时间就能够上手,对企业的会计业务能够做的很好,从而为企业创造利润。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知识的飞快更新,使得中等职业学校中原来的课程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对课程进行改革。下面,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设置和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使得教育同样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会计专业来说,更加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虽然很多学校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在目前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心过于集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一般是三年。对于第一学年来说,由于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安排的过多,专业课程的安排很少,这就使得职业教育没有突出其所开设专业的专业性,感觉就像普通教育一样,而不是职业教育。等到了第二学年,基础课程基本没有了,而专业课程非常多,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吃力,因为他们到这里来学习主要就是学习专业课,会计专业很多的专业课要他们在一年之内学习完毕,这对于他们来说,不太可能掌握全部知识,而且这种压力过大的学习,对于他们的年纪来说,可能会使得他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失去兴趣。第三年虽然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校内课程学习,但是基本上是去进行实习。这种专业课的设置,使得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集中在第二学年的一年之内,可想而知其效果如何。
2.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也开始进行改革,更加注重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这是好事。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很多学校存在步子跨的太大的现象。现在很多学校在第二学年的第一个学期设置了大量技能实训课,这种设置的出发点肯定是非常好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生在第一学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上的纯理论的基础课程,就算稍微上点专业课也是非常基础的,而且是纯理论的。刚进入第二学年的时候,突然转变教学风格,讲授实训内容很多的专业课,尽管老师尽量在课堂讲得非常详细,但是对于之前只上过纯理论的学生而言,在观念上完全转变不过来,而且再加上很多学校的设备跟不上,使得老师只能按照从前讲授纯理论课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对于学生不仅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下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
3.学生考证的通过率很低。随着近年来会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对于会计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会计考证的难度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率极低,大概只有20%到30%,这种通过率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就意味着从事会计专业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不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于现在很多企业来说,从事会计工作必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找到会计方面的工作,那么这三年进行职业教育所学习的专业与他们无缘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浪费了三年时间,而这恰恰是让很多家长无法忍受的一件事情,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想要自己孩子在三年之内学个技能,然后能够顺利的步入社会进行工作。这种现象和说法的宣传,更加使得在读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从事会计工作不抱什么希望,进而每天都把时间花在玩乐上,对学习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这就与职业教育的初衷完全相违背了。
4.专业老师的素质水平低。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多老师而言,他们的理论知识可能相对来说很丰富,但是对于实训课程来说就相对很薄弱,这对于教学改革中应该更多的倾向实训课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很多老师的教学观念很落后,不想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完全就是把上课当作一种应付。在上实训课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把实训课当作理论课来上,这对于教学改革来说,肯定不会产生任何有利的作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既然是职业教育,那么教育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就业,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与会计专业对口的工作,帮助企业做出贡献。所以改革内容方面一定要使得课程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战经验,能够使得他们一上岗就能够上手。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可以将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大类: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在三年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将课程学习安排如下。
1.第一学年,安排公共基础课以及一些会计方面的基础课程。同时文化基础课的教材编制应该侧重于学习会计专業课的课本,例语文应注重应用文写作,数学则是财经数学等等。具体课程安排为:经济应用数学、经济应用文、实用英语、体育与健康、德育(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基础、市场营销、商务礼仪、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统计工作基础、税收基础。
2.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上学期,进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职业技能的学习、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软件应用模块考试。主要课程为:初级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实务、中级财务会计(含实训)、行业会计比较、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含实训)、成本会计(含实训)、财务管理(含实训)、经济法、管理会计(含实训)、企业内部控制学、会计软件应用、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3.第三学年下学期,在企业完成,进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以培养会计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管理和培训。
笔者认为这样设置课程既考虑到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又兼顾到他们将来就业问题,做到了循序渐进,同时突出了专业课的系统性、相关性和应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就业为直接导向的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有所不同的。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课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本身出发,以学生将来的就业作为切入点,使得学生能够在三年的学习中学到自己将来工作的专业技能,而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转变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开展课程设置改革,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才能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至于学了三年什么也没有学到。
参考文献:
[1]张建虹.大力发展我区职业教育[N].广西日报,2007(6).
[2]唐圣平.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J].会计研究,2007(03).
[4]李晓红.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研究[J].财会通讯,2009(06).
[5]梁萍换.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专业建设,2014(0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课程 设置 改革
一、引言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使得对于会计方面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以学生就业为引导,那么作为其中非常重要专业的会计专业也必然要求培养能够满足企业要求的人才,这样才不会被淘汰。让企业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的认可度高,这就需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出来的人在学校所学的东西能够切合企业工作的需要,能够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在很短的培训时间内或者不需要培训时间就能够上手,对企业的会计业务能够做的很好,从而为企业创造利润。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知识的飞快更新,使得中等职业学校中原来的课程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对课程进行改革。下面,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设置和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使得教育同样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会计专业来说,更加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虽然很多学校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在目前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心过于集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一般是三年。对于第一学年来说,由于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安排的过多,专业课程的安排很少,这就使得职业教育没有突出其所开设专业的专业性,感觉就像普通教育一样,而不是职业教育。等到了第二学年,基础课程基本没有了,而专业课程非常多,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吃力,因为他们到这里来学习主要就是学习专业课,会计专业很多的专业课要他们在一年之内学习完毕,这对于他们来说,不太可能掌握全部知识,而且这种压力过大的学习,对于他们的年纪来说,可能会使得他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失去兴趣。第三年虽然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校内课程学习,但是基本上是去进行实习。这种专业课的设置,使得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集中在第二学年的一年之内,可想而知其效果如何。
2.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也开始进行改革,更加注重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这是好事。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很多学校存在步子跨的太大的现象。现在很多学校在第二学年的第一个学期设置了大量技能实训课,这种设置的出发点肯定是非常好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生在第一学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上的纯理论的基础课程,就算稍微上点专业课也是非常基础的,而且是纯理论的。刚进入第二学年的时候,突然转变教学风格,讲授实训内容很多的专业课,尽管老师尽量在课堂讲得非常详细,但是对于之前只上过纯理论的学生而言,在观念上完全转变不过来,而且再加上很多学校的设备跟不上,使得老师只能按照从前讲授纯理论课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对于学生不仅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下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
3.学生考证的通过率很低。随着近年来会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对于会计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会计考证的难度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率极低,大概只有20%到30%,这种通过率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就意味着从事会计专业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不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于现在很多企业来说,从事会计工作必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找到会计方面的工作,那么这三年进行职业教育所学习的专业与他们无缘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浪费了三年时间,而这恰恰是让很多家长无法忍受的一件事情,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想要自己孩子在三年之内学个技能,然后能够顺利的步入社会进行工作。这种现象和说法的宣传,更加使得在读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从事会计工作不抱什么希望,进而每天都把时间花在玩乐上,对学习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这就与职业教育的初衷完全相违背了。
4.专业老师的素质水平低。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多老师而言,他们的理论知识可能相对来说很丰富,但是对于实训课程来说就相对很薄弱,这对于教学改革中应该更多的倾向实训课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很多老师的教学观念很落后,不想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完全就是把上课当作一种应付。在上实训课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把实训课当作理论课来上,这对于教学改革来说,肯定不会产生任何有利的作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既然是职业教育,那么教育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就业,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与会计专业对口的工作,帮助企业做出贡献。所以改革内容方面一定要使得课程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战经验,能够使得他们一上岗就能够上手。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可以将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大类: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在三年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将课程学习安排如下。
1.第一学年,安排公共基础课以及一些会计方面的基础课程。同时文化基础课的教材编制应该侧重于学习会计专業课的课本,例语文应注重应用文写作,数学则是财经数学等等。具体课程安排为:经济应用数学、经济应用文、实用英语、体育与健康、德育(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基础、市场营销、商务礼仪、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统计工作基础、税收基础。
2.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上学期,进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职业技能的学习、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软件应用模块考试。主要课程为:初级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实务、中级财务会计(含实训)、行业会计比较、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含实训)、成本会计(含实训)、财务管理(含实训)、经济法、管理会计(含实训)、企业内部控制学、会计软件应用、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3.第三学年下学期,在企业完成,进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以培养会计岗位职业综合能力。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管理和培训。
笔者认为这样设置课程既考虑到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又兼顾到他们将来就业问题,做到了循序渐进,同时突出了专业课的系统性、相关性和应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就业为直接导向的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有所不同的。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课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本身出发,以学生将来的就业作为切入点,使得学生能够在三年的学习中学到自己将来工作的专业技能,而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转变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开展课程设置改革,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才能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至于学了三年什么也没有学到。
参考文献:
[1]张建虹.大力发展我区职业教育[N].广西日报,2007(6).
[2]唐圣平.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J].会计研究,2007(03).
[4]李晓红.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研究[J].财会通讯,2009(06).
[5]梁萍换.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专业建设,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