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后进生心灵 浇灌生命之花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在二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后进生是必然存在的,只不过是他们的个性特点,所处的环境及后进的程度不尽相同而已。如何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多年实践,谈谈自己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倾注爱心,关心爱护后进生,唤起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是如何爱护学生。”后进生受到的冷嘲热讽多,父母的白眼和训斥多,受别人的关爱特别少,心理上有一种自卑感。教师要为后进生创造条件,让后进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有意识地多给予关怀,给予温暖;课堂上多用善意的目光去注视他们、鼓励他们,促使他们多提问、多发言,并给予掌声鼓励和正确的评价;在课堂之外使其参与力所能及的集体事务和班级管理活动,使他们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生哲理,直起腰杆做人。作为人类智慧传播的使者——老师,应和他们多接触、多交谈,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用循循善诱、刚柔相济的教育方法去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使他们既能体会到一颗严父之心,又能享受到慈母之爱,如同久旱逢甘霖,转枯为荣,茁壮成长。
  
  二、细心呵护,处处以爱动其心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对于“以心灵塑造心灵”的教师来说,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后进生。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理脆弱,更渴望能得到老师一份爱的琼浆。如,后进生小婷同学由于父母离婚,她妈妈一个人带着她生活,疏忽对她生活和学习上的照顾,致使她不求上进,养成了上课开小差或搞小动作、不交作业的不良习惯,老师找到她时,她还会编一些谎话蒙混过关。在同学们的眼里,她是个坏孩子。有一次,我发现她脸色非常难看,经询问得知她没吃早餐,我赶快到小卖部买来方便面、牛奶,并用开水泡好方便面端到她的面前亲切地说:“快吃!趁热,要不凉了就不好吃了。”此时此刻,她感动得眼里噙着泪花……打这以后,她变了,变得认真了,变得非常喜欢上我的课了。平日里,也总喜欢和我聊天,向我倾谈自己的一些事情。我想,爱学生首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当学生受到挫折时,送上一句鼓励的话;当学生生病时,说上一句关切的话……点点师爱就会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使学生更加自爱、自重、自强和自信。
  
  三、触及心灵,消除疑惧导其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对待后进生,严厉的惩罚和过分的责备都会招致失败,只有热情才能感化他们,让他们消除疑惧,摆脱消极的心理,使他们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是出于真心真意的关心和爱护。
  记得半年前,我看到分班后的学生名单时,简直惊呆了,清晰的名字展现在我的眼前,是他,全年级“有名”的学生。我开始琢磨如何接近他、了解他,并试着去尝试,迈出最艰难的一步。我第一次和他的正式谈话的内容是这样的:
  师:小明,来到我们新班适应吗?
  生:不好,不适应。(低着头,恶狠狠地说)
  师:老师想让你快点适应新的环境,把学习赶上去,你能告诉我是哪里不好和哪方面不适应吗?
  生:为什么要告诉你?
  师:因为我是你的班主任,我非常愿意帮助你,我们做朋友可以吗?
  生:我不喜欢老师和同学。
  师:为什么呢?
  生:老师们好厉害,同学们瞧不起我。(哭着说的)
  师:小明,你要知道,在学习上老师们严格要求你,是想让你学到知识,以后做一个有用之人,而同学们小看你,是因为你有做错的地方,伤害了他们。
  生:你怎么知道的?
  师:我想是这样的,我能做你的朋友吗?
  生:可以!(笑着说的)
  谈到这,我觉得他的戒备心理稍有放松,故给他订了一个小的目标,那就是:上课一定要遵守纪律—— 一个较容易实现的目标。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确也做到了。
  虽然这样那样的事今天一件,明天一件,可是我并未放弃,而是一件件地妥善解决,慢慢用爱去感化他,让他消除疑惧,让他充分感到我对他的爱,让他不健康的心理日渐成熟,让他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现在变得很安分,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四、沙里淘金,挖掘亮点促转化
  
  做好转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细心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他们转化的“起步点”。班上有个学生小强,因父母关系不好,失去家庭的教育。他不但无心学习,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而且偷别人的东西。我对小强的情况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从中找出他的闪光点。我发现他有一个喜欢打球的爱好。我从他的闪光点和爱好中找出转化的“起步点”,做他的转化工作。有一天放学后,我找到小强,意味深长地问:“你是不是喜欢打乒乓球?”他使劲地点头。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是特别喜欢打球的,我连忙说:“那么从今天起老师天天陪你打球好吗?”他高兴地说:“好!谢谢老师。”经过一段时间,他的球技提高了,在学校运动会上他竟奇迹般地获得全校第一名。从此以后,小强改掉过去懒散、消极的陋习,树立了学习信心,培养了毅力,学习有了显著的进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一种无私的爱,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让后进生这朵迟开的花朵,在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徐徐绽开,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其他文献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何谓创新呢?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弃旧图新。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创造独特新颖成果的有益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指学生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智力活动过程。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业绩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们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教学内容:在苏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第六单元《森林时的故事》学习基础上,将内容重新整合为艺术综合课。  设计理念:以艺术课程总体目标和新课程理念为标准,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力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在教学者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三段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体验不同动物的音乐形象,模仿、创造、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  2.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滚刷和海绵棒设计《点点点》的不同画面。  2.感受涂鸦玩色的乐趣。  3.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画材料:海绵棒(大中小号),滚刷(各种纹路和大小),丙烯颜料,托盘,海绵,抹布,KT板(黑色和白色,可以竖立成屏风状)。  2.绘本图书:《点点点》一本。  3.经验准备:幼儿能认识混合色。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绘本,感知画面  教师和孩子一起欣赏绘本《点点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蕴含了教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蕴藏了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与宽阔的胸怀。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因为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以至教育学生。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  我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指责自己的学生:“我们班的那几个学生实在太傻了……”这些教师有时还当着众多师生的面,指着“太傻
全国幼儿园美术特色师资培训学员优秀版画作品选登 周静等
活動目标  1. 通过亲子阅读绘本感知秋天树叶形状、颜色、纹理的不同。  2. 尝试用新孔版画的形式表现树叶线条的变化,体会版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一叶知秋》、绘本《叶子先生》、版画设计纸、砂纸、硬铅笔、压印台。  活动过程  一、亲子之舞,体验树叶  师:秋风来了,“树叶们”,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师:刚才,“小树叶”和“大树叶”随着秋风舞动真美呀!“树叶们”,找个垫子坐下来吧!
写生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画的作画方式。在幼儿园开展写生活动,鼓励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感受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将这份发现和情感寄寓笔尖,是一种独特的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儿童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逐步发现写生对象的形象、色彩、结构等美感,再通过自己的解读和诠释表现出来,对于观察力、感受力和画面的审美力发展都大有裨益。以下为我园对幼儿园写生活动路径的一些初步探索。  一、幼儿园写
活动目标  1. 初步尝试使用宽度不同的画笔表现树。  2. 通过感知体验、图片欣赏、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树干和树枝粗细的不同特点。  3. 体验使用画笔和颜料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大树和比较低矮的树;幼儿自主选择多种粗细不同的笔,进行自由的线条创作。  物质准备:白色画纸,三种粗细不同的画笔若干支,棕色、黑色、红色、黄色、绿色颜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幼儿已有
老师寄语:陈昕哲在老师眼中,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用心学,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爱涂鸦、爱表现,对于色彩有着独特的理解,能通过图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用图画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充满自信,在幼儿园每天都能听到你爽朗的笑声,加油!愿你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