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标新立异 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yto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何谓创新呢?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弃旧图新。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创造独特新颖成果的有益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指学生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智力活动过程。
  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引导求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按常规思维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但有的事情和问题按常规思维却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事情或问题的反面(逆向)去想,以取得成效。这就是求异思维或叫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课例。《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的绝顶聪明就在于从反面设想,使水离人,砸缸放水,救了落水的小孩。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急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正是因为他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也是他的创造性潜能得到了较好发挥的体现。应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创造性潜能,一个人的创造性无法展现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这种潜能,而是因为受到外部条件或内部因素的限制,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开发所致。因此,我们要启发求异,训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因此,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大胆发问。教师不要怕“节外生枝”影响教学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的,要热情、耐心地予以订正、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对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特别是对一些有开拓性的、价值较高的问题,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解决疑难获取知识。当然,解决疑难要把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协作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使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狼和小羊》一课时,当我们都沉浸在绘声绘色地分角色朗读时,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狼那么凶残,想吃小羊易如反掌,为什么还要找借口呢?”这时,其余学生也纷纷附和着:“是啊是啊,狼吃小羊扑上去就得了,为什么还要找三个理由呢?”于是,我竖起大拇指,先夸奖了那个孩子一番:“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然后就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讨论。随后的发言更是让我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无穷潜力。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巧用创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作就是指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理想象,运用所具有的知识,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对已有作品进行改编、续编。如在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原文,发挥想象,观察图画,然后老师提问:“当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在大树上休息时,狐狸来了……”要求学生续编。在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积极性高涨。通过续编故事,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渗透在小学学习的各个方面,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想象思维材料,在教学时应充分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问银河》一文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银河,将学生带进了无边无际的神秘的银河中,调动了学生充分运用头脑的想像力。学生们用语言、图画、续问等形式呈现出银河在其头脑中的情景,并且在课后,学生们积极查找资料,利用图书、互联网、电视等多种渠道了解银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有无创新意识。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大胆尝试,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积极探求创新教育,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一、娃娃读画  程威:这是飞机要降落时,从机窗向下看的场景。  庞仲妮:星期天,爸爸开车拉上全家人去爷爷家,一路上的风景好漂亮呀,山连着山,树连着树的。  孙千越:嗯,我爷爷家也就是这样子的:也出门就看见大山,公路绕在山里弯弯曲曲,那里有村庄、树木、稻田……那里的风景太美丽了!  刘伯言:看样子,这乡村的景色要比我们城里好多了,这里的风景是自然的,不像我们的城里,看不到绿色,整天都笼罩在雾霾中。 
近几年,我园的幼儿美术教学立足园本,以幼儿创意写生教学理念为主旨,提倡孩子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意想象绘画。从中发现孩子们思维独特、创意无限,更可喜的是孩子们无处不流露出“话”对“画”诠释。于是,我们对创意写生教学进行了重新思考和整合,尝试在“画”的活动中融合“话”的教育活动,建构了3H幼儿美术教学模式。3H是指美术教学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三个教学步骤“话——画一一话”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大写H
一、问题的引出     传统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书面作业多,口头、实践等类型的作业太少;任务统一的多,体现层次性和自主选择性的几乎没有。  过去的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方式把学生完成与评价作业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分割开来,学生既缺乏对作业质量给予自我评价的责任心,也没有对自己作业作出评价的能力。因此,对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二
时隔几十年后,考古学家们再次启动了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与上次考古挖掘相比,此次挖掘活动不仅引入媒体直播手段,让民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而且科技含量十足。借助高科技设备,考古学家在文物被发掘出的第一时间就能对其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探测。本文就介绍三种在三星堆考古现场使用的光学仪器。无微不察—超景深显微镜  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有一台使用非常频繁的设备,那就是超景深显微镜。  显微镜是大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3~6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从具体动作思维解放出来,开始依據表象进行思维。这个时期的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一件事情。在动作发展方面,大肌肉动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开始初步运用小肌肉动作来完成简单的活动。所以,老师在投放材料时应注意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颜料区  小班的幼儿对色彩有极大的兴趣,美工室区域活动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表现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品德与生活》课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朗读优秀的儿歌童谣,则是低年级学生乐意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以儿歌童谣为教学载体,以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前置条件,追求课程的趣味性、有效性、生成性,通过丝丝入扣的讲解和分析,让儿童学会交际,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一、儿歌童谣为课堂预热    儿歌童谣,是成长期孩子一份重要的“心灵鸡汤”。儿歌童谣言辞简练、幽默诙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绿萝外形和形态特征,感受绿萝的形态美。  2.大胆地运用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绿萝茎、叶、不同的形态。  3.感知不同线性对比产生的形式美,体验写生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绿萝、写生板、记号笔、素描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绿萝的组成部分  仔细观察,了解绿萝的组成部分。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花?这盆花是什么样子的?  师:这盆花的叶子都
“爱游戏”是孩子最重要的天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1925年)一书中谈到儿童心理时,将儿童的心理特点归纳为七点,其中第一点便是“小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戲为生命的”。  一、活动背景  2016年春,应厦门市同安区兴国幼儿园之邀,到该园传播新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就如何改变传统的范画教学模式,给该园全体幼儿教师进行教学示范。那么,如何让幼儿童玩游戏与绘画进行巧妙的结合,透过游
一、农村小学暂困生的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1.语病多  农村小学暂困生作文的口头语多,语句不通顺、不规范,错别字、漏字较多,逻辑混乱。主要的原因是:①学生方面:a性格问题:如不喜欢说话等,b知识积累问题:如识字量少等;c个人的情感态度问题:如学习缺乏主动性等。②教师方面: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暂困生的学习不能及时地查缺补漏。③家长方面:有的家长因农活多,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些家长外出打工,
“陈老师,陈老师,李强强同学偷了人家的钱!”几个学生在办公室门口大声喊叫。这时,办公室的老师都在看着我,顿时我满脸通红,好像被谁打了几巴掌。班级里出现了这种事,就意味着“优秀班级”与本班无缘,倾心管理班级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我火冒三丈,摞下书本,快步走出办公室。楼下人头攒动,围了许多学生。我小步并作大步下了楼。“陈老师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都向我涌了过来。“陈老师,李强强同学偷了我1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