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2-0169-01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反映和展示这个伟大时代的新闻媒体,就必须更多地注重新闻的前瞻性。新闻的前瞻性,主要体现于新闻的前瞻探索。高科技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滋长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和向往意识,要求新闻媒体在进行客观报道的同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论和准确的前景预测,给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视角空间。
新闻的基本特征,就是一个字:“新”。新闻的基本功能,不单是向社会传播信息,而且要通过信息的传播去“影响人”、“引导人”。新闻只有“新”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而新闻的“新”不仅表现在事实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揭示出新的思想观念,甚至是“超前”观念。这便是新闻内涵的“前瞻性”。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预见性,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政治远见。结合目前来说,新闻报道的前瞻性,就应该是,新闻报道的内容或者是提出来的问题,被逐渐证明是党和政府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们所关心的、所强调的、所重视的问题。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而开展的新闻报道,就其具有前瞻高度的新闻作品的内容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来说,又可分为普遍性,倾向性,迫切性三类。
关于普遍性。新闻报道所涉及到的新闻事实或者所提出来的问题,普遍存在。但是,可能是出于某些原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还没有摆到重要日程上加以解决。
黑龙江电台获得1995年度中国广播奖的《农村教育》专题节目,所涉及到的问题,就带有普遍性的特点。牡丹江郊区新丰小学校舍因是危房而扒掉了,不久又新建起来了一座新校舍,没想到的是这所新建的校舍又是危房。孩子们在无校舍的条件下读书长达3年之久,冬天挤到一所羊圈里,夏天露天上课、孩子们饱受了无校舍读书的之苦。那么,为什么盖一栋平房校舍却盖成了危房了呢?原因是村党支部的女书记姜丽以权谋私,趁给学校建校舍之机,把建房用的好材料用在了自己家建私房上,把拆破旧校舍腐朽的材料用到了盖新校舍上。虽说这个问题相当严重,但是在日常的新闻报道当中,农村干部以权谋私的问题,又不乏其例,为了防止报道一般化,记者开始了深挖主题的工作。经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村子姜丽一人身兼4职,支书、村长、会计、出纳,全是她一人。于是,作品就将侧重点放在了如何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的问题上。作品以画龙点睛的方式提出:农村搞市场经济不要忽视村一级班子建设,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不然的话不出这事也得出那事。
近两年以来,农村中村一级班子不健全、不得力的现象更加普遍。即使是一个健全的班子,也常常是一言堂,缺乏民主管理。这篇报道当时可以说提出来一个既具有前瞻高度的问题,又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特点的问题。事隔二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得通知”,说明党中央已把这个问题摆到了重要的日程上,要在全国范围内抓好这个问题。
关于倾向性。新闻报道所涉及到的新闻事实或者提出来的问题,具有倾向性的特点,虽说暂时还不是普遍现象,却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我省曾荣获1996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拉林村请专家上门当家生产机器人》,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是这样的,哈尔滨市郊拉林村,年产值超过亿万,村子富裕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生产机器人,产品上了档次。拉林村党委书记岳修荣从工作出发,不担任企业法人,请专家担任。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不安排在企业任职。岳修荣的观点是:村办企业是集体性质的,不能搞成“岳家军”,充分展示了一代新型农民的广阔胸怀。与此相反,一些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村办企业,变成张家天下、李家天下的事,虽说不是普遍现象,但也不是没有。天津大丘庄因为变成离家天下,才横行乡里的。近两年来,我省对这方面的问题已开始重视起来,全国各地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关于迫切性。新闻报道所涉及到的新闻事实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是被证明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甚至是涉及到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原来计划经济年代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一些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大潮,停产、半停产的企业不在少数,企业停产、职工下岗。这时下岗职工的生活出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我省采写的专题节目《为危困国有企业和下岗职工分忧的屯哥们》,荣获1997年度中国广播奖一等奖。该作品的内容是这样的。黑龙江省首富村甘南县兴十四村,到城里收购和兼并了2家国有企业,安排了1990多名下岗职工。他们既为本村的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投资方向,又安排了城市的下岗职工,为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尽管这个节目是1997年播出的,但是回想起来,越发感到该节目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前瞻高度。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准确则是新闻前瞻性的根本,我们不能要求每篇新闻的前瞻性最后都能兑现,但要求大多数能成为现实。离开准确性,前瞻性便没有多少正面的意义。如果预见的内容大都不准确,这样的媒体就会失去受众,这样的记者就会失去信誉,这样的前瞻性就会有弊无利。而在撰写具有前瞻性的报道中,报道者的主体意识将得到充分展示,不仅叙述事实,也分析、评判事实,报道者的分析能力、思辨水平和知识素养,就成为前瞻性是否准确的关键。
新闻报道能够具有前瞻是难得的。既然是前瞻,在报道时机上就要有一定的提前量,在报道的思想性上就要有一定的高度。同时,还要求这样的报道要特别慎重,注意掌握分寸,不能离谱,不能出现导向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新闻报道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的要求,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还要靠实践来检验。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反映和展示这个伟大时代的新闻媒体,就必须更多地注重新闻的前瞻性。新闻的前瞻性,主要体现于新闻的前瞻探索。高科技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滋长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和向往意识,要求新闻媒体在进行客观报道的同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论和准确的前景预测,给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视角空间。
新闻的基本特征,就是一个字:“新”。新闻的基本功能,不单是向社会传播信息,而且要通过信息的传播去“影响人”、“引导人”。新闻只有“新”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而新闻的“新”不仅表现在事实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揭示出新的思想观念,甚至是“超前”观念。这便是新闻内涵的“前瞻性”。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预见性,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政治远见。结合目前来说,新闻报道的前瞻性,就应该是,新闻报道的内容或者是提出来的问题,被逐渐证明是党和政府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们所关心的、所强调的、所重视的问题。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而开展的新闻报道,就其具有前瞻高度的新闻作品的内容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来说,又可分为普遍性,倾向性,迫切性三类。
关于普遍性。新闻报道所涉及到的新闻事实或者所提出来的问题,普遍存在。但是,可能是出于某些原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还没有摆到重要日程上加以解决。
黑龙江电台获得1995年度中国广播奖的《农村教育》专题节目,所涉及到的问题,就带有普遍性的特点。牡丹江郊区新丰小学校舍因是危房而扒掉了,不久又新建起来了一座新校舍,没想到的是这所新建的校舍又是危房。孩子们在无校舍的条件下读书长达3年之久,冬天挤到一所羊圈里,夏天露天上课、孩子们饱受了无校舍读书的之苦。那么,为什么盖一栋平房校舍却盖成了危房了呢?原因是村党支部的女书记姜丽以权谋私,趁给学校建校舍之机,把建房用的好材料用在了自己家建私房上,把拆破旧校舍腐朽的材料用到了盖新校舍上。虽说这个问题相当严重,但是在日常的新闻报道当中,农村干部以权谋私的问题,又不乏其例,为了防止报道一般化,记者开始了深挖主题的工作。经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村子姜丽一人身兼4职,支书、村长、会计、出纳,全是她一人。于是,作品就将侧重点放在了如何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的问题上。作品以画龙点睛的方式提出:农村搞市场经济不要忽视村一级班子建设,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不然的话不出这事也得出那事。
近两年以来,农村中村一级班子不健全、不得力的现象更加普遍。即使是一个健全的班子,也常常是一言堂,缺乏民主管理。这篇报道当时可以说提出来一个既具有前瞻高度的问题,又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特点的问题。事隔二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得通知”,说明党中央已把这个问题摆到了重要的日程上,要在全国范围内抓好这个问题。
关于倾向性。新闻报道所涉及到的新闻事实或者提出来的问题,具有倾向性的特点,虽说暂时还不是普遍现象,却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我省曾荣获1996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拉林村请专家上门当家生产机器人》,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是这样的,哈尔滨市郊拉林村,年产值超过亿万,村子富裕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生产机器人,产品上了档次。拉林村党委书记岳修荣从工作出发,不担任企业法人,请专家担任。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不安排在企业任职。岳修荣的观点是:村办企业是集体性质的,不能搞成“岳家军”,充分展示了一代新型农民的广阔胸怀。与此相反,一些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村办企业,变成张家天下、李家天下的事,虽说不是普遍现象,但也不是没有。天津大丘庄因为变成离家天下,才横行乡里的。近两年来,我省对这方面的问题已开始重视起来,全国各地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关于迫切性。新闻报道所涉及到的新闻事实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是被证明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甚至是涉及到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原来计划经济年代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一些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大潮,停产、半停产的企业不在少数,企业停产、职工下岗。这时下岗职工的生活出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我省采写的专题节目《为危困国有企业和下岗职工分忧的屯哥们》,荣获1997年度中国广播奖一等奖。该作品的内容是这样的。黑龙江省首富村甘南县兴十四村,到城里收购和兼并了2家国有企业,安排了1990多名下岗职工。他们既为本村的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投资方向,又安排了城市的下岗职工,为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尽管这个节目是1997年播出的,但是回想起来,越发感到该节目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前瞻高度。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准确则是新闻前瞻性的根本,我们不能要求每篇新闻的前瞻性最后都能兑现,但要求大多数能成为现实。离开准确性,前瞻性便没有多少正面的意义。如果预见的内容大都不准确,这样的媒体就会失去受众,这样的记者就会失去信誉,这样的前瞻性就会有弊无利。而在撰写具有前瞻性的报道中,报道者的主体意识将得到充分展示,不仅叙述事实,也分析、评判事实,报道者的分析能力、思辨水平和知识素养,就成为前瞻性是否准确的关键。
新闻报道能够具有前瞻是难得的。既然是前瞻,在报道时机上就要有一定的提前量,在报道的思想性上就要有一定的高度。同时,还要求这样的报道要特别慎重,注意掌握分寸,不能离谱,不能出现导向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新闻报道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的要求,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还要靠实践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