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诺奖评审委员会认为石黑一雄通过“极富情感震撼力的作品揭露出我们与世界的模糊表象关系下掩藏的暗域”。所谓的“暗域”,在石黑一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人类的记忆、创伤与忏悔。纵观石黑一雄目前已出版的主要文学作品(七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大多围绕着主人公对早年生活中的过失行为的自我反省而展开,小说的情节在过去与现实的交替中逐步推进,随着创伤记忆越来越清晰,主人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曾经苦苦追求的生活信仰完全是一种自我构建的幻想,不仅没有给自己带来想要的获得感,更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由此来看,石黑一雄笔下的主人公具有一种极大的勇气,敢于主动揭开伤疤,剖析自己的行为,反省错误并以最大的努力弥合伤痕。《远山淡影》中的悦子、《浮世画家》中的小野增二、《盛世遗踪》中的史蒂文斯,以及《上海孤儿》中的班克斯都属于这种人物类型。
《远山淡影》
茉莉子的不幸是小说中最令人心疼的部分,年幼的她经历丧父的打击,又目睹了世间惨烈的死亡,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的同时,还要承受未来的不确定性施加给她的巨大压力,最终造成了创伤应激障碍,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失衡症状,如焦虑、压抑、幻觉、自杀的意念等。孤独无助的茉莉子也试图通过喂养小猫转移自身的心理需求,无意识地进行心理防御。她将自己对母爱的渴望投注到对猫仔的照顾中,与猫仔在一起仿佛满足了她对一个温馨完整家庭的期望,但母亲溺死小猫的行为彻底击垮了茉莉子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经,心理防御机制失去了应对能力,只能以自杀终结创伤导致的痛苦。
小说中茉莉子、幸子与主人公悅子的交往经历是悦子在30年后的回忆中展开的,而激发她回忆的诱因是长女景子在前段时间的自杀。如同茉莉子当年被弑婴者的鬼魅所困扰,悦子总是觉得景子的身影在房间内游荡,甚至于小女儿尼基也觉得姐姐的房间有些异样,会传来某种令人不安的声音。尼基特意从外地回来陪伴悦子,希望帮助母亲克服对景子的死亡的自责与懊悔。在母女的交流中,悦子第一次向尼基讲述了30年前在长崎的过往。悦子对幸子与茉莉子的回忆其实是对自己与景子关系的反思,当年与幸子母女结识时悦子正怀有身孕,所以小说中的幸子可以解读为悦子的他我,而茉莉子是景子的他我。幸子母女的关系影射了悦子母女的关系。当年幸子不顾女儿的感受执意移民美国,大约10年后悦子与日本丈夫次郎离婚后,结识并嫁给了英国人萨瑞哈姆,随后带着景子来到英国定居。书中没有说明悦子离婚的原因,但从悦子与次郎相处的细节可以看出他们的夫妻关系比较疏离,交流互动很少,所以当幸子在为日本女人的低下地位而抱怨,认为只有前往美国才能实现自我时,悦子没有提出任何质疑,因为幸子说出了潜藏在悦子心底的想法。幸子与悦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代表了战后逐渐觉醒的日本新女性,她们试图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重新定义自我的价值。
然而,幸子与悦子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忽视了她们的另一个身份:母亲的角色。茉莉子不喜欢幸子的男友弗兰克,称他为“美国猪”,幸子移民美国的意图加剧了她对自身处境的恐慌。同样景子也是在茉莉子的年龄段经历了父母的离异,不得不跟随母亲来到异国他乡。虽然萨瑞哈姆先生不是弗兰克那样的毫无责任感与羞耻心之人,但他对景子的照顾仅限于为她提供生活上的保障,没有感情上的投入,甚至于他觉得景子继承了她日本父亲的性格,是个本性上很难相处的人。萨瑞哈姆先生的情感漠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景子对新生活的不适应,而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小女儿尼基也认为父亲在生前没有给予同母异父的姐姐足够的关爱与照顾。景子在新家越来越感到自己被隔离的状态,而不得不长期将自己禁闭在房间内。除了家庭的疏离,景子同时还要应对英国社会对东方人身份上的不认同。正如作者石黑一雄在访谈中曾说过,自己初来英国时,因为双重的文化身份,让他很难完全融入英国社会。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会在文化交融的初期以偏见的视角衡量异质于自己的文化。《远山淡影》中有一些明显的描述,指向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误解与歧视。例如英国媒体对景子自杀事件的新闻报道,特意强调了景子的日本人身份,在英国人看来日本民族的天性中有自杀的趋向性。所以英国记者仅用寥寥几笔做了报道:“一个日本人在自己的房间内上吊而亡。”身处完全陌生的文化本就让景子有一种无所适从感,而养父对她的淡漠更加深了她对自我身份的否定,多年后在位于曼彻斯特的公寓中自杀身亡。
石黑一雄
景子的离世唤醒了悦子对日本往事的回忆,在追溯过往中她才认识到,当年幸子疏于照顾茉莉子,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茉莉子的经历,其实在她和景子之间又重演了一遍,而当时幸子失去茉莉子的痛心疾首,恰似今天她失去景子的心碎神伤。虽然尼基坚信母亲离婚再婚的行为没有任何过错,而且母亲已经尽最大可能为景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悦子依然难以原谅自己的自私与自以为是。幸子与悦子两位追求女性解放的母亲都认为,将女儿带到崇尚民主的西方国家,可以让她们摆脱传统日本女性的生活悲剧,但她们完全忽略了女儿的感受。所以悦子最后才意识到当初的决定过于自私,不应该忽视景子的感受,让她离开熟悉的文化环境,离开爱她的父亲。悦子在回溯完30年前的经历时,也完成了自己对母女关系的再思考以及对景子的负疚与忏悔,这种新认识会影响着她和尼基今后的生活。
《远山淡影》以悦子与尼基的几次谈话为叙事线索,将大量的回忆内置于外部叙事框架内,由此将关于“二战”、原子弹爆炸的历史与主要人物的个体经验联系起来,也将集体创伤与个体创伤连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残酷不仅摧毁了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而且对人心理与精神的伤害更为严重,创伤的弥合与治愈要远远难于对外部环境的修复与重建。
《远山淡影》虽然是石黑一雄的长篇处女作,但其娴熟的笔触、叙事的张力以及对历史与个体经历的深刻反思,都使得这部作品不逊色于其后来创作的布克奖获奖作品《盛世遗踪》。
小说中茉莉子、幸子与主人公悅子的交往经历是悦子在30年后的回忆中展开的,而激发她回忆的诱因是长女景子在前段时间的自杀。如同茉莉子当年被弑婴者的鬼魅所困扰,悦子总是觉得景子的身影在房间内游荡,甚至于小女儿尼基也觉得姐姐的房间有些异样,会传来某种令人不安的声音。尼基特意从外地回来陪伴悦子,希望帮助母亲克服对景子的死亡的自责与懊悔。在母女的交流中,悦子第一次向尼基讲述了30年前在长崎的过往。悦子对幸子与茉莉子的回忆其实是对自己与景子关系的反思,当年与幸子母女结识时悦子正怀有身孕,所以小说中的幸子可以解读为悦子的他我,而茉莉子是景子的他我。幸子母女的关系影射了悦子母女的关系。当年幸子不顾女儿的感受执意移民美国,大约10年后悦子与日本丈夫次郎离婚后,结识并嫁给了英国人萨瑞哈姆,随后带着景子来到英国定居。书中没有说明悦子离婚的原因,但从悦子与次郎相处的细节可以看出他们的夫妻关系比较疏离,交流互动很少,所以当幸子在为日本女人的低下地位而抱怨,认为只有前往美国才能实现自我时,悦子没有提出任何质疑,因为幸子说出了潜藏在悦子心底的想法。幸子与悦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代表了战后逐渐觉醒的日本新女性,她们试图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重新定义自我的价值。
然而,幸子与悦子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忽视了她们的另一个身份:母亲的角色。茉莉子不喜欢幸子的男友弗兰克,称他为“美国猪”,幸子移民美国的意图加剧了她对自身处境的恐慌。同样景子也是在茉莉子的年龄段经历了父母的离异,不得不跟随母亲来到异国他乡。虽然萨瑞哈姆先生不是弗兰克那样的毫无责任感与羞耻心之人,但他对景子的照顾仅限于为她提供生活上的保障,没有感情上的投入,甚至于他觉得景子继承了她日本父亲的性格,是个本性上很难相处的人。萨瑞哈姆先生的情感漠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景子对新生活的不适应,而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小女儿尼基也认为父亲在生前没有给予同母异父的姐姐足够的关爱与照顾。景子在新家越来越感到自己被隔离的状态,而不得不长期将自己禁闭在房间内。除了家庭的疏离,景子同时还要应对英国社会对东方人身份上的不认同。正如作者石黑一雄在访谈中曾说过,自己初来英国时,因为双重的文化身份,让他很难完全融入英国社会。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会在文化交融的初期以偏见的视角衡量异质于自己的文化。《远山淡影》中有一些明显的描述,指向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误解与歧视。例如英国媒体对景子自杀事件的新闻报道,特意强调了景子的日本人身份,在英国人看来日本民族的天性中有自杀的趋向性。所以英国记者仅用寥寥几笔做了报道:“一个日本人在自己的房间内上吊而亡。”身处完全陌生的文化本就让景子有一种无所适从感,而养父对她的淡漠更加深了她对自我身份的否定,多年后在位于曼彻斯特的公寓中自杀身亡。
景子的离世唤醒了悦子对日本往事的回忆,在追溯过往中她才认识到,当年幸子疏于照顾茉莉子,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茉莉子的经历,其实在她和景子之间又重演了一遍,而当时幸子失去茉莉子的痛心疾首,恰似今天她失去景子的心碎神伤。虽然尼基坚信母亲离婚再婚的行为没有任何过错,而且母亲已经尽最大可能为景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悦子依然难以原谅自己的自私与自以为是。幸子与悦子两位追求女性解放的母亲都认为,将女儿带到崇尚民主的西方国家,可以让她们摆脱传统日本女性的生活悲剧,但她们完全忽略了女儿的感受。所以悦子最后才意识到当初的决定过于自私,不应该忽视景子的感受,让她离开熟悉的文化环境,离开爱她的父亲。悦子在回溯完30年前的经历时,也完成了自己对母女关系的再思考以及对景子的负疚与忏悔,这种新认识会影响着她和尼基今后的生活。
《远山淡影》以悦子与尼基的几次谈话为叙事线索,将大量的回忆内置于外部叙事框架内,由此将关于“二战”、原子弹爆炸的历史与主要人物的个体经验联系起来,也将集体创伤与个体创伤连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残酷不仅摧毁了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而且对人心理与精神的伤害更为严重,创伤的弥合与治愈要远远难于对外部环境的修复与重建。
《远山淡影》虽然是石黑一雄的长篇处女作,但其娴熟的笔触、叙事的张力以及对历史与个体经历的深刻反思,都使得这部作品不逊色于其后来创作的布克奖获奖作品《盛世遗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