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传说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炽热的高温,不时的沙尘暴,熙熙攘攘的人群,随处可见的独具阿拉伯特色的清真寺,以及飘荡在空气中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和烤羊肉的香味,形成了对这个北非城市苏丹喀土穆的印象。然而最使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群充满了迷惑与神秘、在金黄的沙海中默默矗立而饱经沧桑的小金字塔。据悉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正式认定这些小金字塔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也是苏丹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我和朋友从苏丹首都喀土穆出发,启程前往小金字塔。一路上来往的车辆并不多,道路两边的建筑也是稀稀落落的,不少是用土坯和土砖盖的毛草房子,偶尔也会看见一些身穿白袍的当地人骑着骆驼悠闲的在赶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前方出现一片片沙丘。阳光照在沙海表面映射出一种独有的金黄,金色的沙面被自然之笔勾勒出层层的纹路,这些大小不一排列并不整齐的小金字塔就在缓缓上升的沙丘上端,锥形的塔尖直指蓝蓝的天空,看起来很是壮观。
  
  在出发之前我就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据历史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努比亚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从纳巴塔向东南迁移,在麦罗埃建成了他们最后一个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在城外的两条沙脊上,麦罗埃历代国王和王后们建造了40多座金字塔,作为自己的陵墓,每座金字塔前都建有祠堂。但到公元4世纪,随着诺巴人的入侵,麦罗埃从此衰亡,连它的踪迹也无从查考。直到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这些小金字塔才被西方的考古学家重新发现,展现于世人面前。
  金字塔英文的原意是锥形。人们将后来发现的锥形陵墓都称做了金字塔,比如美洲的玛雅人金字塔和苏丹马拉维王朝的金字塔。不过后来的金字塔,规模、大小都无法和埃及的金字塔,尤其是和埃及胡夫的金字塔相比。我们终于来到高处,发现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比,这些小金字塔显得低矮而陡峭,最高的也只有数十米,而且相互间的距离很近。由于这一地带找不到花岗岩,这些金字塔都用砂岩建造,而且内部都是用沙和碎石填充,而不是像埃及的金字塔那样完全用石料砌成。
  斗转星移,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已使小金字塔表面风化,部分倾塌。露出里面填充的碎石和沙土。在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很多金字塔前面的享殿被当代的工匠们整旧如新,却味道全无。仔细看来,这些金字塔几乎都没有顶,即使看似有顶的塔,实际上顶也是平的。据说本来塔顶上都有钻石,盗窃者为了获得钻石才毁了塔顶。大部分塔前还保留着祠堂,但完整的很少,有的只剩下一圈墙基。这些祠堂的大小高低各异,但规格大致相同,都是仿埃及神庙的对称长方体建筑,中间是大门,两旁的墙上是大幅浮雕。穿过祠堂的中央,轻轻推开通往塔体虚掩着的门,走进去可以看见一个长方形的小屋,四周的墙壁是土黄色已风化的沙岩石,刻满了各式人物浮雕壁画,漫长岁月累积的自然风化及其他各种因素的破坏,已使小金字塔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剥落、残损和倾塌,而更显沧桑。尽管难见全貌,但有些依稀可以看出大致的轮廓,可辨认出所刻大多是墓主的形象。在一些祠堂的残基上还能看到用努比亚文字刻的铭文或题记。在公元前200年,麦罗埃人就已形成自己的文字。努比亚文字与古埃及文相似,明显受到埃及文的影响。虽然经过50多年的研究,但有关的专家还只能破解出23个字母符号的语音和名称,却难以破译其语法和词汇,因而还无法了解它们的内容。我猜想这些壁画也许是有关主人的生活画面,或是崇拜的神宗形象,它表达的应该是一种敬意和祈福吧。
  在苏丹国家博物馆里,我曾看到了从这里发掘出来的石棺,巨大的石棺用整块岩石雕成,里外都雕刻着图案。石棺内还有一个木棺,仿人形而制,据说这与在埃及金字塔中发掘的棺木大小一样,虽然两处的金字塔大小相差很大,但用来安置墓主人的空间也就这么大了。
  离开小金字塔时已经是夕阳西下,我脑海里浮现的却总是无垠的沙海中错落相拥的一个个小金字塔。那是一种苍凉而壮观的美,那是一种残缺而独特的美,那是一种神秘而深邃的美……尽管苏丹政府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对这些金字塔群进行研究和保护,但炽烈的阳光、昼夜的大幅度温差、强风、流沙和飞沙几乎无时不在威胁着这些两千年高龄的古物,人为的破坏也没有断绝,它们的前途实在令人担忧。但从这些小金字塔中分明能感受到苏丹的历史是那么稳定、恒久,源远流长,就像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和来自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千徊万转,最终在喀土穆汇成一条尼罗河,奔腾不息地向地中海流去……
其他文献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据说,一件事坚持两周,就会变成“习惯”,那坚持二十年呢?  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死者是当地一家当铺的老板,警方快速锁定的两名嫌疑人都死于非命,所有线索都在迷雾中陷入死循环。但此后的十九年,嫌疑
浩大的草坪上空浓云密布。雾一般的云团在飞快流动。转瞬之间又蓝天白云,阳光泻下,让青绿的草坪涂满金色。夏威夷的天空如跑马般变幻莫测,就如同1941年的那个清晨,突然袭来的珍珠港惨案。  这里是一座静谧的墓园。在庄严肃穆中守护着安息的灵魂。想不到夏威夷会有这样一座悲壮的国家公墓。在寂静山谷,安睡着那些在战争中捐躯的将士。  1994年秋天第一次前往美国,在华盛顿参观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那片象征着勇敢、光
圣彼得堡趣味科学宫的数学厅里,直观展示的陈列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陈列品的数量如此之多,竟达到100万件。原来,数学厅的天花板是用专门的兰墙纸糊的,兰墙纸配有黄圈圈。天花板面积250平方米。黄圈圈恰好100万个。天花板正中的一个方框里刚好2500个黄圈圈 用肉眼能看见的天上的星星数。这样,参观者对100万人这个数到底有多大,有个直观印象。  美国作家亨德里·格尔贝茨最近出版一本儿童读物《100万》
法国的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曾经在1800—1801年间创作过一幅油画。画中的天空晦暗阴沉,似乎暴风雪就要来临。画里的主人公头戴二角帽,身着军装,足蹬皮靴,腰悬佩剑,一手握着缰绳驾驭着战马,一手指向天空。他的眼炯炯有神,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情怀,似乎在注视着观赏此画的人,也似乎在展望着自己的未来!再一看那战马,不禁让人心中一凛:它的后蹄挺立在一片陡坡之上,前蹄悬空,虽然陡坡地势险要,但这战马丝毫没有
经历了五年主权债务危机的法国,经济依然没有摆脱低迷的状态,高债务、高失业、低增长、低通货膨胀成为新常态,民众的购买力明显下降。然而,唯有图书出版业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法国人钟情于读书,在咖啡馆里、在地铁车厢里、在公园的椅子上……随处可见法国人在读书的情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仅给法国社会带来了一丝暖意,而且也给2014年度法国文学奖增添了一份热度。  法国设有大大小小的文
在水下18 米的幽暗海底,在鲨鱼和海龟的环绕之中,有几个头戴黄色头盔、身着特殊潜水服的人影在晃动着,看上去他们的动作跟平常人很不一样,就像是在月球上,慢镜头似的跳跃着前进。在他们身后不远,矗立着一个形状奇特的物体。  假如有人告诉你,这些人并不是潜水员或海洋科学家,而是宇航员,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宇航员怎么会出现在海底?其实,你不必感到惊奇,因为这些宇航员正在为日后的登月做准备。他们正在接受一项被称
11年前,阿根廷妇女苏珊娜·特里玛尔科23岁的女儿出门去见医生,结果她再也没有回来。于是特里玛尔科开始了艰难且危险的寻女之路,同时与拐卖人口的行为进行英勇斗争。  特里玛尔科今年59岁,有一头深色的直发和一双明亮而犀利的眼睛,她说话干净利落,充满热情。  特里玛尔科唯一的女儿名字叫玛丽塔,失踪以后至今杳无音讯。玛丽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特里玛尔科一直在想着这个悲伤的问题。她拿着一张金箔纸反反复复折叠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马庆株教授并转  《语法修辞讲话》发表60周年學术研讨会:  值此“纪念《语法修辞讲话》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之际,谨在此致以最热烈的祝贺,祝贺研讨会隆重举行。  我是学着《讲话》成长的,1974年《语法修辞讲话》修订时我又受命参与了修订工作,理应出席这次研讨会;但研讨会举行之时我恰逢有外访任务,不能与会,敬请与会者谅解。而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失去了一个与大家交
Two men, both seriously ill, occupied the same hospital room. One man was allowed to sit up in his bed for an hour each afternoon to help drain the fluid from his lungs. His bed was next to the room’s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吉林市举办的一次美术讲座中知道了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后,就疯狂地在图书馆里了解印象派画家莫奈、马奈、塞尚、雷诺阿、毕沙罗、修拉、德加等人的生平资料和作品。雷诺阿是我比较偏爱的,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女人、花朵,美丽的景色,特别是可爱的女人,她们的身体透着光,浑身散发着孕育生命的蓬勃伟力。这些都深深地吸引我,让我过目难忘。就像雷诺阿说:“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