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凝聚社会正能量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ko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奏响“最强音”、凝聚“正能量”、注入“文化魂”。由此可见,“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认清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才能为发展汇聚正能量,营造强气场。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社会正能量
  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升县级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凝聚社会正能量,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引领。
  一、新时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
  一些干部和群众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体现成绩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硬指标,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宣传思想工作,因此,对宣传思想工作往往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弱视。
  二是阵地收效差。基层群众平时除了看电视、听广播,通过县、镇、村活动阵地接受宣传教育的机会和形式较少。近年来,各级积极投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一般老百姓很难用得上。
  三是人员难安心。一方面基层的宣传干部绝大部分兼职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其他事务,任务繁重,根本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
  四是基本保障少。一方面培训机会少,致使现有人员素质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宣传工作。
  二、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工作理念和方法,为发展汇聚正能量
  一要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抓好理论宣传工作。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落实到基层,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目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质,通过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村,认真调研,掌握实情,做到以身边人、身 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创新理论宣传形式,充分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推动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互相融合,对干部群众进行开放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教育。
  二要抓好对外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进一步提升对外宣传形象。抓好外宣工作,对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社会热点,搞好舆论监督起到重要作用。在正面宣传报道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工作:即对外宣传与舆论引导、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网络的使用和管理。对外宣传首先要突出重点,展示亮点,引导热点,分阶段、高密度、强声势地开展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宣传,牢牢把握主导权、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力,为发展凝心聚力、造势鼓劲;紧跟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更多地在现场、在一线、在路上采编新闻,说群众想听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多关注社会民生、改革发展和弱势群体,多展示身边群众的感人故事、动人细节和催人奋进的典型事例。其次,对于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要明确与媒体不是对峙关系,应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对媒体,要加强交流沟通,主动提供信息,帮助他们客观公正地做好报道;对发生的突发事件,本着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做好应对工作,与相关媒体主动对接,有礼有节地做好沟通说明,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在第一时间通过权威媒体发出正面声音,挤压负面信息传播空间,防止负面炒作,用好各类媒体资源,传播友善声音,全方位宣传当地改革发展成果和优秀的历史文化。再次,互联网具有传播渠道丰富,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的特点,由于当前我国社会思想多元多变,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诉求多样化,使互联网管理面临极大挑战,及时收集、研判、上报舆情,正确处置应对网络舆情,最大程度地降低或消除不良影响,创造条件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导向,是亟待解决的社会管理和亟需加强完善的宣传管理工作。
  三要深化和拓展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只有敢于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才会有针对性、生命力。目前,影响干群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把教育和服务结合起来,把“解扣”与“解忧”结合起来,围绕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精心策划实施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让“人人成为创建主体、时时寻找创建机会、处处搭建创建平台”,虚功实做、好事做实、实事做好。作为基层来说,精神文明创建重点要做好四方面工作:首先是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各类道德模范、好人评选活动,率先开展“道德信贷”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道德高尚的人、好人、文明诚信的人“好人有好报”、“有德者有得”、有爱心的人能过上好的生活,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其次是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认真组织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开展“快乐童心”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申报、命名一批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再次是进一步深化城乡文明创建活动,做好文明城市创建,按照美好乡村建设部署,拓展农村“四创”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工作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努力实现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
  四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立足历史、文化资源实际,策划编制文化产业项目,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介活动,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地方的发展惠及民生,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并按政策实现对群众免费开放;广泛开展文化下基层和广场文化活动,持久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环境。
  五要抓好队伍建设,努力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键在人,需要的是一支精干的高素质队伍。首先要重视加强县、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工作机构建设,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以改革创新方法,拓宽宣传文化人才的引进、交流、培养渠道,健全选拨使用﹑评价激励等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民间文艺人才、业余文化骨干的培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对各类宣传文化人才培训,尤其要培育造就既熟悉文化工作,又懂经营﹑善管理、精策划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必需的工作、生活保障,关爱宣传文化干部,为他们排忧解难,使宣传文化工作者个个成为优秀文化传播者,和谐社会推动者,幸福社会参与者。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D]第一期全国县级党委宣传部长培训班座谈发言摘要,2010,(3).
  [2]安徽日报不断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D].2012,(1).
  [3]党建科学审视[J]切实提高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2011,(9).
  [4]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J].学习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对质量的要求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本文以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信息,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科
期刊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为解决企业融资困境以及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的“大小非”问题,我国证监在2008年提出了可交换债券这一品种.可交换债券一经推出,经过几年时间的
期刊
摘要:放眼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这么一个规律性现象,即科学技术越发达越先进的国家,就越重视写作。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语文教材,指导学生写作成了必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五度”训练。“五度”即:广度、准度、高度、密度、适度。  关键词:练广度;练准度;练高度;练密度;练适度。  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一个干部要‘能读会写’,这是从事其他各项工作、学习活动的基础,”而且强调指出,“没有这个基
摘要:教材在任何的教学形式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对教材进行不同的处理。教材处理也就是“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所以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动态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的教学的艺术。然而,不同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很多老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教材”的过程,如何做到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尝试性的研究。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这是一种用于情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问题。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供学生创新的条件、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科学课堂创新精神课堂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床草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是说创新并不神秘,不要谈创新则色变,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
摘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由何体现?教师应在敬业奉献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职业幸福感应和教师自身的荣辱观、师风师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远离功利的,并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的一种精神感受。  关键词:教师 职业幸福感 敬业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其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传播知识文明的功能上,不能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