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市场里许多人吆喝着“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勾引家长掏钱埋单。也有不少家长本身就有这种心态。而两个半世纪以前,法国的卢梭却告诫人们:“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他称此为“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卢梭说:“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其实,卢梭并不是主张浪费童年时光,而是批评那些类似“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他是主张教育的,但他主张的教育是“消极的教育”:“你必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力,但是要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闲多久……所有这些延缓的做法都是有利的,使他大大地接近了最终目的而又不受什么损失。最后,还有什么东西是必须教他的呢?如果延到明天教也没有大关系的话,就最好不要在今天教了。”也就是说,幼小儿童的教育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该为的是“培养根器”,是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机能的健康发育和成长。不应当将成人认为重要的知识、道德、技能肆意地灌输给儿童。该为的不为,不该为的却肆意妄为,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悲剧。“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会导致杞人忧天而揠苗助长。“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注定了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起点处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必然因其本末倒置而南辕北辙,最后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其实必然导致“在起跑线上”就已输给人家的悲剧。
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一种发现:在没有足够语料证据的情况下,人类个体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复杂的母语。为什么呢?乔姆斯基试图找寻背后的原因,他将这一问题进一步延伸至认识论领域:在证据材料如此有限的条件下,为什么我们能知道得如此之多。柏拉图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罗素将其转述为:“尽管人类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与世界的接触是如此之少,而他们的知识为什么如此丰富呢?”于是,乔姆斯基便将这一问题命名为“柏拉图问题”。其实这一问题也可以引入教育学领域。
“柏拉图问题”表明,教育所赋予人的与自然人性(人性)所赋予人的相比,是渺小的;尽管人离不开教育,但是教育在自然人性面前应当保持谦恭和敬畏;教育本身发挥作用也要建立在自然人性的协作和配合上,教育要倚重自然人性并通过自然人性而发挥作用。
语言是如此复杂。而婴儿用很短的时间便学会了母语,他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的;年幼儿童一天天长大,他的智慧和见识与日俱增,你不能说这是父母或教师的功劳……所有这一切,不是因为哪一对具体的父母、哪一个具体的儿童比别人有更大的本领,这是进化历史所赋予每一个人类个体的自然智慧。所以,儿童是自然之子,儿童是历史之子,儿童生来就是一个游戏者、“探索者”“思想家”“梦想家”“艺术家”“童话(神话)的作者”。
教育恰恰应当敬畏儿童的自然智慧,珍视和利用儿童的自然智慧,帮助儿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天赋、天性。也是在这种意义上,卢梭说儿童是“大自然的学生”。成人和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也是在这种意义上,蒙台梭利曾指出,“大自然为了保护儿童免受成人经验的影响,而给予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内在教师以优先权”,每个儿童身上都存在着这样的“内在教师”,“其教学技巧之高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儿童都取得相同的成绩”。
但是,多少成人小觑儿童、轻视童年呀,他们通过各种教育、训练、兴趣班,恨不得让小孩子快速成为一个“懂事”的“有学问”的科学家、艺术家、官员、老板,等等。这对儿童的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来说是釜底抽薪。在教育的方向上是南辕北辙、越跑越远。
中国古人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无不为”,多高明呀!我们需要新的儿童观、新的教育观,需要建设新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新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儿童的成长是本,知识、道德、技能等与儿童的成长相比是末,它们是根本与枝叶的关系。根深必能叶茂,本固必然枝荣。我们要摒弃揠苗助长、舍本逐末的旧思路,树立儿童本位的教育学新思维。
刘晓东
新疆将建千所“双语”幼儿园
随着2010年自治区“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吐鲁番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新疆1016所“双语”幼儿园建设拉开序幕。据悉,通过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省市帮扶和新疆自身努力,2011年新疆将完成与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相适应的“双语”幼儿园建设任务。
2010年。中央财政将拨付资金13.9亿元、自治区财政投入1.28亿元,在各地新建1016所“双语”幼儿园,用于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在幼儿园开工奠基仪式上说,推进“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希望各地加快工程进度,使得这一民生工程早日造福群众。
据了解,国家从2008年起实施新疆“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保障工程以来,共下达“双语”幼儿园建设计划1695所,总投资16.1亿元;下达学前“双语”教育保障经费14.77亿元。目前,新疆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幼儿达到29万名,学前两年普及率达到58.98%。
自治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说:“每所幼儿园平均投入100万元。2012年我们要让农村85%的少数民族孩子都进到‘双语’幼儿园来,他们将接受学前两年的教育。”
蒋夫尔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6岁之前是孩子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为人的一生奠定了基础。那么,在这个最为重要的阶段,应该让孩子学习什么呢?笔者认为,学前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智能的培养,是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传授知识。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专家文龙鳞给年轻父母们的忠告是: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道德智能就是判断是非的能力,进一步说,就是在自己的伦理信念的支配下,拒绝不正当或不良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同情并关心别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己情绪和抑制欲求的能力、接受和理解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等。
培养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笔者多年坚持做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培养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说习惯培养不起来,而是你的方法不到位。我们的研究发现,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有层次、有重点的,在培养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社会性习惯;在培养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智慧性习惯;在培养传 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时代性习惯。年轻家长要掌握培养习惯的科学方法,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成为稳定的习惯。我们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固。
通过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比如不磨蹭,不言而无信,不做一些低级趣味的事情,使孩子生活得有情趣、有意义,这样就给孩子一生的成长和成才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孙云晓
做一个有特色的教师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要成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但是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当前条件下并非每一个教师都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既然我们不能人人成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那么我们为何不去追求成为一个“特色教师”呢?有人也许会说,这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做法。其实未必。首先每个教师不一定具备专家型教师的特质,但一定具备不同于别人的特质,所以努力挖掘自身的特质而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教师是可能的。另外,既然新课程改革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那么教师首先就需要各有特色。所以成为特色教师与新课改的理念并不矛盾。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教师呢?
首先,要认清自己,找到自己垒得出手的那一样,确定自己的成长目标。通常我们都善于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仔细想想,短处是永远补不完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取得成功,就像俗话说的那样:“一招鲜,吃遍天。”当然所确定的成长目标一定要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否则,就失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其次,要竭尽全力把自己拿得出手的那一样做到极致。有人说: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在其他方面,你可以比别人差一些,但在自己垒得出手的那一方面你要走在别人的前面,甚至做到极致。即便不能超越别人,也要超越自己。把自己拿得出手的那一样做到极致了,特色自然也就形成了。
最后,要把自己垒得出手的那一样与促进学生成长联系起来。就是说,在向学生传递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一定要让自己拿得出手的那一样充分发挥作用。与学生的健康成长联系起来。因为特色教师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而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这样,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从而也赋予了教师专业发展以生命的意义。
胡安锋
大连“六不准”遏制幼儿园小学化
不准搬用小学教材,不准教拼音、汉字书写、奥数、珠脑心算等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学前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兴趣特长班。大连市教育局正式出台文件,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坚决予以遏制。
大连市教育局通过调研发现,市内许多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学化”倾向。幼儿园聘用小学教师和不具备资质的人员。使用小学教材和不规范的教辅用书,进行拼音、写字、奥数、珠脑心算等内容的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对学前教育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此。大连市严格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幼儿园教学用书、幼儿辅助读物和玩教具的管理,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实施警告机制,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同时,大连市还提出,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做好幼小衔接。严禁小学人学时进行各种形式的面试或笔试,不得随便删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更不得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课本知识的程度进行分班。
“市教育局治理这个问题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什么困难都比不上帮孩子夺回童年快乐更重要。”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政府主任督学马瑞春如是说。
刘立凯
该为的是“培养根器”,是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机能的健康发育和成长。不应当将成人认为重要的知识、道德、技能肆意地灌输给儿童。该为的不为,不该为的却肆意妄为,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悲剧。“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会导致杞人忧天而揠苗助长。“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注定了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起点处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必然因其本末倒置而南辕北辙,最后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其实必然导致“在起跑线上”就已输给人家的悲剧。
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一种发现:在没有足够语料证据的情况下,人类个体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复杂的母语。为什么呢?乔姆斯基试图找寻背后的原因,他将这一问题进一步延伸至认识论领域:在证据材料如此有限的条件下,为什么我们能知道得如此之多。柏拉图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罗素将其转述为:“尽管人类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与世界的接触是如此之少,而他们的知识为什么如此丰富呢?”于是,乔姆斯基便将这一问题命名为“柏拉图问题”。其实这一问题也可以引入教育学领域。
“柏拉图问题”表明,教育所赋予人的与自然人性(人性)所赋予人的相比,是渺小的;尽管人离不开教育,但是教育在自然人性面前应当保持谦恭和敬畏;教育本身发挥作用也要建立在自然人性的协作和配合上,教育要倚重自然人性并通过自然人性而发挥作用。
语言是如此复杂。而婴儿用很短的时间便学会了母语,他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的;年幼儿童一天天长大,他的智慧和见识与日俱增,你不能说这是父母或教师的功劳……所有这一切,不是因为哪一对具体的父母、哪一个具体的儿童比别人有更大的本领,这是进化历史所赋予每一个人类个体的自然智慧。所以,儿童是自然之子,儿童是历史之子,儿童生来就是一个游戏者、“探索者”“思想家”“梦想家”“艺术家”“童话(神话)的作者”。
教育恰恰应当敬畏儿童的自然智慧,珍视和利用儿童的自然智慧,帮助儿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天赋、天性。也是在这种意义上,卢梭说儿童是“大自然的学生”。成人和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也是在这种意义上,蒙台梭利曾指出,“大自然为了保护儿童免受成人经验的影响,而给予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内在教师以优先权”,每个儿童身上都存在着这样的“内在教师”,“其教学技巧之高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儿童都取得相同的成绩”。
但是,多少成人小觑儿童、轻视童年呀,他们通过各种教育、训练、兴趣班,恨不得让小孩子快速成为一个“懂事”的“有学问”的科学家、艺术家、官员、老板,等等。这对儿童的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来说是釜底抽薪。在教育的方向上是南辕北辙、越跑越远。
中国古人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无不为”,多高明呀!我们需要新的儿童观、新的教育观,需要建设新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新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儿童的成长是本,知识、道德、技能等与儿童的成长相比是末,它们是根本与枝叶的关系。根深必能叶茂,本固必然枝荣。我们要摒弃揠苗助长、舍本逐末的旧思路,树立儿童本位的教育学新思维。
刘晓东
新疆将建千所“双语”幼儿园
随着2010年自治区“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吐鲁番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新疆1016所“双语”幼儿园建设拉开序幕。据悉,通过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省市帮扶和新疆自身努力,2011年新疆将完成与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相适应的“双语”幼儿园建设任务。
2010年。中央财政将拨付资金13.9亿元、自治区财政投入1.28亿元,在各地新建1016所“双语”幼儿园,用于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在幼儿园开工奠基仪式上说,推进“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希望各地加快工程进度,使得这一民生工程早日造福群众。
据了解,国家从2008年起实施新疆“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保障工程以来,共下达“双语”幼儿园建设计划1695所,总投资16.1亿元;下达学前“双语”教育保障经费14.77亿元。目前,新疆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幼儿达到29万名,学前两年普及率达到58.98%。
自治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说:“每所幼儿园平均投入100万元。2012年我们要让农村85%的少数民族孩子都进到‘双语’幼儿园来,他们将接受学前两年的教育。”
蒋夫尔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6岁之前是孩子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为人的一生奠定了基础。那么,在这个最为重要的阶段,应该让孩子学习什么呢?笔者认为,学前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智能的培养,是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传授知识。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专家文龙鳞给年轻父母们的忠告是: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道德智能就是判断是非的能力,进一步说,就是在自己的伦理信念的支配下,拒绝不正当或不良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同情并关心别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己情绪和抑制欲求的能力、接受和理解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等。
培养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笔者多年坚持做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培养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说习惯培养不起来,而是你的方法不到位。我们的研究发现,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有层次、有重点的,在培养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社会性习惯;在培养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智慧性习惯;在培养传 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时代性习惯。年轻家长要掌握培养习惯的科学方法,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成为稳定的习惯。我们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固。
通过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比如不磨蹭,不言而无信,不做一些低级趣味的事情,使孩子生活得有情趣、有意义,这样就给孩子一生的成长和成才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孙云晓
做一个有特色的教师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要成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但是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当前条件下并非每一个教师都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既然我们不能人人成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那么我们为何不去追求成为一个“特色教师”呢?有人也许会说,这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做法。其实未必。首先每个教师不一定具备专家型教师的特质,但一定具备不同于别人的特质,所以努力挖掘自身的特质而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教师是可能的。另外,既然新课程改革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那么教师首先就需要各有特色。所以成为特色教师与新课改的理念并不矛盾。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教师呢?
首先,要认清自己,找到自己垒得出手的那一样,确定自己的成长目标。通常我们都善于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仔细想想,短处是永远补不完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取得成功,就像俗话说的那样:“一招鲜,吃遍天。”当然所确定的成长目标一定要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否则,就失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其次,要竭尽全力把自己拿得出手的那一样做到极致。有人说: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在其他方面,你可以比别人差一些,但在自己垒得出手的那一方面你要走在别人的前面,甚至做到极致。即便不能超越别人,也要超越自己。把自己拿得出手的那一样做到极致了,特色自然也就形成了。
最后,要把自己垒得出手的那一样与促进学生成长联系起来。就是说,在向学生传递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一定要让自己拿得出手的那一样充分发挥作用。与学生的健康成长联系起来。因为特色教师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而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这样,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从而也赋予了教师专业发展以生命的意义。
胡安锋
大连“六不准”遏制幼儿园小学化
不准搬用小学教材,不准教拼音、汉字书写、奥数、珠脑心算等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学前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兴趣特长班。大连市教育局正式出台文件,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坚决予以遏制。
大连市教育局通过调研发现,市内许多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学化”倾向。幼儿园聘用小学教师和不具备资质的人员。使用小学教材和不规范的教辅用书,进行拼音、写字、奥数、珠脑心算等内容的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对学前教育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此。大连市严格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幼儿园教学用书、幼儿辅助读物和玩教具的管理,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实施警告机制,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同时,大连市还提出,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做好幼小衔接。严禁小学人学时进行各种形式的面试或笔试,不得随便删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更不得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课本知识的程度进行分班。
“市教育局治理这个问题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什么困难都比不上帮孩子夺回童年快乐更重要。”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政府主任督学马瑞春如是说。
刘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