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编者按:2001年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就在那一年9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了。《纲要》的制定建立在大量调研工作基础之上,不仅全面反映了我国几十年来幼儿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也努力吸收了全球有关早期教育的科学研究成果。《纲要》的颁布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转眼10年过去了,10年来,《纲要》对教师的教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01年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就在那一年9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了。《纲要》的制定建立在大量调研工作基础之上,不仅全面反映了我国几十年来幼儿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也努力吸收了全球有关早期教育的科学研究成果。《纲要》的颁布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转眼10年过去了,10年来,《纲要》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成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纪念《纲要》颁布10周年,本刊特邀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为我们进一步解读《纲要》精神,并邀请了几位特级教师回顾《纲要》伴随她们专业成长的历程。
本刊同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也推出了相应的专栏文章,敬请参阅。
其他文献
摘 要 讲好“中国故事”是彰显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处理好“大社会”与“小课堂”的关系,立足师生生活经验,从“小我”的视角展开叙事,以问题设计串起法律知识与生活情境,以德性观照法治生活思辨。以“小视角”折射“大时代”,联通法治与学生生活,深化其法治生活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法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关 键 词 高中思政课;中国故事;法治意识;学科核心
摘 要生物课程教学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道德发展状况,明确学科教学立意,从而厘清教学活动线索,引导学生经历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究性自主学习活动,使其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态观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落实学科德育任务。 关 键 词初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 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当下的生活,追溯儿童曾经的生活,关注儿童同伴的生活,品德课堂才能与生活融通,让德性成长与童真相随。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课程;儿童生活世界;同伴生活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9-0022-02 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就必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品德
在某幼儿园中班的一个户外“找树叶”活动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幕。老师说:“小朋友们,找一下有没有黄色的叶子?”一个幼儿马上从地上捡起一片,高高地举起来给老师看。没想到老师非但没有表扬他,反而要他赶紧把树叶重新放回地面,再“慢慢”地捡一遍。原来,刚才这个幼儿捡树叶的动作太快了,老师一时没有来得及拍下来,只好让他再来一下“慢镜头”。 在接下来的活动过程中,类似情景频频出现:一位老师把树叶撒向空中,孩子们
摘 要:培养儿童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合格公民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目标。听课不停学阶段,在公共生活主题活动设计中,基于儿童需求定位主题,对学习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教学统整,将涵养公共精神这一价值引领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在重构认知中萌生公共意识,在批判质疑中启蒙公共理性,在亲历体验中孕育公共责任感,在行为实践中提升公共智慧,让儿童成为有道德的“公共人”。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公共精神;主
设计意图: 《红苹果》旋律简单、活泼,是一首深受小班幼儿喜爱的歌曲。我根据本班幼儿喜欢仿唱的特点,将科学、语言、社会领域与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相融合,设计了这一综合活动。 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歌词,并按《红苹果》的旋律填唱自编歌词,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乐趣。 2.能分辨常见水果的不同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不同的生长特点。 准备: 1.幼儿已学会歌曲《红苹果》。 2.自制立
这是一个关于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和教育的问题,相信很多教师都碰到过。亲社会行为培养和是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谦让、互助、协作和共享的有益行为,包括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在学前期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使幼儿从自爱发展到他爱是十分必要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我的孩子,你生活在人们中间》一文中写道:如果孩子这时期能意识到身边有别人,意识到他的行动能给别人带来愉快,那么他从幼年起就能学着使自
对于具有鲜明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情境教学的重要价值毋庸置疑。實践中,老师们早已将情境教学当作常用的教学方式,并不断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与优化创新:立足学生实际,“用活”教材情境,力求教材使用的情景化;将复杂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情境,引领学生学会“安全生活”;通过具身模拟、现场邀约构建“真实”情境,强化情境体验的反馈引导等,破解“去情境化”“例证式”“走过场式”的情境误区;尝试以主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如何将看似简单的任务有效“复制”从而加以创新,将看似千篇一律的行动与执行加以“延伸”,实现育人价值的提升,这是我们在日常德育工作中需要不断思考、改进、求新的课题。近期,学校进行的两次消防实践演练,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校长检讨”:“准备不足”引发的管理观念思考 2019年11月14日上午8:50,校园响起了警报声。全校师生用时4分8秒,跑步来到操场,比平时集合少用近1分钟,比
近日,笔者到一所當地比较有名的“优质”幼儿园参加了一个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发现教师在活动中不仅十分依赖教材,而且始终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在随后进行的有关这个教学活动的研讨过程中,执教教师重点“反思”的是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得當,自己的发挥是否正常等问题。令笔者诧异的是,其他参与研讨的教师也无一例外地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维度进行探讨,没有教师从如何观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