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培养写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话教学是引领其迈向写作的关键一步。而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只注重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孩子也最怕阅读、最怕写话(写作),提起写话(写作)便产生“难”、“烦”的心理。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心理呢,笔者就“兴趣引领”作了探讨。
  一、运用范例,创造放飞心灵的空间。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了某种句式、某个词语,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可以拓宽空间,发散思维,用模仿的手法让学生畅想,“临摹说话”。如福建叶聪敏、肖世苗老师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了解课文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后,进一步发问:“是啊,春姑娘悄悄地来了,细心的小朋友一定有不同的发现。谁能用‘?摇?摇 ?摇?摇,那是春天的?摇 ?摇?摇?摇’说一句话?”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发言:“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那是春天的电报吧!”“柳树摇着长长的枝条,那是春姑娘的长辫子吧!”……老师激动地对同学们说:“你们说得太好了,要是把刚才的话写下来,那你们就是小作家了!赶快动笔吧,老师等着你们的新作品呢!”这样学生们各个奋笔疾书,兴致极高。
  充分运用对文本的体会与理解,让学生觉得“我要说”。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引领孩子们读课文,并要求读出乌鸦急于找水的心情。读完后,我引导孩子说:“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小乌鸦,你找水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想到了什么呢?你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吗?写下来吧!”又如:《泉水》这一课的课后有一模块——“我会读”。当学生提“海水流到哪里去了呢?”这一问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在引导学生解出答案后,就让学生模仿小诗的句式,继续创编诗歌。学生就会兴致勃勃:“海水,海水你到哪里去?我要插上翅膀旅行去。”“海水,海水你到哪里去?太阳公公邀我去游戏。”“海水,海水你到哪里去?我要到天上织云去。”……这些充满诗意的语言就从一群平时不善表达的孩子口中说出来,非常不可思议。
  二、创建平台,调动学生说话的主动性。
  在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都有好胜的心理,或者说拥有表现欲。老师可以运用这样的心理,让孩子变“要我说”为“我要说”,从而激发学生写话的主动性。
  1.让“尖尖角”成为孩子表现的舞台。在教学写话的过程中,我总是在班级的黑板报里开辟一个版块,留给学生。当孩子们有一些比较优美的语句、或者写的比较好的话,我总是认认真真地摘抄上去,并注上作者,让全班同学阅读。而让自己的作品刊登在“尖尖角”里则成为孩子们不懈的追求。
  2.及时、择优点评,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我在课堂教学中,总喜欢运用学生所写的话,并且加以评价。“罗森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对学生写话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现有的写话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培植学生写话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3.推荐发表优秀的学生作品。当学生能用通顺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我总是努力向校级刊物或者更高级的刊物推荐,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了情感上的体验,就会带来思想上的认同,觉得“我还行!”“我能!”,从而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与欲望。
  三、联系实际,让孩子敢说、敢想。
  写作不仅是对事物、生活的描绘,更重要的是有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的过程,引领孩子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孩子所写的话,既是他所看到的,还应该是他想到的,更应该是他感悟到的。在孩子所写的话里应该体现出他的“喜、怒、哀、乐”。
  1.创造情境,充实学生的认知世界。“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习作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话的源泉,教师无法代替孩子的生活,更无法了解每个孩子每天的生活。要想让生活在孩子们的笔端流淌,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睁开眼睛观察万物,竖起耳朵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而低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感受往往是通过身体感官直接获得的,教师可以根据以上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2.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滋味。我曾在一次写话教学之前,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摸摸、猜猜”。我在一个盒子里放了几条蚯蚓,让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去摸,然后猜出是什么。当孩子们发出尖叫声的时候,他获得了充分的体验。然后进行写话训练,孩子的真情实感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3.故事引领,在童话的世界里认识世界。近来,我发现《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孩子们的最爱,于是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其进行讨论。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喜羊羊机智、勇敢,灰太狼为吃到羊锲而不舍。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一吐为快”,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孩子们敢说话了,有情感了。让他们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那将是充满情感体验的语句。
  总之,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愿写”、“敢写”、“会写”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兴趣的激发则是我们追求目标的重要途径。唯有“喜爱”、“想说”、“我要”,才能克服孩子的畏惧心理,孩子才会爱上写话,乐于写话,写出心里话。
其他文献
摘要: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教师评价的一个发展趋势,它摒弃了传统的只注重奖惩性评价的观念,重点面向未来 ,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的发展并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国外对教师的评价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面临的困难。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教师;发展性;教师評价  一、我国现有大学教师评价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受到不少批评与质疑,究其原因,在于评价实践过分偏重学
摘要: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情景提出问题,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在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作者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教学实践探讨,发现运用抛锚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概念、原理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知识。  关键词:抛锚
摘 要: 针对莘莘学子在学习语文时的苦恼和困惑,本文对语文学习的规律进行探究,对中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 语文学习 苦恼和困惑 语文学习规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说:“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语文高考不断向着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方面转变。语文教学、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的历史课堂才算高效?作者就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模式 自编故事 创设情境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学情和教材内容特点,灵活
摘要: 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理论中对充满趣味与竞赛性并能科学合理地锻炼学生身心的“小项目”教学法并未进行充分的探讨和研究,“小项目”教学法是针对体育教学中的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大的教学项目而言的,特指那些不被列入常见的体育比赛项目,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模式与评价体系,规则灵活多样的运动项目的总称。它有着普遍性高、运动方式与规则简单、充满游戏性与趣味性、场地局限性和天气局限性小等特征,对中学
摘要: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关注幼儿的需求、兴趣、经验,引导幼儿科学探究,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使科学教育生活化,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有效的、重要的是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幼儿科学教育一日生活渗透探索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都做的事。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
“新课标”是在对我国既往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套更具科学性与前瞻性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方案。这个方案对既往的高中语文教学有因循、有改革,绝对不是推翻既往的一切的“另起炉灶”。纵观“新课标”,条目林林总总,我以为其最根本的就是两条:一条是彰显突出了语文的“育人”功能;另一条是“多、快、好、省”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迅速提升。那么,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怎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语
摘要: 中职生英语基础普遍很差,厌学英语的情绪很严重。优秀的英文电影因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及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因此,播放以学生们乐于接受的优秀的英文电影带动英语听力的训练,词汇的教学,语法的掌握,写作水平的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的熏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优秀的英文电影表达的情感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品味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一、材料对儿童美术学习的意义  美术活动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的视觉形象,表达出作者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感受及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由于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独特的审美意味。例如,在绘画中,中国画宣纸的渗透性,笔墨情趣和意味美;油画颜色的可覆盖性和笔触肌理美等。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还是设计应用,都脱离不了材料的使用,合理使用这些材料
摘要: 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这已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不懈追求。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 新课程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减负增效    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这已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不懈追求。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