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立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198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不管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要比初中生成熟一些,在自制力方面也比较强,在学习上也是比较主动的.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时间的学习效率,这是现阶段的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立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新课程指出:高中生要不断加强高中数学的学习有效性,运用合理的方法,达到投入最小,成效最大的效果;这需要教师们要根据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制定出可行、有效、合理、健康的学习策略,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是指学习方法与学习调控的合成体,它不仅包含着学习的有效方法和使用这些有效方法的程序,还包括了对教与学整个过程进行有序的调节和控制的功能,因此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目的
  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明确地知道自己所教学的课程需要达到一个怎么样的教学效果,这么做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将自己的学习活动、理解活动和练习活动综合在明确的对象上面.在教学上,开始学习新的一本课本或者新的一章内容,哪怕是新的一节课时,都应该要明确提出相对应的任务与目标.例如,在高一课程开始时,最先让学生了解和阅读目录,明确第一学期的学习任务,教师也是一样,要事先明确自己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函数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变量和变量的关系,以函数性质为核心具体研究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以及函数的图像;在以上的基础之中又包含了一些具体的初等函数,多方面地学习了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之后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明确了学习的大方向之后,学生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地进行学习.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讲到底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彻底地改变学生滞后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体现学生在学习以及发展上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尽可能地挖掘出学生的思维能力,透彻地揭露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与发现中让中学生自主地掌握知识,提高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素养,同时也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经历的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感悟、交往能力和平等意识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
  三、教学评价
  1统一性评价和差异性评价相结合
  考试是目前我国的一种统一性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在我国延续了很多年,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点是大家所公认的.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我们可以因人而异的来对其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那些成绩及智力都较差的同学,我们应该多以鼓励的方式来褒扬他们的进步.把评价的标准根据具体情况来设为不同的起点,成绩优异的同学用高起点的“尺子”,成绩较差的同学用底起点的“尺子”.“多一把尺子,多出一些人才”,这是新课程评价中的新理念.所以,在对学生不断评价中,需要我们继续扩展评价内容的多样性,从不同方向、阶段、形式以及范畴来研发更合适评价各类学生的评价标准,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2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是被评价的主体,同时,他们也应该是实施评价的主体,并且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比如: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朋友评价、全体评价等都是常用的评价形式,这些形式不仅从多个角度对教育的很多方面都进行比较全面、客观和科学的评价,还让学生从以前单一的评价对象积极的转为了评价主体,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从以前的单纯被动的评价对象转变为了一种主动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这样的状态更有利于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体的地位.
  3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只是对学生在“过去”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评价,重视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才是对学生“未来”进行了评价,有利于未来的发展.教师应该要关注在终结性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有效改进,教师需要加强评价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力,在教学活动的准备、起始、进行和结束这四个教学过程中,积极正确地采取所有有利的评价措施,对教与学不间断地作出合理的预测、指导、诊断、判定和记录,不断总结与创新,研发出更多有效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我国的教学评价系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和巨大的意义.
  总言而之,想要不断提高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效益,就应该对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教学习惯进行批判性地审查,同时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精细地研究,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脉搏,以解决好学生实际的学习问题为起点,使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为终点,为学生打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处在主动思考、认真探索、加强合作的状态之中,把我们的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王翠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4).
  [2]何竹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
  [3]莫国平.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J].教育科研论坛,2005(11)
  [4]罗学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只注重“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理念,要在新理念下把提升学生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融入到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新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自主性;数学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宗旨就是
笔者所任职的学校为了培养年轻教师,举办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笔者也参与到青年教师汇报课的听课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年轻教师对教学课件的使用非常娴熟,课件的选取和制作也都非常贴近课堂教学内容.但是,笔者在听课之后有这样一种感受: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有些泛滥,似乎一节课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才会成为一节好课,有些老师的课堂“华而不实”,甚至有一种无多媒体课件不以成课堂的感觉.  诚然普
目的探讨官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对宫腔镜确诊的5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施行官腔镜电切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了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时间
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适时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品格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具有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材的良好品质。    一、在形式多样的思维活动中培养积极的思维态度    数学学科积极的思维态度表现在:从来不满足于观察、直观,而总是通过积极的比较、抽象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即不断抽象化;从来不满足于特例,而总是通过
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各种教学理念百花齐放. 先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到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再从杜郎口中学的“10 + 35”教学模式到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等等. 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那么,在课堂改革浪潮此起彼伏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其实,“向45分钟要效益”已经提出好多年了,只不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