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求源,让地理课堂流淌生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地理材料是初中地理教学必然涉及的内容,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乡土情境,回归生活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新课改理念也倡导地理教学应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而利用乡土地理素材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就能带领初中地理教学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能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生机与活力。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把地理问题融入生活情境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东西干湿差异”时,可以提出“当地的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学习“地球公转”时,可以提出“学校的冬、夏季作息时间有何不同?为什么?”等问题。在教学“季风气候显著”时,可以提出“当地一年中的风向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本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等问题。这样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乡土情境,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把已有知识与乡土地理结合。利用乡土地理素材,设置问题巧妙导入。为学生提供攀爬的支架,学生思维的火花便被点燃了。
  二、利用乡土地理,渗透环保意识。
  地理教学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时代使命。乡土地理与区域地理相并列,共同作为地理课程的两大学习载体。乡土地理因其浓缩地理综合性,可让学生在具体化、生活化的背景状态感悟正确的观念。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教学中,联系乡土地理实际,介绍本地环境的过去与现状,分析环境的破坏带来的危害。如在对学校周边地区环境的调查中学生了解到:有的地区焚烧秸秆产生烟雾,造成交通障碍,空气污染,呼吸困难;大量使用塑料袋薄膜造成白色垃圾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在淮安市水资源状况调查中,学生知道了本地全部饮用水和绝大部分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而近年来地下水急剧下降。这些事实引发了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增强了节水意识并自觉开展节水活动,还积极开展了清除白色污染回收废旧电池等环保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
  三、注重地理实践,增强理性认识。
  地理教材的编写总习惯按部就班地从理论到理论,以致学生学了地理却不会观察地理事物,也不能用地理知识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而乡土地理活动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天然的学习场所,带学生走出教室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仅对地理学习有帮助,还可以陶冶情操。有些地理概念和地理名词理论性强,且笼统、抽象,但有了乡土地理的研究活动,就可以使这些难以理解的东西以真实的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们顿时眼前一亮,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要素,这是令一般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去看一看,什么陡崖、山谷、山脊、陡坡、缓坡就会一目了然。为什么山谷等高线要向高处弯曲,而山脊的等高线却向低处凸出,通过对比就会迎刃而解。这样把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既弄清了概念,又加深了印象,从而巩固了记忆。所以有了乡土地理活动,就能够使地理教学从传统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分析能力。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学校曾经组织学生去砵池山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主要让他们体验划船、钓鱼等乐趣,并让他们注意观察周围地区从山顶到山下地区,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带着他们从山顶到山脚爬了一个来回,注意不同的山体部位的不同布局,从上而下依次为樟树,中间为树林,山脚麓地带地势地洼的地方为鱼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如此布局?假如把上面的树砍了,种一些粮食作物,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学生就开始讨论开来了,虽然还不能用因地制宜、水土流失这些专用的词语进行准确表述,但基本的意思领会了。所以在后面学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应用到这次课外的社会实践课上获得的第一手的资料理解知识,这比教师一味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五、结合乡土事实,体会人地关系。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特征,而且要让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他们了解周围所存在或事或物。如在介绍淮安的自然资源时,向学生讲述淮安是水乡地区,湖泊河流较多,鱼虾成群,河水清澈。但近十几年来,由于人类对生活、生产、工业等不合理的利用,从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水,农民施放的农药随雨水流到河里,导致河中的鱼虾几近绝迹,水质变浊,甚至居民饮用的水源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大量的湖泊被填埋,换成了民宅或工厂。在个别地方,更是出现了水荒。离市区不远的村庄都安装自来水,是开发区里漂染厂造成的水污染严重,导致井水无法饮用。工业污染远远不止这些。所有这些情况是人地关系不协调发展的结果。通过乡土事实的教育,学生们惊讶不已,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的环境已经遭到了如此严重的破坏,环保意识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也体会到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总之,地理教学中需要合理引用乡土地理材料,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采用和谐共进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地理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与热爱,让学生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进一步为建设祖国积累力量。
其他文献
从非智力角度来讲,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能不能把学生探究物理奥秘的欲望、热情、兴趣激发出来,是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点。同时初中生的心理主要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和好胜等特点,如果在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的特点,重视非智力因素,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抽象深奥的物理课将会充满明媚的阳光,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将有极大的帮助。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调动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
摘 要: 离开了情感,离开心灵的交流,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沟通,从“心”开始。而这其中谈话法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它为学生指明了奋斗方向,为学生排解了不良情绪,使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它促进了优良班集体的形成。  关键词: 班级管理 谈话法 重要性 原则 非语言因素  一、“谈话法”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
摘 要: 语文课堂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如何经营好这块阵地,是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要用形象、情感、理智、实践等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德育教育 道德认同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教育目标。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情操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摘 要: 改变现行的幼儿教育模式,融入中华民族的儒家思想和中华武道文化教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富国强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儒家思想 武道文化  学校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众多学者、专家致力于寻求一条适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之路。一方面,不断探索教育制度改革,努力将教育做到适于现在,面向未来,另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使教育进一步面向世界。我们不可不论教育在不断改革中
摘 要: 高中物理知识抽象,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学生最不易“接近”和“驾驭”的。在众人都过独木桥的状态下,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呢?作者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键词: 高三物理复习 关注 调整 引导  在知识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和“驾驭”的情况下,高中教师如何在高三复习中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呢?要注重复习的方法和策略。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教学中总结出“两关注”、“三调整”、“四引导”复习策略,具体内容
摘 要: 本文对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将这一模式引入英语专业知识类课程“英语语言学导论”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导论》 研究型教学 范式 步骤  1.引言  高校英语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划分成三大板块: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英语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课程属英语专业知识课,是必修课
摘 要: 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会涌现出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和新资源。把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疑惑、灵感、错误和冲突等转为教学所用,这样就能使游离于“规划”之外的“节点”催发为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本文根据一次语言教研活动,谈谈当前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幼儿园 教师提问 语言活动
摘 要: 导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导入环节,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为接下来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作者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列举了几种地理课堂上常见的导入方式,希望有效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导入方式 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上课铃声响起后的几分钟往往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把这个环节称为课
摘 要: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注重兴趣培养,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拓宽学习空间,将作业融入生活”、“尊重个性差异,设计自主性作业”三方面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灵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作业设计  目前,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从目前的教改研
摘要: 音乐教育旨在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与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一同成长。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