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伴随学生一同成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教育旨在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与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一同成长。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 主要途径 独特方式
  “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道出了音乐与人生命本体有着密切联系。音乐是人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没有音乐就没有完美的人生。
  一、情感体验是走进音乐的主要途径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任何一首音乐作品,无论是有标题还是无标题,不管是表现自然风光或是塑造人物形象,都是作曲家将自己的感受通过音符来描绘的,作品中寄托着他们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再通过音乐特有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冶炼,从而更好地感受、体验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演奏家的演奏、歌唱家的演唱,也是他们对作品二度创作后表达的情感。可以说音乐的本质,就是人类思想意识和情感的本能表现。人们听二胡曲《二泉映月》,那时而委婉、悲凉,时而激昂的旋律,使人深切感受到阿炳苦难、坎坷、不屈的人生。音乐表达情感比语言更有魅力,能直接感染人的心灵,听音乐会使人手舞足蹈,也会使人潸然泪下;能让人陶醉,也能让人忘我。
  二、情感体验是感受音乐的独特方式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只有用“情”字才能架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沟通的桥梁。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使情感上升到审美,在审美中调节身心健康,完善人格。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才能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一)通过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的体验。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明、节奏富有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节奏快,复杂多变;节奏慢则心平气和、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艺术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抒发,当然课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筛选。如帕瓦罗蒂与花儿乐队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台上尽情地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
  (三)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用音乐打开学生们想象的闸门,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多听、多想、多比较来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联想,来提高其素质,陶冶其情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的联想,发展想象力,正确领会乐曲中的意境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姿多彩的,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智强编.音乐与人生.人民音乐出版社.
  [3]杨恩寰主编.审美教育学.辽宁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新课程理念中可以解读,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才能使得学生个性得以有效地张扬;其次,只有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才能取得理想化的教育效果;最后,只有善于把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和多样化探索成果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校事
从非智力角度来讲,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能不能把学生探究物理奥秘的欲望、热情、兴趣激发出来,是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点。同时初中生的心理主要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和好胜等特点,如果在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的特点,重视非智力因素,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抽象深奥的物理课将会充满明媚的阳光,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将有极大的帮助。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调动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
摘 要: 离开了情感,离开心灵的交流,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沟通,从“心”开始。而这其中谈话法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它为学生指明了奋斗方向,为学生排解了不良情绪,使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它促进了优良班集体的形成。  关键词: 班级管理 谈话法 重要性 原则 非语言因素  一、“谈话法”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
摘 要: 语文课堂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如何经营好这块阵地,是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要用形象、情感、理智、实践等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德育教育 道德认同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教育目标。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情操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摘 要: 改变现行的幼儿教育模式,融入中华民族的儒家思想和中华武道文化教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富国强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儒家思想 武道文化  学校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众多学者、专家致力于寻求一条适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之路。一方面,不断探索教育制度改革,努力将教育做到适于现在,面向未来,另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使教育进一步面向世界。我们不可不论教育在不断改革中
摘 要: 高中物理知识抽象,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学生最不易“接近”和“驾驭”的。在众人都过独木桥的状态下,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呢?作者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键词: 高三物理复习 关注 调整 引导  在知识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和“驾驭”的情况下,高中教师如何在高三复习中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呢?要注重复习的方法和策略。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教学中总结出“两关注”、“三调整”、“四引导”复习策略,具体内容
摘 要: 本文对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将这一模式引入英语专业知识类课程“英语语言学导论”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导论》 研究型教学 范式 步骤  1.引言  高校英语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划分成三大板块: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英语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课程属英语专业知识课,是必修课
摘 要: 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会涌现出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和新资源。把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疑惑、灵感、错误和冲突等转为教学所用,这样就能使游离于“规划”之外的“节点”催发为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本文根据一次语言教研活动,谈谈当前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幼儿园 教师提问 语言活动
摘 要: 导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导入环节,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为接下来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作者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列举了几种地理课堂上常见的导入方式,希望有效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导入方式 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上课铃声响起后的几分钟往往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把这个环节称为课
摘 要: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注重兴趣培养,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拓宽学习空间,将作业融入生活”、“尊重个性差异,设计自主性作业”三方面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灵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作业设计  目前,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从目前的教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