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探索。课堂教学方面的讨论和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且卓有成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外作业的设计却未受到相应的关注。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手段,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并帮助其形成语文能力的一个必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能否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在改革教材教法的同时,对作业设计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及潜力,以及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的至关重要。
一、高中语文作业的现状
新课程语文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措施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高中语文作业作为高中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养成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作业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过程和生活方式,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和人生需要。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其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传统教学中的高中语文作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方面:在作业设计布置方面,应试色彩浓厚,除了写作作业,一般都着眼在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上;往往以单一的练习为主,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作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学科本位现象严重,教师评价成了“专利”。学生方面:学生对作业无所谓,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现象严重。教师很少考虑课改中提到的“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三维目标,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在作业中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学生成为作业的“奴仆”,学生的情感在此泯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从谈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遭到扼杀。语文作业的天空一片阴霾。新课标中指出:当前题海泛滥,孤立繁琐的字、词、句的训练盛行,弊端甚多,必须大力扭转。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优化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途径
1.精心筛选作业内容,进一步提高作业训练针对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要将作业内容的选择作为重要抓手,在提高作业训练针对性方面下功夫。首先,要紧密对照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作业内容的确定上始终贯穿这一主线,其次,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精炼、高效的原则,既要能够尽可能地囊括教学目标要求中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要适当控制数量。另外,教师在语文作业内容的安排上,要广泛搜集各类教辅资料,以及上网查询,从专业教学网站上汲取相关的精华,通过广撒网搜集大量信息,为作业设计科学性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2.活化作业表现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作业的形式上,除了要抓好以书面作业为主的知识点训练之外,教师还要适当兼顾主观题。在作业的完成方式上,除了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作业的形式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相互研究讨论,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来对作业答案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梳理、筛选提炼,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以更加宽阔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问题,并且汲取他人在思考方式方面的技巧,提高作业训练的质量。
3.鼓励答案多元开放,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思维空间
语文学科在作业训练的答案问题上,具有更为宽泛的空间,教师一定要避免统一答案的形式,尤其是在主观题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分析,抓住问题的重点,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再局限于应试模式下的统一答案,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4.设置分层作业训练,进一步兼顾学生语文学习差异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教师不可避免要面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结合这样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中的不同层级学生设置相应的作业,提供训练内容,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层设计,一方面是从训练的难度入手,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出相应难度系数的训练内容作为作业,这样的分层模式有助于保护中后位置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也使作业训练的内容难度与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相吻合。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作业布置量的方面体现分层原则,既要保证精干高效,同时也要对学困生适当减少作业训练量,对他们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训练,让他们能够基本独立地完成作业训练。
5.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在以往的语文作业中体现与强调得很多,人文性则相对处于被忽略的位置。如前文所述,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文化内涵是语文的固有根基。语文课程虽不是文化教材,没有系统的传授文化知识的任务,但在语文课程中却能够反映出丰富的文化底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恰恰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设计者应重视作业的人文性,一方面,使语文作业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使得语文作业更利于学生的接受。
三、结语
如上所述,高中语文作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将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入语文作业的设计改革中至关重要。惟其如此,高中语文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此外,当代的教育者应该认识到,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改革不是为了急于扭转某种形势,或抛出某些新理论;踏实地工作,真正地在高中语文作业中贯彻落实科学的教育理念,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手段,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并帮助其形成语文能力的一个必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能否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在改革教材教法的同时,对作业设计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及潜力,以及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的至关重要。
一、高中语文作业的现状
新课程语文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措施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高中语文作业作为高中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养成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作业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过程和生活方式,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和人生需要。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其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传统教学中的高中语文作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方面:在作业设计布置方面,应试色彩浓厚,除了写作作业,一般都着眼在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上;往往以单一的练习为主,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作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学科本位现象严重,教师评价成了“专利”。学生方面:学生对作业无所谓,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现象严重。教师很少考虑课改中提到的“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三维目标,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在作业中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学生成为作业的“奴仆”,学生的情感在此泯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从谈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遭到扼杀。语文作业的天空一片阴霾。新课标中指出:当前题海泛滥,孤立繁琐的字、词、句的训练盛行,弊端甚多,必须大力扭转。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优化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途径
1.精心筛选作业内容,进一步提高作业训练针对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要将作业内容的选择作为重要抓手,在提高作业训练针对性方面下功夫。首先,要紧密对照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作业内容的确定上始终贯穿这一主线,其次,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精炼、高效的原则,既要能够尽可能地囊括教学目标要求中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要适当控制数量。另外,教师在语文作业内容的安排上,要广泛搜集各类教辅资料,以及上网查询,从专业教学网站上汲取相关的精华,通过广撒网搜集大量信息,为作业设计科学性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2.活化作业表现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作业的形式上,除了要抓好以书面作业为主的知识点训练之外,教师还要适当兼顾主观题。在作业的完成方式上,除了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作业的形式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相互研究讨论,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来对作业答案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梳理、筛选提炼,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以更加宽阔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问题,并且汲取他人在思考方式方面的技巧,提高作业训练的质量。
3.鼓励答案多元开放,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思维空间
语文学科在作业训练的答案问题上,具有更为宽泛的空间,教师一定要避免统一答案的形式,尤其是在主观题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分析,抓住问题的重点,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再局限于应试模式下的统一答案,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4.设置分层作业训练,进一步兼顾学生语文学习差异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教师不可避免要面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结合这样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中的不同层级学生设置相应的作业,提供训练内容,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层设计,一方面是从训练的难度入手,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出相应难度系数的训练内容作为作业,这样的分层模式有助于保护中后位置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也使作业训练的内容难度与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相吻合。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作业布置量的方面体现分层原则,既要保证精干高效,同时也要对学困生适当减少作业训练量,对他们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训练,让他们能够基本独立地完成作业训练。
5.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在以往的语文作业中体现与强调得很多,人文性则相对处于被忽略的位置。如前文所述,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文化内涵是语文的固有根基。语文课程虽不是文化教材,没有系统的传授文化知识的任务,但在语文课程中却能够反映出丰富的文化底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恰恰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设计者应重视作业的人文性,一方面,使语文作业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使得语文作业更利于学生的接受。
三、结语
如上所述,高中语文作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将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入语文作业的设计改革中至关重要。惟其如此,高中语文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此外,当代的教育者应该认识到,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改革不是为了急于扭转某种形势,或抛出某些新理论;踏实地工作,真正地在高中语文作业中贯彻落实科学的教育理念,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改革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