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效率,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合作学习来说也一样,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1. 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思,做到精力集中。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互助以及交流互动中的取长补短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然而,我们的一些学生不懂如何进行交流、讨论,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管他人的发言,各行其是,使得组内的交流很难达成共识,小组学习效率不高。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给予关注,指导他们学习如何聆听,如何汲取别人的意见。
2. 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一些平时基础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往往会担心自己想得不全面、不正确,不为其他组员所接受,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己想不如听他人讲的懒惰思想,其结果是阻碍了小组整体合作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并适时给予鼓励。
3. 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及老师的意见。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能独立思考,却不愿发言;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愿意说,但表达不得要领,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这些学生,我们应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的表达更为流畅,更有条理。
4. 善问:对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有问题就提,并把自己的问题列在纸上,归类后与大家分享。虽然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但对于他们的敢问我们应先给予肯定,再进一步引导他们从自己所提的问题中筛选、提炼出有意义的问题。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学生不仅敢提出问题,而且会变得善于提出问题。
一、增强小组合作中交流展示的效果
交流展示环节是学生的天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交流展示是对预习的升华,是培养学生能力、展现学生才能、树立学生自信的有效途径。
1. 展示前能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经过预习,各小组收集了不少的信息资料,但这些信息资料往往是多而杂的,需要花时间整理。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帮助,引导各小组对自己的展示内容进行精心整理、设计。唯有如此,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才不至于东一句、西一句,颠三倒四,不得要领。
2. 展示的内容能彰显重点、体现难点、暴露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展示环节,我们很多时间都学得时间不够用,原因在于展示的内容不够精。展示的内容休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对于小组长收集的组员易错的知识点,要着重展示、强化,经过“犯错”和“纠错”的展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牢固。
3. 展示的形式多样化。课堂展示要体现学科知识特点,形式多样化,可以黑板上展示,可以在小组内展示,也可以“一帮一”展示;可以是探究实验的设计说明,也可以是实验操作的过程演示等。
二、建立激励性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教师的激励评价和语言评价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组评价则是对教师评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所谓的小组激励评价,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它是从整个团体积极性入手发掘个体的主动性,达到整体与个体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小组激励评价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激励、调节作用,除了是因为它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激励以外,还由于它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结果以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的竞争方式进行评价,固而能够达到进一步激励、调节的作用。
为了激励小组内的合作,我设置了小组激励机制:1. 组讨论时,无论哪个同学发言,其他成员都在认真听的小组可以加一面红旗;2. 小组汇报时由组长汇报的可以加1面红旗,由其他组员汇报的可以加两面红旗,由帮扶对象汇报的加三面红旗。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帮扶落到实处,让每个小组都想办法教会差生,让帮扶对象来汇报就能获得最多的红旗;3. 当堂检测中按规定时间内全部做对的小组可以加一面红旗;4. 按时交作业和更正作业的小组可以加一面红旗。每节数学课都评出纪律和学习汇报都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把他登记在黑板旁边的贴着的表格里,每个星期总结一次看哪三个小组最棒,并进行奖励。
责任编辑 邱丽
1. 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思,做到精力集中。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互助以及交流互动中的取长补短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然而,我们的一些学生不懂如何进行交流、讨论,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管他人的发言,各行其是,使得组内的交流很难达成共识,小组学习效率不高。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给予关注,指导他们学习如何聆听,如何汲取别人的意见。
2. 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一些平时基础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往往会担心自己想得不全面、不正确,不为其他组员所接受,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己想不如听他人讲的懒惰思想,其结果是阻碍了小组整体合作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并适时给予鼓励。
3. 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及老师的意见。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能独立思考,却不愿发言;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愿意说,但表达不得要领,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这些学生,我们应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的表达更为流畅,更有条理。
4. 善问:对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有问题就提,并把自己的问题列在纸上,归类后与大家分享。虽然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但对于他们的敢问我们应先给予肯定,再进一步引导他们从自己所提的问题中筛选、提炼出有意义的问题。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学生不仅敢提出问题,而且会变得善于提出问题。
一、增强小组合作中交流展示的效果
交流展示环节是学生的天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交流展示是对预习的升华,是培养学生能力、展现学生才能、树立学生自信的有效途径。
1. 展示前能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经过预习,各小组收集了不少的信息资料,但这些信息资料往往是多而杂的,需要花时间整理。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帮助,引导各小组对自己的展示内容进行精心整理、设计。唯有如此,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才不至于东一句、西一句,颠三倒四,不得要领。
2. 展示的内容能彰显重点、体现难点、暴露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展示环节,我们很多时间都学得时间不够用,原因在于展示的内容不够精。展示的内容休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对于小组长收集的组员易错的知识点,要着重展示、强化,经过“犯错”和“纠错”的展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牢固。
3. 展示的形式多样化。课堂展示要体现学科知识特点,形式多样化,可以黑板上展示,可以在小组内展示,也可以“一帮一”展示;可以是探究实验的设计说明,也可以是实验操作的过程演示等。
二、建立激励性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教师的激励评价和语言评价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组评价则是对教师评价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所谓的小组激励评价,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它是从整个团体积极性入手发掘个体的主动性,达到整体与个体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小组激励评价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激励、调节作用,除了是因为它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激励以外,还由于它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结果以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的竞争方式进行评价,固而能够达到进一步激励、调节的作用。
为了激励小组内的合作,我设置了小组激励机制:1. 组讨论时,无论哪个同学发言,其他成员都在认真听的小组可以加一面红旗;2. 小组汇报时由组长汇报的可以加1面红旗,由其他组员汇报的可以加两面红旗,由帮扶对象汇报的加三面红旗。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帮扶落到实处,让每个小组都想办法教会差生,让帮扶对象来汇报就能获得最多的红旗;3. 当堂检测中按规定时间内全部做对的小组可以加一面红旗;4. 按时交作业和更正作业的小组可以加一面红旗。每节数学课都评出纪律和学习汇报都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把他登记在黑板旁边的贴着的表格里,每个星期总结一次看哪三个小组最棒,并进行奖励。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