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方法 提高教学实效性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s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也特别强烈。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去“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和理解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一、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认识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下面的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示意图:假设XX中学在学校南偏西30度2000米处;XX小学在学校正南面1500米处,XXX风景区在学校正北面2000米处。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通过学生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学具,“把一些小正方体等分成若干份”的学习活动,让他们感知了“什么是余数?、“余数是如何产生的?”,观察比较,由操作得到的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发现了“余数比除数小”引发了“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的想法,经过进一步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又如,再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通过“用手有序摸一摸,数数长方体实物模型的面,比比相对两个面的大小”、“用1厘米小正方体插件和小棒搭一个长方体,数数顶点和棱的根数,拆下比比棱长,并根据棱长的不同进行分组”等活动。学生自己探究找出了长方体的特征是“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一般分为三组,每组棱长相等”。
  实践证明动手操作学数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结论,而且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如何,就是要看他能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这就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既安排了各种人民元、角、分币值的认识,也学习了以元为单位小数认读,还学习了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及购物知识,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性的周未作业:
  尊敬的家长:
  您的孩子已学完“认识人民币”的知识,请协助完成以下作业。
   “今天,我当家!”让您和您的孩子一起采购今天您家所需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并指导您的孩子计算所需的钱数及付款款实践。这是您的孩子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所迈出的关键一步,请给予支持与信任。谢谢!
  关注您孩子成长的老师
  完成这项作业后,教师让孩子们周一上课时,要求在作业本上写出买东西所用的钱及找回的钱,并进行计算。同时将所购物过程在小组上与同学们交流,并互相说说购物的感受。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有了亲身的体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所学的知识也就更加牢固
  四、回归生活,体验和理解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缺少创造性的简单机械重复训练,不仅侵占孩子发展其它能力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让孩子彻底的厌恶数学。如果改变数学知识单一枯燥的形式,提升生活经验到数学知识中,不但能使学生变得聪明而且会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五年级总复习时,设计一个练习:星期天的早晨,妈妈给嘟嘟3元钱让他自己去吃早餐,从价目表上可以知道:肉包子1元/个、豆沙包子0.70元/个、烧麦0.5元/2个、菜包子0.8元/个、豆浆0.5元/碗、牛奶1元/袋。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让嘟嘟既能吃饱又能吃好,而且还是最合理的……这项开放性练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这样的教学必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调整和更新观念,用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大胆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中、生活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会思考,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真正感受数学的乐趣与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预测口腔癌淋巴结转移的新型分子标记物。  方法:选取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M组)4例和阴性组(N组)4例,分组混合,形成1对标本;采用双向凝胶电
目的:(1)探讨OSF患者舌背乳头萎缩的发生率,以及与性别,年龄,烟酒嗜好,咀嚼槟榔习惯的相关性。(2)观察OSF患者舌背乳头萎缩的形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摘要:本文针对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根据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初中物理教学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然后分别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以及交流分析等几方面,详细论述了问题探究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探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0引言  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就是发现、研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学习概念或者是原理的过程中,教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奎勒河中心校,内蒙古呼伦贝尔16289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探索,过分追求“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等迎合应试教育的做法将逐步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
摘要:课堂有效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有效提问存在的不足以及课堂有效提问在小学语教学中如何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构建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在小学时期培养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
摘要:随着新课程提出的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直接冲击并挑战着数学教师的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必须从根本上动摇以至变革传统教学的弊端,强调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以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合作互动,促进全面发展的新教学,以实现“教是为了学”这一根本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中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