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7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奎勒河中心校,内蒙古呼伦贝尔16289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探索,过分追求“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等迎合应试教育的做法将逐步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要、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思维发展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呢?
  
  一、创设情境,为发展探索思维提供可能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常常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和课堂的圈子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其探索个性受到压抑。因此,要实施探索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探索教育的观念,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自己的师长,又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在如此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为发展学生的探索思维作了心理和思想准备。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数学教材本是枯燥无味,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分别让学号是质数与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站起来,这虽是一站一坐的简单动作,但却是对学生理解新知程度的一种无声检验,回忆十几年以前,有的老师在讲完多步应用题之后,向学生强调,解答应用题要分步做,不许列综合算式,理由是:考试时分步解答,做对一步给一步的分,综合算式如果列错了,一分也得不上。这种教育势必会扼杀少年儿童的探索意识。
  
  二、重视质疑,培养探索意识问题是推动探索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爱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同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如一位教师在讲“小数除法的计算”时,出现29.8÷2.7这样一道题,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不同的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11余数是1,还一部分学生认为余数是0.1,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质疑的问题:这个除法算式的商是11,余数是为什么不是1?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组织学生自己去思考、辩论、验证。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终于统一了意见,确定余数应该是0.1,并说明了理由:①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1在十分位,所以表示0.1.②通过用除数和商相乘再加余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也可检验出余数是0.1,才是正确的。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释疑既深化了知识,思路不清晰的变清晰了,不严谨的变得严谨了,又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探索性地解决问题,启迪探索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积极鼓励,激发探索愿望要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就要打破教学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多提问是培养探索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旦学生提问,起初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那怕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有一个学生提出来“生活中常用的是:买2千克苹果、30千克大米,哪里有买a千克苹果,b千克大米呢?为什么还要用字母表示数呢?”对于这意外的提问,教师并没有立即回答,只是说:“你敢于发表意见是非常好的,说明你肯动脑筋。”然后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讨论,一起用充分的理由说明“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这样有随意抑制学生的不成熟的想法,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当时教师马上加以指责的话,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无疑是一个损失,又如,教学6和几的进位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时,一位教师在学生计算6+7=13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不同的想法,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解题思路。如因为6+6=12,7比6多1,所以6+7=13.因为7+7=14,又6比7少1,所以6+7=13等等。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开拓思路,灵活解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愿望。
  
  四、以趣设疑,诱发学生的探索思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从好奇心开始,好奇心使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探索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小故事、谜语、笑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闪趣,激发求知欲,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先给学生讲小故事:“从前有个小孩,他已经16岁了,却只过了4个生日……?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了思考,诱发了学生的探索思维。然后教师讲解”年、月、日“中”四年一闰“的情况,这样既有趣又自然,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五、诱导联想,拓展学生的探索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思维的翅膀,展于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充分的联想,想象是培养学生探索素质的必要手段。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41×,学生观察许久,一时找不到简算方法,接着教师请学生先算43× ,学生很快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把两题联系起来思考,并展开联想,学生很快把41改写成(43—2)即41×=(43—2)×=43 × —2× =17— =16.这样通过引导,学生遇到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它有联系的知识,增强了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探索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更新观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教学情境,重视质疑问难,以趣设疑,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同时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我们就会培养出具有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76      培智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些学生的先天缺陷,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拿出我们的真心、细心和耐心来,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学习与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引导为主,教育为辅,让学生真正能够独立起来。从学生发展来看,在他们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怎样与人沟通的问题。人类的沟通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来了解别人所说的话语,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小学阶
【摘要】小学英语教材对学生的听、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农村小学由于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学生普遍不爱说英语,不敢说英语,无处说英语。在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以后,他们学到的英语仍只能算是“聋哑”英语,那种“哑巴英语”的学习方式,已严重阻碍了他们的求学之路。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如何在40分钟课堂上,调动学生讲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校本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清晰化的教学目标,持续的对教学进行改进,最终使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师的个人水平对初中语文的改革和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持续、开放和动态状态的前提
【中图分类号】G623.58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多地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真正践行“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如何构建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让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的生活实际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1.借“生活经验”,学习知识,信息技术课程中有许多术语,如:程
目的:探讨预测口腔癌淋巴结转移的新型分子标记物。  方法:选取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M组)4例和阴性组(N组)4例,分组混合,形成1对标本;采用双向凝胶电
目的:(1)探讨OSF患者舌背乳头萎缩的发生率,以及与性别,年龄,烟酒嗜好,咀嚼槟榔习惯的相关性。(2)观察OSF患者舌背乳头萎缩的形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摘要:本文针对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根据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初中物理教学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然后分别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以及交流分析等几方面,详细论述了问题探究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探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0引言  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就是发现、研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学习概念或者是原理的过程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