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实施美育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贯彻美学和美育的物理教学也是不完全的物理教学”,这是近年来物理教育工作者对物理的美育功能达成的共识。根据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的任务和作用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应根据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高中生的审美心理特点,通过揭示物理学的“真”与“美”,使广大高中生提高境界,和谐关系,陶冶心灵,开发智能。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概念的交流,也是心灵与情感的沟通,因此,不管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应体现真、善、美。
  二、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1.充分挖掘物理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纵观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学规律的艰辛历程中,总是一方面伴随着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又强烈地体现出他们的精神美德。例如,哥白尼与托勒密的地心说决裂,就是有其执着的追求美的因素。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哥白尼殚精竭虑,研究了三十多年,终于建立了不朽的日心说。其次,自然界本身就是和谐统一的,而物理学家们创造出来的系统的思想所表现的统一与和谐之美,又使更多的人感到愉快。例如,在法拉第、麦克斯韦对电与磁的统一之中;在爱因斯坦E=mc2所表示的质能统一之中;在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空间、物质的统一之中,林林总总,我们都会感到一种和谐的美。同时,结构美通常都具有简单和谐性、对称相似性和深刻普适性。不管从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到开普勒第二定律表现的角动量守恒,还是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都符合守恒的审美标准和形式美感。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狭义相对论,从其新思想的来源看,不仅具有逻辑的严密性,而且也具有美学的形式特征,是一种对称美的追求。此外,电磁场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就具有一定程度的优美的数学对称性。它确定了电荷、电流、电场、磁场的普遍规律与联系,用完美而对称的数学形式奠定了经典电动力学基础。
  2.挖掘出物理学的“奇异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物质的外界自然属性分析,奇异美主要体现在色、形、声等三方面。
  一是“色”。如在光的干涉实验中,出现均匀分布的彩色条纹;而在光的衍射实验中,出现中间宽两边窄的彩色条纹;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
  二是“形”。如形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其中“蛇行线”是最美的线条。比如简谐振动的图像是正弦图像,是蛇行线的体现。
  三是“声”。如 “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形象地说明了声波与光波传播时的奇异性,即因声波波长较长,易发生衍射,而光波波长较短,不易发生衍射的结果。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会经常带领学生在和谐奇异的百花园里漫游。如此,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激发了他们沿着科学的艰险道路去探索真理的热情。
  3.采用类比法,体现和谐奇异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类比法(属美学三原理中的和谐奇异美)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和体验两者间“同”中有“异”, “异” 中有“同”,领会其中的奇异美,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其实,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运用类比法教學的内容很多,如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与库仑定律公式的类比,其中的和谐奇异美更富有层次性与引人入胜的魅力。
  4.讲述物理学史,激发学生感受物理美的灵感
  在新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物理学史的素材,这些物理学史,其实就是一首首赞美科学家精神的歌。我们在普及物理知识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凸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揭示物理学家的人性之美、至善之美,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例如,居里夫人不惜用两年多的时间研制铀盐,并提炼出放射性元素。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特别是她在功名成就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不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又如布拉特为了证实卢瑟福人工核转变实验中发现的质子,从拍摄的两万多张照片的四十多万条径迹中找到了八条分叉。科学家们不畏艰难的严谨治学精神,不但使学生的知、情、感、意、行得到美的升华,而且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操上的熏陶,思想上的教育,心灵上的启迪,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5.开展校本课程,实施美育教育
  新课程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学校可根据情况开设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程的研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及时补充美育素材,向学生展示物理科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物理奥秘的兴趣。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10年,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经济政策的重心悄然发生改变,由力保速度转向经济结构的深层调整。    在既有路径上疾驰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变方向的关键时刻。    调整契机浮现    2009年,在一系列重、准、快、稳的宏观政策扶持下,中国经济增长顺利完成保八任务。但与此同时,中央反复强调的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甚微,前方道路仍崎岖不平。  这促成了在2009年1
诗词鉴赏题历来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型,但它又是大多数学生心生畏惧的考点,而且近几年分值出现了加大的趋势。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做诗词鉴赏题是一个薄弱环节。本人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诗词鉴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掌握了这些方法,勤学多练,就能更好地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诗词鉴赏题的答题能力。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受的影响应当说是首当其冲的,融资难,资金短缺是最主要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从我国看,既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全过程。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全面反映物理与生活、技术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史所包含的丰富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正好符合了这个目标和要求。因此,应该重视物理学史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下面谈
立体几何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表现为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考查时常与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是一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具有必要的空间想象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熟练的运算能力.  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立体几何题(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的题设与结论的巧妙设置,使得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充分对学生三种能力
物理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大多强调按“本本”做实验,也就是按部就班,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忽视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脱钩,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逐渐平淡,实验的探索设计性潜能发挥不出来。那么什么是“自设性实验”呢?所谓“自设性实验”,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在课外用日常生活或身边的实例为题
针对长度为10 cm、翅片数量为18、翅片厚度为0.7 mm、翅片高度为14 mm的太阳花散热器,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模拟进行了验证,发现两者误差在3.5%以内,证明了模拟结
研究了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对斑马鱼发育的量-毒关系.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2 hpf(hour post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观察胚胎和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
英语自主学习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一种能力。在主体教学中,学生作为探索者主动地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和谐的关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和探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发展学生特长;尊重学生个性特征,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