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解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oce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是主要通过”构建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机制”及“学习 激励机制”三个系统的协调一致,以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及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有效应用主要表现在以共同愿景凝聚组织的向心力,以团队学习增进组织的创新力,以考核激励提升组织的执行力三个方面。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向心力;创新力;执行力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是主要通过”构建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机制”及“学习 激励机制”三个系统的协调一致,以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及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有效应用主要表现在以共同愿景凝聚组织的向心力,以团队学习增进组织的创新力,以考核激励提升组织的执行力三个方面。
  
  一、以共同愿景凝聚组织的向心力
  
  “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是被组织成员所接受和认同的组织的愿景,是组织成员共同勾画出的组织未来发展的远大理想和蓝图,是组织中个人愿景的交集部分。个人愿景是发自内心的面向未来的一幅图景,是你愿意投入身心不断学习增强能力来创造的结果,共同愿景是大家内心中的一股共同力量,具有感染力的力量。但是它的基础仍然是个人的真心关注,根植于个人的价值、期望和向往。
  共同愿景与个人愿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共同愿景高于个人愿景,个人愿景包含在共同愿景之中,共同愿景是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的有机结合。共同愿景建立在个人愿景基础之上,个人愿景需经过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协同并达成共识后,才能成为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这是通过个人愿景的互动作用和协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只有共同愿景成为组织中每个人真心向往的“我们的”愿景时,它才能成为共同愿景;只有组织成员不把自己看作是组织的附属物时,他们才能将共同愿景视为个人愿景的体现,并愿意为共同愿景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个组织的共同愿景,必然首先要考虑组织未来经营发展,也必然会包括三年目标、五年规划。但是它又涵盖着更广泛的内容。组织共同愿景是产生于员工个体愿景的,它必须包含成员对于组织的共同期望,例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福利待遇、后勤保障、学习机会等等,如果共同愿景对这些问题没有清晰的回答,很难期望依靠它打动成员的心。此外,组织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份子,必然同时承担着社会义务和责任组织愿景必须包括社会责任的内容,例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诚信经营等等。
  共同愿景对于组织的作用在于,它使互不相干的人走到一起,协同工作,并产生一体感、信任感、亲切感。在追求共同愿景实现的过程中,所有成员会激发出潜能,从而使组织发展产生不竭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晚年从事出色团体的研究时发现,出色团体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具有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对于促进合作学习、共享知识、创建学习型组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马斯洛观察到,在特别出色的团体里,任务与个人本身已无法分开;或者应该说,当个人强烈认同这个任务时,定义这个人真正的自我,必须将他的任务包含在内。凡是成功的组织,都拥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共同愿景”:通用机器(GE)的“使世界更光明”:IBM公司的“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要带动人类的进步”;苹果电脑公司的“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AT
其他文献
一、考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  17题三角函数、18题概率与分布列这两个题几乎没有问题,基本都是满分  19题立体几何问题,该题出现的问题:  (1)解题不规范(第一问证明线面平行,必须指出直线不在平面内),第二问用向量法解决,1、建系,只有正确的求出几个坐标点才能给分,只建系没求出坐标点或求错不给分。如有些同学将此过程简写为建系如图而不做进一步的说明直接进入计算环节而被扣1分;2、法向量求对1个给2
【摘 要】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本文从教师的自我素养、教学方法及师生沟通的艺术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使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情感素养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师生沟通艺术    人的成就或学习的好坏,既需要聪明才智,更需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也一样,有人说“天才
庄子曰:“文灭质,博溺心。”意思是说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掉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就会让人糊里糊涂。庄子说的本意是对写文章而言的,就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何尝不是如此。认真反思我们自身的语文教学行为,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好像带着学生在闯迷宫,我们心中暗暗责怪学生“启而不发”。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到“简单”了吗?只有简单了,我们的学生才会看得懂,学得会。简单,应是我们每位参与课改实践
根据初中化学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化学教学,应舍弃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必须把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通过自己过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实施探究性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
一直以来,我国处在几种美术教育思想相互交织影响的状态。一方面,主张以传统的技法教授美术;一方面,一些受从日本传来的美术教育方法影响的老师,主张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这两种教育思想推动着我们美术教育的发展。  当前的教育,主要是提倡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教学也不例外,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要切实做到这些,需要我们做多方面的改变。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
【摘要】在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又提供学科综合等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广大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不断求新,将它切实有效地运用于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更新教学观念;主体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探新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和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幸福、享受成功。  【关键词】求新观念方法手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
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门课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匕,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的实施,而现实生活中又不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着体育教学。  根据教学实际
【摘要】兴趣的最本质特征是: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产生的,对化学学习起推动作用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爱好    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美国心理学家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用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它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  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造
为了培养新世纪的高智能、强体魄、强意志的人才,当今学校应重视对青少年的体育能力、技术、素质的综合性培养,使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的关键一环。但从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情况来看,学校体育教学明显出现了应试教育现象,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练”,因而不能对教材进行系统、深入的教学。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在我国现今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与国际经济接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