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生存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128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主人公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28年之久,靠得是什么?大无畏的勇气,超凡的智慧,使鲁滨孙枯木逢春、绝处逢生。这是一本教人学会生存的书。如何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养料,如何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悟先人的哲思与智慧,最终化为学生的文化基因呢?为此我引导学生阅读后深思“如何学会生存”。
  一、激趣导入,认识鲁滨孙,建构主题
  看封面插图猜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在学生大胆猜想构建了主人公的不同形象时,先出示“海上遇难”,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并设置悬念。再阅读故事小标题,有关整本书的核心内容(即主题)在学生心中形成清晰而又简约的结构。“鲁滨孙将面临怎样的困境?”“鲁滨孙在荒岛上是怎样生存的?”一个个问题激起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
  二、以主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价值、开发价值、生成价值
  1.自主阅读,走近荒岛,发现价值
  学生自主阅读一个个故事,在与文本交流中,发现了文本的一些价值和自我感受。但他们发现的价值都是零散的“珍珠”,没有多少积淀,塑不成形象。
  2.赏析精彩片段,体会坚强与智慧,开发价值
  “开发价值”就是对“发现的价值”的深度认识。需用“主题”将发现的这些“珍珠”串联起来,整合文本阅读材料、学生的生活体验、文化资源,促进学生的语言不断积淀、精神不断成长。
  出示赏析 “选择住所,修建 ‘海滨堡垒’”“种植粮食,长远打算”“记录每天的事,充实生活”“教化‘星期五’为伴,走出孤独寂寞”等语段,引导学生探寻主题的意义。鲁滨孙的坚强和智慧在学生心中不断建构。学生们知道,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此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精读赏析典型片段,发现新的意义,创造新的价值,主题得到凸显。这一过程是学生凭借主题“基于教材而超于教材”的认识。
  3.积累名言,回味内心之信念,生成价值
  整合赏析原著中的九句话,让学生说体会。
  (1)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的,才是最宝贵的。任何东西,积攒多了,就应送给别人;我们能够享用的,至多是我们能够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没有用。
  (2)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3)我已学会多看看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
  (4)唉!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
  (5)当我们遇到坏事时,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包含的好事。
  (6)通过长期努力达到的现状是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最适于称为人类的幸福。
  ……
  聚焦文本中的名言,学生从鲁滨孙身上学到了生存的本领,主题得到深化。学生们谈到:乐观面对灾难;哭是没有用的;金钱不是万能的,劳动改变命运;人要长远打算;不畏艰难,勇于冒险;自我保护意识很重要;要有坚定的信念;经验在实践中摸索;劳动可以创造一切;等等。学生交流生成的内容如此精彩、深刻。围绕主题,课堂中实现了精神生命的拓展,教学实现了“立足课堂、而超越课堂”的境界。
  三、读书心得大家谈,体会生存之真谛,升华主题
  交流读后感受,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对主题的理解是多元、动态、发展的。以上的几个教学板块,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来回“摸爬滚打”,此时文本的思想力量如阳光般照耀学生的心灵,写出来的感悟是有根的,实在的。活泼泼的语言里,看见了生命在跃动、生长。
  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不断以圣人先贤、时代名人的精神营养来润泽心灵。读好整本书,为学生构建一个主题,学生的精神世界、精神生命的拓展才会“超越自我,超越教师”。
  (作者单位:陕西汉中市略阳县东关小学)
  責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广东省中山市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2.13万个    据广东省中山市劳动保障局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培训劳动力3.34万人,实现就业3.82万人,其中,新增就业岗位2.13万个。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中山市有2.3万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4.1%,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3%,较去年同期上升0.19个百分点。五大险种参保总人数达到46
研究性习作是指导学生习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习作并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在课内与课外的实践基础上,形成较为深刻的体验感知,在主动探索与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协作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的真实流露,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当前教学中,虽然教师已经认识到研究性习作教学的重要性,明确了较为具体的研究主题,但是由于缺乏立体化的教学、规范化的引导,造成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教
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讲出来,既不是背诵课文,也不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而是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材料进行表达的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积累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统编本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并依据学生的语言特点以及能力阶梯,把复述的要素循序渐进地编排在教材中。其中,低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支架完成复述,中年级要求学生从学习详细复述逐步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145万字,由此可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现实中不少教师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的效率很低。要真正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应通过课内导读的形式,将课外阅读主动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其中,课外阅读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出示图片,请大家猜节日。这是什么节?  生:中秋节。  师:这是什么节?  生:元宵节。  师:这是什么节?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它有很多有趣的别称,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端阳节、午日节 、五月节、龙舟节、 浴兰节、诗人节 ……  师:端午节这天,你们家要做什么?  生:我们家要吃粽子。  生:我们老家要赛龙舟。  师:(出示图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的习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还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可见课标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视的。根据课标要求,统编本教材结合学生富于想象和联想的特征,在五、六年级上册的单元习作教学中分别编排了一次想象习作的练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
千方百计促就业    3月1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墨梅》这首题画诗,就妙在诗已入画,画已融诗。如何让学生在古诗的诗情画意中朗读触景、驻足悟情、欣赏习语、流连鉴美、汲取养分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多维视角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只有多元解读,才能深度建构理想的教学境界,从而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汲取我国诗词文化的营养。  一、从诗人视角探究人品气节  文学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受,是自我情感的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悠久灿烂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编者所编选的诗词价值,用古诗词独有的魅力去启发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性情。  一、诵读,在涵泳中感知诗词音韵  1.恬静咏吟,贴合诗歌语言节奏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小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重要方法,更是教师促进学生感知古典诗词的重要手段。根据诗歌的内容可以将朗读声音的高低分为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3D打印、人工智能、VR/AR/MR、微课等互联网 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 ”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交、购物等生活。有专家表示,随着学校观念的转变,教育已开始尝试“互联网 ”的教学形式,尽管步伐不大,但很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这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然发生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互联网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