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怎样促进名师的再发展?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是骨干教师中间的核心力量,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名师之“名”成了鸽子腿上的金牌,那么学校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进程就会变得缓慢。所以,名师的再发展不仅关乎名师个人的成长,而且关乎学校整个教师队伍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学校怎样促进名师的再发展?我校虽然建校时间较短,但也有几位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从他们身上,我们得到一些启示;另外,我有幸跟从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王能智老师14 年,这使我有机会较近距离地体味名师的真正需要—事业发展的需要。下面就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我校的一些做法。
  
  1.认真解读他们的工作价值
  
  名师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工作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有真本事。真正读懂名师不应只是看到他们的“夜以继日”,更重要的是看到他们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浅层次的表扬和宣传不能使名师形成再发展的真正动力。只有认真解读名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特点,才有可能促进名师发现新问题、产生新动力。
  近两年,我校把每周一全体教师集中开会改为“教师论坛”,请参与教材编写的吴春萍老师给全校教师做新课程培训,请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的刘巍、林颖老师给全校教师做说课示范,请北京市“紫金杯”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的经验……
  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说,只要跟着王淑华老师学语文,每个孩子都会爱上作文。于是,学校安排语文组的青年教师协助王老师提炼教学经验、撰写书稿,一稿,二稿,三稿……教学干部、教研组长、青年教师和王老师一起反复讨论修改书稿。这个过程既是促进王老师本人再反思的过程,也是青年教师学习她的宝贵经验的过程,更是大家认真解读她的工作价值的过程。
  看到自己的工作对他人、对社会有用,优秀教师最有成就感,也最可能产生再创造的欲望。
  
  2.信任他们,给他们更大的自主创新的空间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真正尊重名师是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给他们提供更大的自主创新的空间。
  比尔· 盖茨在微软公司建造了一座奇形怪状的楼房,为每一位设计师准备了一间办公室,设计师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工作,或通宵达旦,或停工待产,督察组只对设计成果提供建议。惠普公司也允许员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因为他们深悟“创造产生于宽松的氛围”的道理。
  当然名师需要的不只是自由的工作时间,他们更看重的是自主开展工作、自主进行研究的管理政策空间。
  我校不严格要求教师坐班,不强行要求教师使用某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工作方式。例如:我校有一位历史青年教师刚刚硕士毕业,她请求学校每周有一天不给她排课,她想利用这一天去国家图书馆查资料备课。学校答应了她的要求。后来,她迅速成长起来,而且中午、晚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她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辅导的身影。
  另外,我们鼓励年级组长总结、提炼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再三强调“唯命是从的年级组长不是一个好组长”;我们还鼓励教师过滤和筛选来自各级领导的指令,因为他们离学生最近,最知道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发展需要。
  在这种宽松、信任的管理氛围中,名师得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帮助他们打通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名师需要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在开放的系统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再发展,而有些名师并不善于与外界打交道,因此,学校要积极帮助名师打通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使他们产生一个名师应该产生的影响。
  近几年来,在王能智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渐找到了各种促进名师再发展的渠道。比如:在北师大的帮助下,我们派优秀教师到外省市做教师培训讲座;在北京教育学院的帮助下,我校的优秀教师为国家级骨干班的学员做示范课;在北京市教科院的帮助下,我校优秀教师为国家教学资源库录制课堂教学实录……
  这些渠道为名师提供了一个又一个任务,这些任务驱动着名师不断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再发展。
  
  4.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做“半个专业工作者”
  
  管理者要想方设法开阔名师的学术视野、科学视野和教育视野,让他们看到山外有山。
  中小学教师很难成为真正的专业工作者。例如:地理教师能像地质工作者一样判断地层结构,像气象工作者一样预测天气吗?但是,一位名师一定要争取做“半个专业工作者”。
  为了帮助教师成为“半个专业工作者”,王能智老师提出了“开发区域教育资源,培养教师综合实践能力”的主张。区领导积极协调,区属各相关业务单位积极支持教师到本部门学习专业本领。这种支持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持名师之举。
  比如:我校安丽萍老师带领学生做的“京西古道模式口大街改扩建方案的研究”课题,就来源于石景山区规划局和文物局的专业工作任务。在具体操作时,规划局的局长还曾亲自和安老师一起带学生在马路边数车、到规划局绘图。在此过程中,名师经受了锻炼,开阔了视野,也积聚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编辑沙培宁)
其他文献
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思维模式的转化——系统思维问题,后来又有人对他的观点作了完善和补充。我想,我们研究教育问题确实应当多一点系统思维。  我们常提“蝴蝶效应”,以说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在考虑教育问题的时候,却常常不考虑问题的关联性,造成教育科学的分支越来越多。一个人对某个领域的问题研究得越来越深,但是对分支间的相互联系和其他外部问题研究得很少,常常用线性思维找到了解决某个问题
张老师又把熟鸡蛋的壳剥掉,用打火机点燃一张小纸条,然后以很快的速度丢进集气瓶里,同时将熟鸡蛋小的那一头朝下放在瓶口。我看见鸡蛋在瓶口停滞了一会儿,就自己滑进了集气瓶。张老师告诉我:“鸡蛋之所以会滑下去,是因为小纸条的燃烧使集气瓶内的压力减少,而瓶外的压力没变,瓶外的压力大于瓶内的压力,是大气的压力把鸡蛋压了进去。”原来是这样呀!这个下午,我学到了好多新知识,科学的秘密让我兴奋不已!  谜题1:因为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教育、培养学生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教师获得了许多饱含深情的美好比喻;教师是“园丁”,是“春雨”,是“人梯”,是“灯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我看来,目前对教师的大多数比喻要么流于片面,要么太高大而显得虚空,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还真不容易。近日读到清华大学宋心琦教授的一段话,它使我豁然开朗。宋教授说“我从教多年来从不敢有园丁的想
上世纪50年代我上中学时,中国正在批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学习前苏联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五段教学法”和“五计分制”就是当时除了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变革之外最鲜明的外显特征。  五段教学法是以凯洛夫的《教育学》为理论基础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组织教学。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中来。(2)复习提问。通过问答,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复习,进
被蚊子盯上了!  蚊子和苍蝇是同类,都是属于双翅目的昆虫。“双翅目”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正式的说法,简单点说,双翅目昆虫的特点就是只有一对翅膀,第二对翅膀则退化成了平衡棒。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万种蚊子,但我们常见的吸血蚊子却局限在按蚊、库蚊和伊蚊这三类中。它们很好区分:按蚊落地休息的时候,屁股会上翘;而伊蚊的身上则有黑白条纹;至于库蚊,则是黄色的“土蚊子”。  如果你以为蚊子都要叮人,那你就大错特错啦。至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这首歌给你快乐,你有没有爱上我”,伴随TFBOYS的《青春修炼手册》,帷幕徐徐拉开,一群少先队员高举着明艳的向日葵,欢快地奔向舞台,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了热情的舞蹈。  这是四川省第七次少代会的“手拉手”晚会,有来自全省中小学共222名少先队员代表参加。每位成人代表的脖子上都飘扬着一条洁白的哈达,在一片热烈的红色海洋里异常耀眼,这是凉山州的彝族少先
培训是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培训对校长尤其是名校长的专业成长影响到底有多大,一直是干部培训者试图探讨和回答的问题。前不久,在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北京市第一期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北京首期高研班”)开班25周年座谈会上,部分校长学员与当年推动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教授齐聚一堂,重温当年高研班的设计初衷和学研经历,让我们从源头上感受当年国内最高端校长培训的开山之美,也深
在和中小学教师们交流对陶行知著作的阅读体会时,不少人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中所讲的事儿离当下较远了,而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一下子又难以找到解答。”显然,这种读书定位是把陶行知的著作当作字典或者是解题集了。“读书是为了用”的出发点并没有问题,但是书本身有多种用法,有急用、备用、常用、久用,有用其字词、用其文句、用其知识、用其逻辑、用其理论,有直接用和间接用,還有无用之用。事实上,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境下
每当迷人的花海中飞来一只只勤劳的工蜂时,多年前的一幕便会浮上心头。  “丁零零,丁零零……”一阵熟悉的旋律在教室中久久回荡,虽然有一半的同学大喊着,蜂拥一般地冲向宽阔的操场,而我却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看着课外书。突然,一束温暖又明亮的阳光从窗外射入教室,接着,我发现一个金黄色的身影以飞快的速度在课桌上方移动着。这个金黄色的身影原来是一只蜜蜂,而且是一只工蜂!  我放下了手中的书,抬起头,
2007年初,来自北京远郊区县的近60所农村中学校长和30余所学校的心理教师,参加了由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主办的“校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联合论坛”。校长和教师同台交流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心得,并听取了北京市教委基层联络处张学宜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沃建中教授、北京五中原校长吴昌顺等特邀专家的意见。  本文仅就论坛上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做一梳理。  从论坛反映的情况看,农村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