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教在打工子弟学校不收分文支教6年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8964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现年59岁的Patrick Lynch(中文名:李驰)十年前辞去在美国的高薪IT职业,只身来到中国当上了外教。李驰在北京打工子弟学校风华爱心希望小学不收薪酬支教六年,为孩子们开设音乐课、自掏腰包购买体育用品。他受访表示,或者会永远留在北京。
  【感人榜】
  Patrick Lynch(中文名:李驰)
  年龄:59岁
  社区:海淀区肖家河王家庄
  【德行录】
  十年前,他辞去在美国的高新IT职业,只身来到中国,并在打工子弟学校风华爱心希望小学支教六年。他为孩子们开设音乐课,自掏腰包购买体育用品,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面对爱做恶作剧的孩子们,他选择用爱心去感化鼓励他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狭窄的胡同两旁是低矮的平房,一条崎岖土路从中穿过。上周二,一名头顶暗红针织小帽、背着鼓囊囊旅行包的男士,骑着黑色捷安特自行车一路颠簸,尘土飞扬。很多路人对他侧目而视,满怀好奇,因他有着一张西方人的面孔。
  他来到海淀区肖家河王家庄,拐进一扇铁门,走进一个院子。这里是打工子弟学校风华爱心希望小学。他叫Patrick Lynch,中文名李驰,是这所学校的外教。一所靠捐款才勉强维持运转的打工子弟学校,何以请得起外教?校长梁小芳说,他是这里的志愿者,六年了,没要过一分钱。
  “放牛班”的最后一课
  放好自行车,李驰径直来到北侧的教室,他要为五、六年级的孩子们上这学期最后的两节英语课。五年级的教室里桌子一张挨一张,狭小的空间里挤着76个孩子。
  “好,我们开始上课。”就当李驰转身在黑板上写单词时,孩子们交头接耳、争夺课本,甚至扔起了纸飞机,桌椅“吱吱”响成一片。这样的混乱嘈杂,像极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那群淘气包对老师恶作剧的情景,但是李驰也像影片中的马修老师那样,用发现的眼光找寻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用温情去感化他们。
  李驰回过头,走到一个离开座位的男孩面前,装成吃惊的样子,“你怎么坐在这里?”男孩做着鬼脸不应声,灰溜溜地回到原座上,孩子们也暂时规矩了。
  讲课时,李驰采用英汉双语授课。他还让孩子们到黑板上答题,当有一名男孩写不出来时,他就凑过去,紧紧搂住男孩的肩膀,满脸堆笑,浓密的胡子在两颊摊开,变得稀疏。“你很聪明,我相信你会!” 男孩终于写出来了,李驰会心一笑,对男孩竖起了大拇指。
  远渡重洋当上外教
  10年前,李驰在美国从事IT业。那会儿,他每周工作七天,几乎每天都加班,收入不菲。“你工作,人家付钱,你发现努力工作无非就是为了钱。”终于,李驰厌倦了这种生活。于是,他辞职来到中国,原本只打算旅行三个月,却在朋友的引荐下当上了外教。现在,他任教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薪酬是以前的几分之一。他的美国朋友说他“一定是疯了”,但他自得其乐,“后悔没早点辞职”。
  李驰说,受父母影响,他从很小就做起了志愿者。在中国当上外教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风华小学。他发现,这群孩子随父母漂泊异地,家境贫困。比起公立学校的孩子,风华的孩子们英语基础差很多,是升学的最大障碍。于是他每周二和周四来两次,每次两节课,教授即将升入初中的五、六年级学生。
  学校条件艰苦,很多志愿者坚持不下去,可李驰一干就是六年。破旧的校舍,冬天没暖气,玻璃窗上结了厚厚的霜,孩子们手上生冻疮,李驰给孩子讲完一节课,小腿冻得发麻,蹬车回家脚指头痛如刀割。
  自掏腰包开音乐课
  在风华呆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里没有音乐课。于是他让孩子们写下自己喜欢的曲目,再请中国老师“筛选”一遍。他根据拼音,从网上搜索、下载,还特地买来音响设备,每隔一周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播放。
  他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唱歌,自己扭起发福的身体来伴奏,孩子们也在座位上挥舞起手臂。
  他还注意到学校没有锻炼的设备,有些孩子拿着非常粗糙的线绳跳绳,他就自掏腰包买来塑料跳绳。
  平时,李驰喜欢为孩子们拍照,到期末会冲洗几千张发给孩子们。他说,这些家庭根本没有相机,很多孩子呆了不久就走了,应该拍一些照片让他们回忆在风华学习过,让他们长大甚至变老后,他们的后代还能看到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样子。
  与学生相处收获幸福
  “世上没有坏孩子,你们是最棒的。”这是李驰对孩子常说的话。一位老师说,孩子们不听话,甚至在家庭作业、课堂上骂李驰,有时几个孩子把整个教室搅成一锅粥,中国老师非常生气。可李驰一笑了之,看到孩子们的模样,不忍心惩罚,拍拍肩膀以示原谅。然而,李驰明白,生活不是电影,“孩子可能一直调皮,每个志愿者都要面对现实才能走下去。”
  孩子们虽然难管束,但与他们相处的日子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幸福。孩子们和李驰拥抱,趁机用手去戳他的大肚子。有时候课间休息,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也把他拉过去跳舞。“他们想着我,这种感觉很特别,不是钱能换来的。”
  李驰坦言,在北京,多远的路他都是骑车,他的捷安特自行车已经陪伴他快10年,“这让我省下很多钱去帮助孩子们。”
  【校长问】
  问:孩子们调皮捣蛋会失望吗?
  答:调皮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征。作为志愿者,我习惯接纳现实,志愿活动需要长久的坚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的,不是电影中说的那么理想,所以我从来没有失望过。相反,我认为自己还要探索更多好的办法,让孩子们学会自我控制,进步更快。
  【学生问】
  问:你会离开吗?
  答:喜欢和你们相处,感觉很特别,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真的很喜欢北京这个地方,呆了这么久,一直都很舒服。要真说离开,可能等到70岁吧,但也可能永远留在这儿。
  【记者问】
  问:志愿者做了六年,有什么遗憾吗?
  答:投入还不够,时间和资金都是。很多孩子买不起本子,很多孩子在作业纸背面画画写字。我应该多攒些钱为孩子们买一些本子。这些孩子流动性比较大,基础很薄弱,我正在考虑能不能调整一下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课程,争取每周来四次。
  【话厚德】
  孩子们家境贫困,父母为生计奔波,不能给他们更多关爱,不能享受到公立学校里的教育,但这不代表他们就要成为差生。我的力量虽微薄,但希望持久的努力,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希望他们从英语这门外语中获益,在以后和其他孩子的竞争中,争取更多的机会。
其他文献
教学数年,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日记,一周两篇,每篇至少三百字。细水长流,功在不舍,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学生写作方面在进步,一些学生超量完成并且爱上了表达自己,一些学生字写漂亮了,一些学生呈现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和独特的生活体验。日记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日记。  一.日记有利于学生亲近教师、亲近文学  日记是学生情感的窗口。学生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倾诉到日记中,语文老师
8、复旦大学书记朱之文:谈高校创新发展  记者:朱书记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国家去年推出了“2011计划”,旨在推动高校的创新发展,在这方面复旦有什么新的规划或者思路吗?  朱之文:“2011计划”是教育部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我们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这样的背景推出来的一个创新计划。这个计划实际上对高校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高校的科技创新更好的跟经济社会的发展契合
3月15日下午,重庆工商大学发生一起数百名教师集体维权事件,一度至少有300名教师聚集在该校一处校门高唱国歌,引发学校内外一片哗然。  多名参与维权的教授向南都记者透露,本次事件的导火索为在当日下午的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该校领导层试图强行通过新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审议稿),该实施方案被指对一线教职工存有严重歧视而更倾向于行政人员,“缺乏对一线教职工的应有尊重”。  昨日,该校党委宣传部长华杰向南
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学风工作,把学风工作当作是责无旁贷的首要责任。因为,良好的学风是一个班集体的命脉。对于班上的学生来说,是否最好,最重要的是要看到他的学习表现。勤劳的学风能够促进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在学风工作中,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把作业关,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战斗力。  作业是知识的载体,不交、迟交或抄袭作业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极大障
中学美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而不是德育、智育或其它的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中学美术教育能不能真正保持其审美教育这一本质特征,这不仅要解决好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美术表现活动教学和美术欣赏教学之间的关系,还取决于我们在整个的和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否遵循了艺术审美规律。如果我们的美术教学不能突出美术自身的特点,而采用和其它方面的教学完全一样的教学方法,那么,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就难以突出,其审美育人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充分张扬学生的激情和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主人”地位,教师由简单的知识传授变为把“育人”作为探讨的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把课堂作为展示自己的舞台,把学习当做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教育部近日首批核准了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校的章程,去行政化倾向明显。有关专家表示,“逐步”二字意味着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注定是一场“障碍赛”而不是“百米冲刺”,需要稳妥有序推进。  试点效果不明显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11月28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根据中国社科院2000-2001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资料,“1998年全国从业人员中不识字的占11.5%,贵州占28.1%,西藏占61.0%,甘肃占26.8%,青海占44.3%,宁夏占24.7%” 。《半月谈》第492期(2000年10月25日第20期第1頁)报道,“1998年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为43.2%,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总数的5%”。由此可知,西部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自然会产生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意外。教师如何应对这些生成的意外,并让意外生成精彩呢?  一、“意外”需宽容氛围,用心呵护。  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我想,让意外生成精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学会倾听不同
老河口市竹林桥镇的教师,1989年我镇为了创“普九”,该镇学校向老师们贷款,有的贷2万,有的贷3万,最多的贷有5万的,最少的有几千元的。向全镇贷款的有60多名教师。当时向老师们贷款承诺的利息是年息1.5%(有收据条)。2009和2010年两年上面拨款还清了本金。如今3年过去了,可到现在一分钱利息也没有给我们。为这事,教师们多次找了教管会(现在为中心学校),都没有得到答复。现投书贵报不知道这利息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