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的悲情意识和中韩意识形态的不同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晓玲:
  曾经有一些中国人认为韩国的民族自尊性和凝聚力很值得我们尊重,但是有时候又觉得这种“自尊心”好像太过激,甚至在有的时候表现得狭隘和偏激。其实这可能与韩国人的民族性有关。韩国这个民族有浓厚的悲情意识,非常坚韧,也时常爆发。韩国作为一个夹在几个大国之间的小国,饱经苦难的历史造就了她的悲情意识。这个国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时常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很多时候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靠“拼命三郎”的精神创造了“汉江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被世界所承认,这次来之不易的“扬眉吐气”让这个民族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大家可能都记得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韩国人的加油场面。当时我正在韩国,感受到了韩国人那种被压抑的“悲情意识”的爆发。面对很多强队,韩国球员虽然技不如人,却不屈不挠,上场前都声称准备累晕在球场上。全国的韩国人,无论年龄、阶层,无论懂不懂足球,都看着大屏幕跟现场保持一个调子哭着喊着为韩国球队加油。当时振聋发聩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加油声让我震惊,更让我心灵震颤的是他们唱的加油歌,是古老的民歌“阿里郎”。“阿里郎”是一个被爱人抛弃的女人唱给自己爱人的一首歌,幽怨、无奈和坚韧的感情掺杂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首典型的能够表现韩国人悲情意识的歌曲。在欢快热烈的球场上用这样的歌来加油,其他国家的人很可能会感到诧异,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韩国的球员和球迷很兴奋,但我更多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压抑已久的悲情被渲泻出来。如果看过世界杯的这一幕,可能我们就能够揣测到经过无数磨难,在今天终于跻身现代化国家行列、获得世界人尊重之后,韩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朴光海:
  在韩国人写的历史书里说,韩国自建国以来一直被外族人侵犯,将近有一千次。因此,韩国人的受害意识和危机意识非常浓。有时,中国人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很让韩国人伤自自尊心。所以中国人在与韩国人的交往中,要理解韩国人的这种国民心理和悲情意识。韩国人自己也认为,历史上,韩国与中国曾经是藩属关系、朝贡关系,每当中国强盛的时候就是自己被动挨打的时候,所以韩国人一直以来对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历史情结。
  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为什么会这么强烈?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韩国几千年来一直处于压抑状态,现在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提升了,自然就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第二,韩国的传统思想、价值观非常强调主体性,甚至为了主体性、为了民族荣誉可以像日本武士一样切腹。韩国新罗时期有一种叫“花郎道”的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即花郎可以为了部族或阶层的集团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花郎精神至今仍影响着大多数韩国人。如在韩日发生领土争执时,就有韩国人在日本驻韩使馆前断指的场景。关于汉城改名为首尔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韩国为了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因为汉城听起来就像中国的周边城市,所以要改为首尔。另外一个原因,在韩语中首尔是“京城”的意思,是国家的首都,原本汉城跟平壤地位是平等的,现在改为首尔之后,就比平壤更有正统性,继承了朝鲜王朝几百年的正统。第三,在谈及韩国民族主义情绪时,不能不谈韩国的民主运动。在20世纪60~80年代,韩国人尤其是当时的大学生,为了对抗独裁政府的军事独裁主义,游行示威,流血冲突,不惜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国民权利。这种精神和勇气,就是民族主义的延伸和表现,所以韩国人不惧怕任何压迫,有着一股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王晓玲:
  在中韩民间关系走低的过程中,我认为中国有些年轻人也是有问题的。爱国值得赞扬,但如果盲目自大,瞧不起其他国家,就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我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一半的人说,韩国并不比中国发达。我认为这是不客观的。虽然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高楼大厦不比韩国少,但是我们在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很多方面还是有差距的。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越来越自信了,这固然是好事情,但同时也应该提防自大傲慢情绪的产生。
  诱发中韩民间负面感情的因素中还有一个也很重要,就是韩国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他们对我们的民主和宗教问题一直是有微词的。这个问题在中韩建交时没有表现得那么激烈,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比较落后,韩国人认为还谈不到这个问题。现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所以它就拿西方的那种现代化的路径来套中国,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后在人权、民主制度等方面也应该学西方,或者说学他们。现在大多数韩国人还都受过一些“反共教育”,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专制独裁的。另外韩国的基督教人口比例很高,他们几乎都认为中国没有信仰自由,这也致使他们在某些问题上排斥中国。
其他文献
“你们中国自古没有古希腊那样的小广场,很可惜,到现在也没有……”     Place诱发的滑稽感    旅居巴黎多年,对法语中的一个空间名词——“广场”(Place),觉得有点蹊跷。法国人不仅把阔大的八公顷面积的协和广场叫Place,还把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弹丸之地也叫Place,滑稽!  有一次我与法国汉学家朋友索菲相聚,向她请教,她说:“Place,没有广袤的意思,也没有窄小的含义,是你们翻译有问
今年6月,四名俄罗斯外交官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遭绑架并被杀害。这一事件激起了俄罗斯人的强烈愤慨,普京总统随即命令特工部门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搜寻并消灭凶手。7月,俄罗斯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先后通过了反恐法修正案,同意总统动用特工人员和特种部队到境外实施反恐行动。这意味着俄罗斯继美国、以色列之后,走上了一条不惜用任何手段保护海外公民的道路,特工人员重新获得了苏联时期的境外追杀权力。  其实,此次由于外
历史学是理解现实的一种方式    作为学历史的人,我总感觉,正如一个人有性格,一个民族有“国民性”一样,一个国家的历史学大概也有特定的性格或者气质,尽管探究和状述某国历史学的性格气质与对国民性的研究一样,都是一件犯难冒险之事。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我又总感觉到,小亚瑟施莱辛格的《生命力中心:自由的政治》很能体现美国历史学的秉性气质的某些方面。  关于美国历史学的秉性气质,这样一种总体观察应该是大致
美国大选永远充满“意外”。  “奥巴马旋风”在减弱,佩林的“明星效应”和外交考验使得麦凯恩有了机会。    2007年2月,当奥巴马宣布竞选美国总统时,其单薄的履历表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注意。七年州议员、三年联邦参议员的政治生涯——和华盛顿政坛众多资深人士相比,奥巴马就像一个黑人“小毛孩”。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多少资历的非洲裔美国人,抓住了时代要求变革的脉搏,激起了民众的政治热情,最终打败为竞选总统苦
沸沸扬扬,闹闹哄哄的五都选举(台湾五个直辖市市长、市议员、村里长选举)终于尘埃落定。国民党保住台北、新北和台中三市执政权,民进党依旧掌控高雄市和台南市,席次并无变化。但与之前的历次选举相比,五都选举还是透露出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之处。    “蓝天绿地”大格局未变   但蓝消绿长势头凶猛    自2000年以来,台湾形成民进党在南台湾称雄、国民党在北台湾占优的格局,人们形象化地称之为“蓝天绿地”。此
流血的夏天    9月11日,和世界上所有的穆斯林一样,居住在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的伊斯兰教徒迎来了盛大的开斋节。他们聚集在一起,在凉爽的秋风中虔诚地祷告,斯利那加沉浸在一片祥和中,只有在各个路口严阵以待的军警让人感到了这个开斋节的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开斋节的祷告甫一结束,成千上万名年轻示威者便冲上街头,“滚吧,印度,滚回去!”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他们焚烧了警察驻地、警局办公室和政府电
战争和对峙背后的相互依赖和全球意识    自国际(关系)史学科产生以来,民族国家之间的交往,特别是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集团之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中心。关于20世纪国际史的标准叙事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开始,然后是大战、凡尔赛的和平、大危机和法西斯的崛起、二战、冷战的起源、冷战时期的热战、美苏缓和与冷战的结束。这一基于现实主义国际观念的标准叙事,把国家置于国际关系的中心,解释“国家
4月10日,喜马拉雅山南麓小国尼泊尔举行了该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选举结果,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成为最大的赢家,一举“拿下”议会601个席位中的220个,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从而获得了组阁资格尼共(毛主义)的胜出,不仅使其自身身份发生了实质性蜕变——从反政府“叛贼”变成国家权杖的执掌者,而且还颠覆了尼泊尔国家的政治制度,使延续了239年之久的沙阿王朝君主制寿终正寝    “革命”从小闹到大    尼共(
奥巴马去年访华带来的热乎气儿还没有完全消退,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寻求中国帮助的猴急劲儿还没有让人淡忘,刚刚进入2010年,中美关系就散发出一股股浓浓的火药味。  1月12日,谷歌公司总裁在其官方网站上发文扬言要退出中国市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立即出面表态,国务院官员专门会晤中国官员,各路政客也纷纷发出各种扬言,一时间,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似乎演变成一场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大批判,大棒一轮轮挥向中国。中国方面表
华黎明 上个世纪90年代先后被任命为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荷兰大使,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邀研究员,重点研究中东海湾伊朗及西欧问题    今年1月5日凌晨5时许(当地时间),在尼日利亚河流州哈科特港实施尼日利亚农村电话网工程的五名中国技术工人遭一伙武装歹徒劫持此后,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展开全力营救工作1月17日深夜,五名人质全部获释  近几年我国在外工程人员遇袭或遭劫持事件已发生多起,这让我想起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