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教师良好行为的对策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6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试图构建出树立教师良好行为的策略与机制,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对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减少教育失误,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顺利发展,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从而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顺利推进贡献自身的力量。
  [关键词]教师教育 教学行为 预防与纠正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310107-01
  
  毋庸置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身心尚处于成长和完善阶段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所谓“有其师必有其徒”便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教师的健康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也将是健康的,否则,将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认真审视中小学教育教学,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教育行为不良现象其实非常普遍,有的还相当严重。
  教师行为不良将对学生造成至少以下几方面的危害:导致学生学业成就水平不高;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和障碍;还容易造成学生人格异化和行为离奇。
  面对教师行为不良现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抵制不良教学行为倾向,反思并极力构建预防与纠正教师行为不良的对策。
  
  一、教师要学会学习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培养什么人?为什么培养这样的人?这些问题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倾向,是任何一个教师必须思考和明确的问题。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仍占主流,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由培养人异化为培养考生,教师很少思考教育的真谛,只是凭经验和权威教学;往往把完成教学计划、完成升学指标作为自己教育行为的目的,学生把考上理想的中学、大学作为学习的目的,忽视了作为发展主体的个人真实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在职业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大量的“学非所用”和“用非所长”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教育应该培养具有生存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因为教育的本质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学校培养目标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生存的本质。教育的宗旨就在于开启人的生存智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中,教育的价值追求,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超越现实,在顺应历史发展进程和改变人的素质的交叉结构中,去寻求新时代教育价值的统一。教育价值观主要可以从满足教育内在需要的知识本位价值观、满足社会和国家需要的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及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察。如何达到这三种价值观的统一呢?应当“从关注人开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了个人的发展就有了社会的发展。所有教育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怀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学生个体生命倾注热爱和关注,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这是教育根本的价值追求。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造发挥主体性的机会,学习自主,生活自立。坚持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为本,在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赢得学生的尊重、理解与合作。因此,广大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端正和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二)树立科学的学生成才观
  学习多元智力理论,树立科学的学生成才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老师的赞美。根据多元智慧理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成就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空间,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也应当成为每位教师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习学习的策略,学会学习,把终身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教师学习的实际生活当中去。根据终身学习理论,学习这一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学习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学习,是明天的生产力,是最富革命性、创造性的生产力,是统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动力系统。新世纪的最大能量来自学习,新世纪的最大竞争在于学习。学习是人的全面的终身的成长与改变;学会学习比学到具体知识技能更重要;学习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全部。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教育心理学知识水平及自觉运用能力,全面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更为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面对知识爆炸的快速变化的形势,教师唯一应对的方法就是终生不断的学习!只有学会学习的策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广大教师才能从容应对时代变革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挑战,才能与时俱进,让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特定要求。
  
  二.教师要学会交往
  
  (一)在交往中寻求理解
  相互理解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学生处于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对教师的不理解在某种情况下是正常的,但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理解学生是有自己的尊严、兴趣、爱好的、具有自己独特气质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人,应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给以自由与激励,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理解学生有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家庭背景,解决问题不能简单从事,一蹴而就;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个性倾向及身体健康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关心和宽容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理解每个学生内心的各种需要,适时给以满足和引导,只有认识并熟悉学生在思想、观点、情感、感受、快乐、不安、悲伤、忧虑等方面独特的精神世界,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相通。
  (二)在交往中学会对话,以平等对话的形式促进交往与教学
  交往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对话体现了交往理论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民主和平等,只有民主才能够听到不同主体的声音,只有平等才能使不同的声音在同一平面进行交流、协商和对话,也才使得交往成为可能。对话是师生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表现为“敞开”、“接纳”、“承认”和“包容”。在传统教育中,也强调对学生的了解,但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学生,教师并没有敞开自己,也没有真正地接纳学生;学生虽然接受教师的传统活动,但没有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以教师、教学、知识为中心的交往,二者在精神层次上并没有沟通,二者是相互疏离的,没有形成对话。在教育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是互为主体的“我你”关系,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尊重和肯定。师生对话是建立在双方平等、自由、关心、宽容、鼓励、理解和帮助的基础上的。理解、对话、“我你”关系在教育中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交织的,三者是同时性的,是以理解为中心的。交往的过程是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合作、互动、沟通、交流等的过程,交往走进教学有利于改变教学中只关注独白、传递、灌输、授受、竞争等单一线性模式的缺陷,使受教育者真正地理解习得认知的意义并生成新的意义。
  
  三.教师要学会反思
  
  (一)教师要学会反思,学会自我心与心的交流
  首先,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教师在教育活动时,必须思考三个问题:我为什么做?我怎样做?我怎样做才更好?教师在课堂中做出任何选择和行为时,都要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将给学生所带来各种影响进行及时的反思,让教育活动更富有理性,以研究的态度做事,随时关注和研究课堂中的信息和问题,深入理解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积极创设有利的教育情景,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要借助于教师群体进行互相促进式的反思。有关研究指出,反思的持续性和群体性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群体反思比个体反思更容易持久,群体的讨论较易形成对问题的持续反思;另一方面,持续反思的形成依赖于反思的群体性,即反思的持续需要群体的支持。通过对反思持续性的分析来看,群体反思比个体反思更能使问题得以深化。 如果想得到深入的反思(这也是反思的目的),外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组织专题论坛、沙龙活动,或通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日志,发表反思日记等形式有利于反思的深入和持续进行。
  最后,教师要在反思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的调试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水平,即人在面临内部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态,是诸多心理因素在良好态势下运作的综合表现。教师心理健康和安全对于教学行为的健康有效至为重要。美国教育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一个有不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于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因为我们内心对别人抱什么的态度,就会唤醒别人对我们报同样的态度。”
  (二)教师要在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补救机制和制定补救措施
  由于教师不良行为的危害就如同医生配错了药,不同的是其后果具有相当的内隐性和延时性,往往不易被及时发现,更无法采取补救措施。因此,应设立投诉机制,并在为学生申诉立法的同时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应建立有利于学生维权的投诉机制。学校明确受理学生投诉的部门与投诉程序,建立有效的投诉机制。受理部门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委员会及司法部门联合组成,防止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袒护的后果只能是纵容教师继续犯罪。要加大查处的力度,一经查实,必须给受害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否则,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加大查处力度还需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我国的教育法规已较为健全和完善,与此相关的则是必须建立保护学生的执法部门和监督机制。而监督规则要强化社会和媒体对教育的关注,加强保护学生的法律宣传。同时,教师要敢于面向学生坦诚自己的失误或过错,敢于让学生提出合理的批评、意见、建议,只有具备这种坦诚,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谅解,才能建立和谐有效的师生健康关系、才能降低教师行为不良所造成的危害,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杰:《给教师的新建议》[ J ],《上海教育》,2003,23.
  [2]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167.
  [3]转引自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7.
  [4] [英]戴维.伯姆,李尼科编,王松涛译:《论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6.
  [5]魏宁:《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报告》,网络地址:www.being.Org . cn /theory / edublog . htm 2004.11.08.
  [6]周晓晔、秦巍:《中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分析》[J].《中小学教师教育》,2004,10.
  [7][美] 乔比诺博士,薛瑶译:《成功内驱力》[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151.
其他文献
[摘要]论述电力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在新形势下不断推进厂务公开工作深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 厂务公开 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310096-02    一、前言    电力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之道方针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国有企
[摘要]品牌老化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存在于企业经营者思维中错误意识到了品牌缺乏新意。老字号等一些老品牌在推广中顾此失彼,在激烈的市场中耗尽资源走向了衰弱。广告作为品牌经营的有效手段,企业可以借助它进行新的品牌策略。努力从媒介、定位、信息三方面深入挖掘品牌潜力,最终利用品牌资源和广告策略来实现品牌经营的最大效应。  [关键词]品牌老化 媒介战略 定位战略 信息战略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210103-01    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我们要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从地区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地区优势等实际出发,寻找区域的、民族的、交通的、文化的、人才的优势所在,努力形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相互联系、符合规律、科学推进、突出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