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工具性;文明上网;科学;身心
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5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高效有序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本文就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要教育学生深刻、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的工具性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如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原理、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编程语言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化,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是正确操作计算机处理信息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了这些实用的技能才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才能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对此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使学生懂得信息技术课的工具性,树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育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的能力,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不断的训练,帮助学生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二、要培养学生科学、文明使用互联网的习惯
首先,要引导学生科学上网。一般来讲,科学上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上网前要系统检查计算机各部分是否连接完备和安全,各个线路、机器是否安全,运转是否正常,关机前应该要按先后顺序关闭程序,再关闭计算机和外部电源。二是要检查计算机的防护系统和杀毒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病毒库是否已经更新,是否定期查杀病毒,是否及时更新软件或下载相关补丁,是否有异常情形。三是要掌握一些科学高效的检索方法和一些网站进入途径。
其次,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网络在带给学生提供很多健康有益的信息的同时,一些不健康、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害的信息也充斥在网络之中。一部分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长时间上网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身心健康,有的甚至为了玩游戏彻夜不归。可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利用网络学习和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中就有关于合理运用网络和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地与他人交流信息,并在网络上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不传播色情、暴力、污言秽语等一些不良信息。所以,培养孩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是信息技术课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再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要从学生一开始接触网络就着重培养他们的好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如参加网络知识竞赛、获取学习资料等等。同时,信息技术课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电脑作品制作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三、要以提升教学实效为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1.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若只讲不练,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学习效率就难以保证。所以教师应注重讲解、示范,并坚持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练习,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 运用课件,演示讲解。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使学生多感官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相关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和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此法效率很高。
3.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可以利用已经组建的学习小组来攻克教学中的问题,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相互讨论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从而大大提升教学实效。
编辑:蔡扬宗
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5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高效有序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本文就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要教育学生深刻、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的工具性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如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原理、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编程语言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化,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是正确操作计算机处理信息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了这些实用的技能才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才能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对此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使学生懂得信息技术课的工具性,树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的正确认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育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的能力,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不断的训练,帮助学生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二、要培养学生科学、文明使用互联网的习惯
首先,要引导学生科学上网。一般来讲,科学上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上网前要系统检查计算机各部分是否连接完备和安全,各个线路、机器是否安全,运转是否正常,关机前应该要按先后顺序关闭程序,再关闭计算机和外部电源。二是要检查计算机的防护系统和杀毒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病毒库是否已经更新,是否定期查杀病毒,是否及时更新软件或下载相关补丁,是否有异常情形。三是要掌握一些科学高效的检索方法和一些网站进入途径。
其次,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网络在带给学生提供很多健康有益的信息的同时,一些不健康、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害的信息也充斥在网络之中。一部分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长时间上网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身心健康,有的甚至为了玩游戏彻夜不归。可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利用网络学习和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中就有关于合理运用网络和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地与他人交流信息,并在网络上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不传播色情、暴力、污言秽语等一些不良信息。所以,培养孩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是信息技术课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再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要从学生一开始接触网络就着重培养他们的好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如参加网络知识竞赛、获取学习资料等等。同时,信息技术课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电脑作品制作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三、要以提升教学实效为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1.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若只讲不练,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学习效率就难以保证。所以教师应注重讲解、示范,并坚持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练习,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 运用课件,演示讲解。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使学生多感官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相关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和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此法效率很高。
3.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可以利用已经组建的学习小组来攻克教学中的问题,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相互讨论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从而大大提升教学实效。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