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诉讼时效的借款不受法律保护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退休工人白某与张某原系同一公司的老同事。2013年3月1日,张某因儿子购房款不够.便向白某借款3万元,借款期限为1个月,并出具了借条。到期后,张某未予偿还,白某碍于老朋友的情面,也一直未要求张某偿还。2014年12月,张某偿还了1万元绐白某,并承诺会归还余下欠款。2015年8月,张某受人挑唆,认为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借款可以不予归还,于是决定不再向白某还款。白某见张某没有再还款,便主动找其索要,两人关系遂逐渐恶化。最终,白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归还余下的欠款2万元,张某则提出反诉,要求白某返还已还的1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诉讼时效届满后,白某和张某之间的债务成为一种自然债务,因而白某没有权利要求张某归还剩余债务,对已归还的债务,张某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反悔的,于法无据。因此,法院驳回了白某的诉讼请求,同时驳回了张某的反诉请求。
  说法:本案属于民间借款纠纷案。
  首先,本案是因借款合同产生的债务,有明确的履行期限。《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因此,本案的诉讼时效应从2013年4月1日起计算.到2015年4月1日止。在此期间,白某并未主张权利,因此诉讼时效已届满,其所享有的债权由原来受法律保护的债权,变为不再受法律保护的自然之债。
  其次,债务人在诉讼时效届满后的部分履行,不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据此,本案的訴讼时效中断应发生于2013年4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之间。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或已部分履行,不属于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不能够引发诉讼时效的中断。由于诉讼时效届满后,债权人仍享有实体权利,可以接受债务人的履行.法律并不禁止债务人的自愿履行。因此,张某于2014年12月偿还白某l万元,也不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再次,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变为自然债务,债权人接受债务人履行所获利益并非不当得利,应受法律保护。对于这种自然之债,债务人可以不履行,债权人也不能请求人民法院强制债务人履行。但是债务人自愿履行的,债权人有权接受。《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反悔的,不予支持。”
  本案中,诉讼时效届满后,白某不得要求法院强制张某归还尚未归还的余下部分,张某自愿履行债务,白某可以接受;对诉讼时效届满后已履行的部分,张某也不得要求白某返还。
其他文献
问:我和妻子结婚两年后,在双方父母的资助下购买了一套房产,该房产登记在我妻子名下。如今我们打算离婚,请问这套房产如何分割?  李誉(黑龙江鸡西)   律师意见: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7条第2款规定:“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您对该套房产享有
当前,多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新教材正在实验中,由于版本众多,而且每一版本处理同一知识内容时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十分困惑。为此,笔者就“一次函数”
近年来,因房产纠纷走上法庭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不少原告和被告,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北京海淀法院针对此类案件,提醒大家不要让房产成为亲情间的鸿沟。  父子争祖屋对簿公堂  刘峰今年65岁,其父刘忠去世时留有一处房产。办完刘忠的后事后,刘峰唯一的儿子刘洋,要求依据协议继承爷爷遗留的房屋。该协议上写明:“待刘忠去世后,其名下房屋由孙子刘洋继承所有。”协议书上有刘忠、刘洋及刘峰三代人的签名,并有两位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