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AR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常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西药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对照组基础上予补中益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鼻部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小气道功能指标
【机 构】
:
本溪市中医院,辽宁本溪117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AR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常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西药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对照组基础上予补中益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鼻部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小气道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50%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2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MEF25)]与血清炎症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中医综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鼻部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中医综合治疗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小气道功能指标(MMEF、MEF50、MEF25)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中医综合治疗组上升程度显著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VCAM-1、IL-4、IL-1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中医综合治疗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P<().05).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AR肺脾气虚证患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鼻部症状,提高肺通气功能与小气道功能,抑制血清VCAM-1、IL-4、IL-13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极高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贝母古称“蝱”或“莔”,因其形态与聚贝子相似而得名贝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药用,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自古以来有关贝母的药用品种一直存在着复杂的同名异物现象.葫芦科土贝母是最早的药用贝母,随后浙贝母、湖北贝母登上药用舞台,明末川贝母初现,发展至清代逐渐形成了以川贝母、浙贝母为道地药材的药用体系.平贝母是我国东北使用的贝母品种,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但在古籍文献中均未见有关平贝母的相关记载,文章查阅民国著作以及地方县志,发现平贝母药用历史百年之久,最初见于《钦定盛京通志》,后被1977版《中华人民共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的最主要类型.目前AD治疗困难,西药价格昂贵,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较多,临床疗效有限.而传统中药具有多靶点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确切,可能成为AD治疗的新药物.石菖蒲作为治疗痴呆的古代经典名方中的主要组成药物,可开心窍、化脾湿、醒神志、明耳目,临证时多与远志、人参等药配伍使用,临床运用广泛.该文以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为切入点,以作用机制为主线进行概述,以期为其防治AD提
文章为总结经络诊察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查阅整理近现代有关经络诊察的文献.经络诊察发源于《内经》,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诊察的理论基础,经络、腧穴的“缝隙结构”是经络诊察的解剖基础.目前经络诊察应用与研究以王居易经络诊察法为主流方向,参与了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让人满意,但医家运用经络诊察时操作不规范且含较大主观性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研究以经脉—脏腑相关为基础,从脑、脊髓、基因水平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经脉与脏腑间存在着相对特异性联系,但尚未有运用经络诊察所得变
目的 总结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用药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2000-2020年中医药治疗流感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系统聚类,主成分因子及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 共纳入方剂317首,涉及中药224味,高频药物40味,分别为甘草、连翘、金银花、桔梗等;药物使用以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1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6例.两组术中均接受常规麻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术后观察48 h.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2、24、48 h疼痛,术前、术后即刻血浆细胞因子及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