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博士的力作,在本书中,他为美国的基础学校描绘了一幅蓝图。其中,第三章的标题是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一、与目的相符的教学方式;二、丰富的学习资源;三、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服务。
[关键词]基础学校;学习环境;感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4-4
[作者简介]孙明堂(97—),男,山东陵县人,本科,山东省德州市陵县教育局教研员,中学高级。
《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波伊尔博士(928—99)生前的最后一部力作,成书于99年。文中的基础学校,指的是美国教育的第一阶段,即主要学习语言和接受普通教育的学校。作者在对美国初等教育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基础学校的一些设想,描绘了一幅蓝图,涉及当前和未来美国基础教育机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等一整套教育体系。全书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教育事业和儿童的极大热情。
读完全书,有两点最深刻的感受。一是美国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在为孩子的一生做准备,不仅包括知识方面的教育,而且还有关于如何生活的教育,其目的是多方面的,重视的是孩子以后如何融入社会,整个学校的教育充满着生活的气息。中国的基础教育仅仅是在为孩子打一个知识的基础,强调的是孩子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目的比较单一。目的的不同使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的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例如课程设置及其实施方法等。二是美国基础教育的承担者虽然是学校,但在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社会都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并为其提供很多方便,学校和家长、社区的联系十分密切。在中国,教育似乎只是学校的事情,全社会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全书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学校应成为社区大家庭;第二章,连贯的课程;第三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四章,致力于品格的塑造。现就第三章谈一些感想。第三章分为三节:
一、与目的相符的教学方式
作者认为教学方式必须和教学目的相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调整班级规模,适合教学目的
波伊尔博士指出,小规模的教学班能促进学习,尤其对于小学来说。因为每个小学生在身体和智力上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他们有时需要一对一的关注和照顾。波伊尔博士还提出合理的班级规模是低年级优质教育的关键,还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班级规模,即最理想的班级人数是不超过7个,绝对不超过2个。
适当的班级大小十分重要。因为一个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班中人数太多,即使教师想顾及每个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教学进度等方面只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个别关注和辅导,其学习成绩不容易取得进步。在我国的很多中小学,班级规模都偏大,6、7人的班级非常普遍,甚至还有超大规模的班,人数超过。这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辅导,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缩小班级规模是必要的。
(二)重新设定时钟
波伊尔博士认为,基础学校的时间表是刻板的、整齐划一的,教师没有自主安排时间的自由。他提出学校的时间表应该是指导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教师可以自己调整课时,他们对教学结果负责即可,而不是非要和学校的时间表保持一致。
在我国,学校的上、下课时间有统一的安排,各门学科交叉进行。作者提出的设想不太适合在我国实行,因为每门课是由不同的教师任教的,若每个教师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则容易造成混乱,且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不易进行,所以只能按照时间表整齐有序地进行。如像英国那样,一个班级由一名教师任教,承担的是本班的所有科目,则波伊尔博士的想法不失为一条好的建议。
(三)根据教学目的编组
作者认为,按照不同的教学目的,应该对学生采取不同的编组方式,包括:本班式组合,目的在于安排学生和建立家庭观念;混合年龄组合,目的是开展互教互学;集中组合,目的在于强化辅导;按个体组合,其目的是鼓励自主学习;全校组合,目的在于建立社区大家庭。他还对各种编组方式的优点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论述。
这种多样化的编组方式弥补了单一组合的不足,它们相互补充,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本班式组合是我国中小学的主要编组形式,它把学生按照年龄和学习程度分成班级,优点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大规模培养人才。中小学中也有集中组合,如兴趣小组活动,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里聚集到一起,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相比之下,混合年龄编组、个体组合、全校组合较少。其中,个体组合需要一定数量的指导人员,在实施上有一定的困难;混合年龄编组和全校编组可以使学生的交往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本班,而是扩大到其他班级,还可以使他们感到学校是一个社区大家庭,但这在我国的中小学里并没有被重视。
(四)几代人之间的交流
作者认为,在美国,长辈和后辈之间缺乏来往和交流,基础学校应该把父母和祖父母也包括进来,建立几代人之间的组合计划,让长辈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来,为他们提供辅导。有研究表明,家中长辈的参与有利于孩子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心理状况的改善,还能使教师腾出时间来给每个学生更多的指导。作者还指出,孩子们应该多主动和老人交往,比如去老人院看望他们,这样不仅可以使老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孩子们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我国中小学,长辈参与课堂、帮助学生是不多见的,孩子们和长辈之间的交流基本也只是在家庭中进行,此外,在我国有的学校会组织学生到老人院参与照顾老人等活动。
二、丰富的学习资源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其中,纸张、铅笔、地图、地球仪、显微镜、美术用品、积木等属于必需品。此外,学习资源还有书的宝库、电子教室、有利于学习的居住区。 作者认为,课堂上应该重视阅读,学生不仅应该阅读基本读物,还应阅读经典著作,每个基础学校都应当有一个学习资料中心,里面有丰富的书籍,有助于学习的录音、录像、电脑软件等。研究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本校资料中心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电子教室是学习资源的一部分,作者认为电脑、激光视盘等新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针对美国基础学校新技术应用欠缺的现状,作者提出了每个基础学校都能利用技术的目标,以及到2年,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充足的电子设备的建议,包括:第一,每个教室都应有一台电视机和放映机,用来播放实况或者录制的节目;第二,每个教室至少每五名学生配备一台具有交互式激光视盘功能的电脑,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网上资源,每个教师也应有一台电脑,用来备课、保存记录以及和同事、家长、学生进行交流;第三,每个教室应装有一部电话,因为只有通过电话,教师和学生才能和网络联结,电话也是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的工具。最后,作者还提出,学习资源不仅包括校内的,还包括校外的,学生们的居住环境都是学习的场所,如居民区、博物馆、美术馆等等,这些地方都具有教育的功能。
在上述的一些方面,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情况不仅与波伊尔博士的目标相差甚远,即使和他所描述的当时的美国基础学校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例如,据他估计,当时美国四分之三的学校已经有了录像机,而本书写于99年。我国的许多中小学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即使有也不对学生开放,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真正能将其好好利用的并不多。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丰富的课外阅读也很重要,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使其获得很多方面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中小学应重视图书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源。我国教育的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城乡间不均衡,中西部和东部、农村和城市的学校在硬件设施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尤其体现在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上。尽管我国中小学整体上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水平不高,但是东部的情况好于中西部,城市的条件优于农村,如电视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许多城市的学校已经拥有,但大多数农村学校尚未配置。在这些农村学校,新技术的发展丝毫没有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使用得最多的仍然只是书本和黑板而已。当然,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但要达到波伊尔博士设定的电子教室的标准,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三、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服务
波伊尔博士认为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外,学校还应为孩子们提供多种服务,有基本保健服务、基本咨询服务、午后及暑假服务、为孩子们服务的网络。在他看来,基本的保健服务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全校人员的健康(如果发生传染病的话),每个学校至少要有一名护士提供健康检查、急救、健康教育以及防病和治病的服务。常规保健固然重要,预防工作也不可或缺,护士应定期为孩子们讲解健康知识和良好的饮食概念,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吸毒、酗酒、吸烟的危害,使学生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学,学生的保健服务由医务室承担,它的任务主要是当学生健康出现状况时,为他们提供治疗。作者指出,专业咨询服务应成为每个基础学校的一项基本服务,学生的心理、情绪有时会出现问题,这时他们无法安心学习,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没有时间为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咨询服务的提供就显得十分重要,他还建议一个学校应至少有一名兼职咨询员。在我国,咨询服务正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有的学校安排了专门的心理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服务,当孩子们学习上有压力、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可以向心理教师倾诉,请他们帮助解决。但是,我国中小学咨询服务开展的力度还不够。作者认为午后和暑假期间的服务非常重要,因为下午放学后和暑假期间,许多孩子的家里没有人,他们没有事可以做,感到孤独。基础学校应提供上学前和放学后丰富的课外活动,并在夏季延长学年,让学生
可以待在学校里。在我国,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机构近年来越来越多,许多孩子的课外时间在那里度过。最后,波伊尔博士还提出了应建立一个为孩子服务的社会安全网络,把校内和校外的生活联系起来,把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与本地区的支持机构联系起来。
由于经济水平、教育投入、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在基础学校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内涵方面存在差别。就硬件设施来说,当时的美国学校的条件甚至比我国现在的很多学校都优越。波伊尔博士的很多建议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尽管他描绘的蓝图有些地方很理想化,但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我们的基础教育会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厄内斯特·波伊尔王晓平,等译 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98
[关键词]基础学校;学习环境;感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4-4
[作者简介]孙明堂(97—),男,山东陵县人,本科,山东省德州市陵县教育局教研员,中学高级。
《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波伊尔博士(928—99)生前的最后一部力作,成书于99年。文中的基础学校,指的是美国教育的第一阶段,即主要学习语言和接受普通教育的学校。作者在对美国初等教育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基础学校的一些设想,描绘了一幅蓝图,涉及当前和未来美国基础教育机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等一整套教育体系。全书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教育事业和儿童的极大热情。
读完全书,有两点最深刻的感受。一是美国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在为孩子的一生做准备,不仅包括知识方面的教育,而且还有关于如何生活的教育,其目的是多方面的,重视的是孩子以后如何融入社会,整个学校的教育充满着生活的气息。中国的基础教育仅仅是在为孩子打一个知识的基础,强调的是孩子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目的比较单一。目的的不同使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的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例如课程设置及其实施方法等。二是美国基础教育的承担者虽然是学校,但在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社会都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并为其提供很多方便,学校和家长、社区的联系十分密切。在中国,教育似乎只是学校的事情,全社会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全书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学校应成为社区大家庭;第二章,连贯的课程;第三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四章,致力于品格的塑造。现就第三章谈一些感想。第三章分为三节:
一、与目的相符的教学方式
作者认为教学方式必须和教学目的相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调整班级规模,适合教学目的
波伊尔博士指出,小规模的教学班能促进学习,尤其对于小学来说。因为每个小学生在身体和智力上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他们有时需要一对一的关注和照顾。波伊尔博士还提出合理的班级规模是低年级优质教育的关键,还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班级规模,即最理想的班级人数是不超过7个,绝对不超过2个。
适当的班级大小十分重要。因为一个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班中人数太多,即使教师想顾及每个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教学进度等方面只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个别关注和辅导,其学习成绩不容易取得进步。在我国的很多中小学,班级规模都偏大,6、7人的班级非常普遍,甚至还有超大规模的班,人数超过。这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辅导,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缩小班级规模是必要的。
(二)重新设定时钟
波伊尔博士认为,基础学校的时间表是刻板的、整齐划一的,教师没有自主安排时间的自由。他提出学校的时间表应该是指导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教师可以自己调整课时,他们对教学结果负责即可,而不是非要和学校的时间表保持一致。
在我国,学校的上、下课时间有统一的安排,各门学科交叉进行。作者提出的设想不太适合在我国实行,因为每门课是由不同的教师任教的,若每个教师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则容易造成混乱,且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不易进行,所以只能按照时间表整齐有序地进行。如像英国那样,一个班级由一名教师任教,承担的是本班的所有科目,则波伊尔博士的想法不失为一条好的建议。
(三)根据教学目的编组
作者认为,按照不同的教学目的,应该对学生采取不同的编组方式,包括:本班式组合,目的在于安排学生和建立家庭观念;混合年龄组合,目的是开展互教互学;集中组合,目的在于强化辅导;按个体组合,其目的是鼓励自主学习;全校组合,目的在于建立社区大家庭。他还对各种编组方式的优点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论述。
这种多样化的编组方式弥补了单一组合的不足,它们相互补充,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本班式组合是我国中小学的主要编组形式,它把学生按照年龄和学习程度分成班级,优点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大规模培养人才。中小学中也有集中组合,如兴趣小组活动,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里聚集到一起,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相比之下,混合年龄编组、个体组合、全校组合较少。其中,个体组合需要一定数量的指导人员,在实施上有一定的困难;混合年龄编组和全校编组可以使学生的交往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本班,而是扩大到其他班级,还可以使他们感到学校是一个社区大家庭,但这在我国的中小学里并没有被重视。
(四)几代人之间的交流
作者认为,在美国,长辈和后辈之间缺乏来往和交流,基础学校应该把父母和祖父母也包括进来,建立几代人之间的组合计划,让长辈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来,为他们提供辅导。有研究表明,家中长辈的参与有利于孩子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心理状况的改善,还能使教师腾出时间来给每个学生更多的指导。作者还指出,孩子们应该多主动和老人交往,比如去老人院看望他们,这样不仅可以使老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孩子们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我国中小学,长辈参与课堂、帮助学生是不多见的,孩子们和长辈之间的交流基本也只是在家庭中进行,此外,在我国有的学校会组织学生到老人院参与照顾老人等活动。
二、丰富的学习资源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其中,纸张、铅笔、地图、地球仪、显微镜、美术用品、积木等属于必需品。此外,学习资源还有书的宝库、电子教室、有利于学习的居住区。 作者认为,课堂上应该重视阅读,学生不仅应该阅读基本读物,还应阅读经典著作,每个基础学校都应当有一个学习资料中心,里面有丰富的书籍,有助于学习的录音、录像、电脑软件等。研究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本校资料中心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电子教室是学习资源的一部分,作者认为电脑、激光视盘等新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针对美国基础学校新技术应用欠缺的现状,作者提出了每个基础学校都能利用技术的目标,以及到2年,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充足的电子设备的建议,包括:第一,每个教室都应有一台电视机和放映机,用来播放实况或者录制的节目;第二,每个教室至少每五名学生配备一台具有交互式激光视盘功能的电脑,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网上资源,每个教师也应有一台电脑,用来备课、保存记录以及和同事、家长、学生进行交流;第三,每个教室应装有一部电话,因为只有通过电话,教师和学生才能和网络联结,电话也是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的工具。最后,作者还提出,学习资源不仅包括校内的,还包括校外的,学生们的居住环境都是学习的场所,如居民区、博物馆、美术馆等等,这些地方都具有教育的功能。
在上述的一些方面,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情况不仅与波伊尔博士的目标相差甚远,即使和他所描述的当时的美国基础学校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例如,据他估计,当时美国四分之三的学校已经有了录像机,而本书写于99年。我国的许多中小学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即使有也不对学生开放,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真正能将其好好利用的并不多。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丰富的课外阅读也很重要,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使其获得很多方面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中小学应重视图书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源。我国教育的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城乡间不均衡,中西部和东部、农村和城市的学校在硬件设施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尤其体现在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上。尽管我国中小学整体上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水平不高,但是东部的情况好于中西部,城市的条件优于农村,如电视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许多城市的学校已经拥有,但大多数农村学校尚未配置。在这些农村学校,新技术的发展丝毫没有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使用得最多的仍然只是书本和黑板而已。当然,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但要达到波伊尔博士设定的电子教室的标准,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三、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服务
波伊尔博士认为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外,学校还应为孩子们提供多种服务,有基本保健服务、基本咨询服务、午后及暑假服务、为孩子们服务的网络。在他看来,基本的保健服务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全校人员的健康(如果发生传染病的话),每个学校至少要有一名护士提供健康检查、急救、健康教育以及防病和治病的服务。常规保健固然重要,预防工作也不可或缺,护士应定期为孩子们讲解健康知识和良好的饮食概念,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吸毒、酗酒、吸烟的危害,使学生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学,学生的保健服务由医务室承担,它的任务主要是当学生健康出现状况时,为他们提供治疗。作者指出,专业咨询服务应成为每个基础学校的一项基本服务,学生的心理、情绪有时会出现问题,这时他们无法安心学习,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没有时间为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咨询服务的提供就显得十分重要,他还建议一个学校应至少有一名兼职咨询员。在我国,咨询服务正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有的学校安排了专门的心理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服务,当孩子们学习上有压力、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可以向心理教师倾诉,请他们帮助解决。但是,我国中小学咨询服务开展的力度还不够。作者认为午后和暑假期间的服务非常重要,因为下午放学后和暑假期间,许多孩子的家里没有人,他们没有事可以做,感到孤独。基础学校应提供上学前和放学后丰富的课外活动,并在夏季延长学年,让学生
可以待在学校里。在我国,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机构近年来越来越多,许多孩子的课外时间在那里度过。最后,波伊尔博士还提出了应建立一个为孩子服务的社会安全网络,把校内和校外的生活联系起来,把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与本地区的支持机构联系起来。
由于经济水平、教育投入、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在基础学校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内涵方面存在差别。就硬件设施来说,当时的美国学校的条件甚至比我国现在的很多学校都优越。波伊尔博士的很多建议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尽管他描绘的蓝图有些地方很理想化,但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我们的基础教育会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厄内斯特·波伊尔王晓平,等译 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