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认知症老人进行饮食护理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i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是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导致的大脑功能衰退,是影响人体的认知、行为、记忆和情绪的退行性脑部疾病综合征的总称。认知症会导致短期记忆功能、长期记忆功能及自我生活能力退化、认知功能退化、社会参与缩减和自理能力的降低,有的患者还会伴有情绪和行为问题。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增加。
  我国60岁以上人群认知症患病率为7.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2%),年发病率为0.625%,患认知症的人数占全球患病总数的1/4,也就是说每4位认知症患者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国。

  常见的认知症的分类有:①阿尔兹海默症。它的主要症状是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减退,是最常见的认知症类型。②血管性认知症。这类认知症主要由脑血管病变引起,是第二大常见的认知症类型。③额颞叶认知症。这类认知症早期的表现并不明显,后期会出现记忆和行为问题,主要发病于中年时期。④路易体认知症。除了会有认知和行为的退化,这类认知症还会伴有帕金森症状,如行动迟缓、手硬或面具脸。
  老人患有认知症后的表现特征为:①认知症早期——健忘期。老人可能完全忘记刚才做过的事,影响日常生活。这种健忘要区别于大脑生理老化所引发的正常健忘。②认知症中期——混乱期。这个时期老人会出现精神症状异常的现象,表现为妄想、幻觉、意识混乱、游走、谵妄等。老人的身体功能明显衰退,会出现如大小便失禁等现象。③认知症晚期——痴呆期。这个时期老人的认知能力极低,包括记忆力、定向力、时间观念、辨识能力、沟通能力等,到末期长期卧床阶段,思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对于患有认知症的老人来说,由于认知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和吞咽功能下降,他们比一般人在营养摄入上有更多的困难,更容易营养不良。患上认知症后他们可能在进食的时候没有胃口,也可能食欲过于旺盛,不停地要求吃甜食,时常忘记喝水或者进食,无法咀嚼和吞咽,无法辨认食物或者使用餐具困难。
  认知症老人在进食时没有胃口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下降,已经无法认出需要进食的食物。此时,家属可以告知老人食物的名称,帮助老人唤醒食物的记忆,或者更换成老人熟悉的食物。部分认知症老人拒绝进食也有可能是假牙有问题。他们吃东西时假牙会造成口腔内疼痛,但认知症老人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家属可以定期带认知症老人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防止因这种情况导致的拒绝进食。服用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会导致老人拒绝进食,治疗认知症的一些药物会有降低食欲的副作用。家属可以咨询医生,调整认知症老人的用药情况。缺乏运动也会导致认知症老人没有食欲。许多认知症老人的自理运动能力下降,家属为了防止老人跌倒会限制老人的活动,许多认知症老人的运动量过少。为避免此类情况,家属可以督促老人做一些如散步、家务、种花等简单的活动。老人患认知症后嗅觉、味觉等感官能力会逐步下降,会觉得食物的味道和以前不一样了,导致进食的胃口下降。家属可以尝试用老人熟悉的方式来烹饪老人熟悉的食物,增强老人的进食欲望。
  部分认知症老人会表现出食欲过于旺盛,甚至发展为食用异物。部分药物会引起老人的食欲异常旺盛,家属应立即检查认知症老人服用的药物,并与医生沟通病情。认知症病程的发展也会导致老人丧失感知饥饿和饱胀的能力,导致食欲旺盛和食用异物。家属应该控制老人的进食数量,做到少食多餐,多给老人食用低热量的食物,同时适当增加老人的运动量。
  若认知症老人不停地要求吃甜食,家属可以检查老人是否服用了一些抗抑郁的药物。部分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老人想要吃甜食。家属可以用一些代糖食物来缓解老人对甜食的渴望,或者给老人食用低糖的食物。
  由于认知能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认知症老人会忘记进食和喝水。家属可以设置一个进食的闹钟,或者在需要用餐喝水的时间打电话提醒老人进餐和喝水。家属可以放一些即食零食在老人可以看到的、比较显眼的地方,提醒认知症老人用餐。
  认知症老人出现无法咀嚼和吞咽食物的情况大多数与口腔有关。常见的原因有口腔干燥、牙龈疾病、不合适的假牙引起的口腔不适。家属需要定期带认知症老人检查口腔内牙龈、牙齿和假牙佩戴的情况。如果是因为口腔过于干燥导致的吞咽问题,可以让老人在吃饭前先喝一些汤水湿润口腔,也可以把食物蘸着汤汁或酱汁吃。部分认知症老人随着病程的发展会退化为不知道如何咀嚼,家属可以用动作演示如何咀嚼,或试着轻轻按压老人的嘴唇或下巴的下方,告诉老人何时咀嚼。认知症老人可能会不知道何时吞咽,导致把食物含在嘴里。家属需要提醒老人要咀嚼后吞咽,用手轻轻抚摸老人的喉咙,检查口腔内的食物是否已经被吞咽。对于吞咽能力有障碍的老人,家属要注意不要给老人难以吞咽的食物,必要时改变食物形状,例如切成小块或者打成糊状,让老人小口进食。吞咽能力有障碍的认知症老人极为容易出现窒息现象,一旦出现窒息现象应立即看医生。
  当认知症发展到中晚期,老人的味觉、嗅觉等知觉会发生显著的改变。老人可能因无法辨别食物导致认知症进餐困难。家属首先应确保就餐环境有充足的照明,让认知症老人可以看清食物。认知症老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如果眼前有过多的食物,他们会变得无所适从。因此餐桌上的物品摆放应尽量简单,只摆放进餐必需的物品,不要放与进餐无关、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餐具尽量简单化,不要放过多的杯子和碗碟。家属要设置一个安静的就餐环境,让老人在安静的环境中进餐,不要打开电视或者其他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东西,要让认知症老人专注于进食。家属在给认知症老人用餐的时候要选用不花哨的纯色餐具,确保餐具的颜色和食物以及桌面、桌布颜色有明显的对比,以便于认知症老人识别食物。
  认知症老人在中晚期使用餐具会有困难,可以选择手指食物进餐。手指食物就是准备好的可以用手直接抓着吃的食物。家属为认知症老人准备的手指食物,大小以可以用手指捏起、一口吃掉为宜。食物的软烂程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些认知症老人的精细运动技能受损,无法使用筷子勺子,但是他们可以自主食用手指食物。常见的手指食物如切成条状蒸软的胡萝卜,切成块状蒸软的苹果条、梨条,小块的馒头花卷面点食品,蒸熟并切成条块状的红薯、南瓜,一口可食用的肉丸子、蒸餃等。   患上认知症后的老人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低糖饮食。认知症老人可以参考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减少米、面食、酒精、糖类等食物的摄入,少食多餐。所谓低糖饮食并不是不吃主食,而是要控制碳水。水果作为补充膳食纤维的食物,低糖饮食时应选择含糖量低的,如柠檬、黄瓜、西红柿等,像芒果、木瓜这样的热带水果含糖量一般都很高。另外建议吃水果而不是喝果汁,水果膳食纤维含量更高,有助于肠胃健康。
  2.精蛋白饮食。老人要多吃蔬菜,增加膳食纤维。蔬菜应选择时令的。肉类中精蛋白含有较少的饱和脂肪酸,适量的蛋白摄入可以提供能量,减少胰岛素抵抗。
  3.避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长期食用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病的风险,认知症老人应避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选择摄入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中,少数植物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中也有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茶油、植物油、鱼油中。
  4.减少铝的摄入。在重金属中,铝被认为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在众多食物中,饼干、蛋糕、油条、蛋卷、酥点等面粉类食品对人们膳食铝摄入的“贡献率”达44%。人们爱吃且常吃的面点,如油条、馒头、花卷、包子等食物,铝元素超标现象非常常见,这归咎于铝膨化剂。家属需要特别注意。
  5.选择性吃鱼。鱼是精蛋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但也需要有选择性地吃。这是因为深海鱼往往含有重金属物,也会影响脑健康,所以尽量食用淡水鱼或寿命较短的海鱼,比如带鱼、沙丁鱼等。
  6.优化肠道菌群。认知症老人应该增加有益的菌群(益生菌)。生活中补充益生菌的食物通常有泡菜、酸菜、醋、味增汤、酸奶等,但像乳酸菌饮料这样含糖量很高的饮料则建议少喝。
  7.额外补充营养剂。对于晚期认知症老人来说,显著的体重下降是很常见的。家属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让认知症老人口服营养补充剂。
  年龄的日趋增加必然会导致人体在生理机能和身体形态上的退化現象,这些变化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据研究表明,我国65岁以上的认知症患病率达10%,85岁以上患认知症的患病率达47%。认知症老人的饮食管理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科学的饮食管理可以缓解认知症老人的部分精神异常行为,延缓认知症病程的发展速度,对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其他文献
集团化幼儿园是学前教育领域的办学模式之一,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思路。近几年,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学前教育领域逐渐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着手组建教育集团。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素养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若集团化幼儿园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幼儿入园学习,就必须加强对园内教师的管理。但是,目前集团化民办幼儿园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规章制度不合理以及培训不到位
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之后发现自己有轻度的脂肪肝。脂肪肝是以肝细胞的脂肪过度储存和脂肪变性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医学上将脂肪肝定义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为15%~25%。脂肪肝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现象,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威胁着人体的健康,但脂肪肝一般是可以好转的,所以患者不用太过担心。对于脂
安全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受不同障碍的影响,导致安全认知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不足,极易引起安全事故。特别是对于感知觉异常、动作执行能力不足的自闭症儿童,对其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更是迫在眉睫。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成为安全教育的隐患  自闭症儿童的感知障碍和认知障碍,导致他们没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协调的运动能力,无法应对紧急情况,不能正确处理安全
自信的孩子乐观、大方,喜欢与别人交往,愿意开发新的兴趣点,不轻视自己,遇到困难挫折也会迎难而上。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一直是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随着我园特色戏剧活动及戏剧课题的开展,以下感悟及收获与大家分享。戏剧故事建立幼儿自信心  首先,戏剧故事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纽带,以情感为依托。故事要在有趣的基础上,做到思想精神和人文内涵的延伸。好故事要给人留下想像和联想的余地,具有品不尽的回味无穷的内涵
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能促使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以及学习生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推动幼儿体育教学的开展,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一、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保证幼儿体育锻炼活动的多样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中,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让幼儿在参加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一、幼兒园区域游戏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
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非常重要,包括心理、生理以及饮食方面。由于部分患者对于胆囊切除手术有一定的恐惧感,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在手术后,护理人员要注意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帮助患者更快愈合伤口,早日康复。另外,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身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吸收脂肪的功能会暂时受到影响,效率下降,需要护理人员注意患者的饮食。手术开始前和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很容易出现恐惧或消极心理
“一日生活皆课程”,过渡环节作为连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纽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过渡环节是一日生活中幼儿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的中间过渡阶段。据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园过渡环节的时长占幼儿在园总时间的20%~30%。可见,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过渡环
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幼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进行幼小衔接呢?本文针对如何从“心”开始,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做法。在了解幼小衔接的概念后,针对促进幼小衔接工作更好开展提出相关建议,即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注重以人为本,启发引导,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基础;以德施教,采用体验式教学,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指幼儿园教育
阑尾炎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腹部疾病。阑尾处于右下腹,是大肠的一部分。阑尾的管腔较细,开口也较狭小,阑尾容易卷曲,会引起阑尾管腔堵塞,从而引发阑尾炎。阑尾炎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是处理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本文以阑尾炎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具体阐述如下。阑尾炎的分类  阑尾炎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腹部急症。阑尾炎属于转移性腹痛,病情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疼痛由上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