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英语思维活起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ver1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有意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分析了思维导图的原理,并对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究。
  【 关键词】思维导图 英语写作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是: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能简单描述人物和事件。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者操作说明。然而当学生知道了作文的体裁、话题之后,首先碰到的一个困惑“我要写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其实这属于作文思考的方向问题。学生通常看到题目,不知道从何下笔,不会依照作文要求在草稿纸上迅速搭建写作框架(列提纲),也没有这个习惯。其原因是在课堂上老师虽然很关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框架搭建引领,,但却没有搭建足够的平台让学生把这一技能加以内化。(比如缺乏写作框架搭建的任务布置与评价)。也就是说,老师在乎课内搭建作文框架的技术输入,却忽略了学生对这一技能的内化和输出(比如老师很少批改学生作文框架搭建的作业,很少关注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是怎么思考的)。
  二、思维导图的原理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可以帮助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它的使用要求先写下基本概念,然后再从中辐射出与其相关的想法和思维动向。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他通过让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关注中心的办法,然后再慢慢地找出并画出与其相关的分支。思维导图实际上是用分割知识框架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式。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主要机制是教师启发,指引,帮助学生把新语言知识纳入或同化到原有的语言知识结构中,以思维导图绘制出主题的现存知识结构,组织写作素材,纳入新的知识,理清文章内部结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符合英语本族人思维习惯的,一幕了然的文章图式。
  三、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
  奥苏贝尔(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即将新知识结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意义学习就产生了,意义学习的心里机制是同化,学生能否得到新知识、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是否有有关概念和新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学习者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正确联系在一起时,新知识即成为其已有知识网络中一个新联结点和知识生长点而整合到其认知结构中。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正是由反映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复杂的概念结构系统构成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元认知工具,超越了有关知识的分类,有利于将传统教学所导致的机械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
  依据以上理论,学生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与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并将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贯通,再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清晰有效地呈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四、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实践
  英语话题作文中,每个话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思维导图把放射性思维外化出来,适应了作文的这一需求。英语写作包含有很多不同的话题,而各个话题由于知识多而零散,容易造成学生记忆的混乱和目的性的偏差。因此,可以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整个知识网络,理清层次,找出重难点。英语课标中列出的每一个话题,都有它的核心内容,学生在拿到话题后,首先要确定该话题的重心是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在英语话题作文中,每个话题涉及的词块和语块能组合成一个庞大的知识框架。如果学生平时的记忆是根据思维导图进行的,那么这个庞大的知识框架是根据整理后,分门别类存入学生的大脑中的。在需要提取的时候,学生只要清楚思考的线路图------思维导图的写作框架,就可以迅速提取,并且根据需要发散、添加。而思维导图的特性之一就是它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线路图。如:在九年级英语unit1写作中,笔者就尝试以下步骤来指导学生写作,课堂上我与学生们一起通过讨论制出了思维导图。
  1、首先在课中要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搭建写作框架。
  2、框架的补充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往往大家一起讨论的内容比一个人写下的内容要印象深刻。小组合作讨论也解决了后进生无法独立完成框架的搭建这一问题。但这一讨论过程最好借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针对性地讨论。可以边讨论边在自己的思维导图册上做笔记,甚至修改、优化手中的思维导图。
  3、框架搭建好了一定要通过活动让大家说透,只有说透的内容,写的时候才能顺畅。所以在pre-writing环节里,往往会是关于这一话题的口语训练。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是:当学生有了思维导图,他们往往说的不是一两句,而是一串句子。因为思维导图成为他们可以利用的强大的语料库,解决了他们词汇贫乏这一难题。如:
  listening
  listen to tapes
  do lots of listening practice
  speaking
  practice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read aloud to practice pronunciation
  make up conversations
  reading
  read the textbook after the tape
  writing
  translate the Chinese mindmap into English
  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学习地图。学生在画出语言学习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不但巩固了旧知,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有关语言学习的知识的网络,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有关此话题的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降低了畏难情绪。在课堂上,教师再引入学生的预习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分析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在学生头脑中选择的范围就非常广。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提供的内容,进行作文的选材的范围就很大,学生就有内容可写。同时,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内容时,学生的个性的东西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彰显。
  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训练方法。“思维导图”是学生在认真阅读作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的图由三个部分组成:中心语、分支、线条。“中心语”即依据作文内容提取的关键词语,多为作文题目;分支由粗到细,形成不同的层次,依据内在的逻辑关系分级连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行创造。
  五、结束语
  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从没有写作思路到有思路,从不会谋篇构思到会构思。最后经过自助,同伴和老师的帮助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高效地完成了写作任务,利于学生形成整体写作的语篇思维模式,从而实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国内外研究表明:思维导图蕴涵着丰富的教学功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的技能,已经被许多的教师掌握和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之中,促使老师和学生关注英语篇章的结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
  [2]《给你的思维画一幅导图》
  [3]《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Z]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
  [5]张豪锋,王娟,王龙.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绩效[J]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体会,运用教学实例,突出了在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人格 真爱 创新班级管理  一个有着良好班风的集体,对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也会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一片叶子染绿另一片叶子,一朵花美丽另一朵花。可以说一个集体对于它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多年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在我的语文课堂
摘要:思维运动的路径就是思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简单的概括不外乎两种思路--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路不可能是一开始就清晰、顺畅、无障碍的,就像大海里的波浪此起彼伏,有时甚至是前后对立、相互抵触、相互矛盾的。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笔者拙见--课堂实践中应“随波逐浪”。  关键词:教材;教学思路;课堂教学  引言: 从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虑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令很多从教者费尽心机。现在的课堂教学,特别要重视的就是课堂实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下面就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商讨,以利于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一、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为了解汉中地区目前中学阶段音乐教育的现状,通过实际走访、部分教师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汉中地区中学阶段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实际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供其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 中学生 学习态度  现阶段中学的音乐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和学校的重视。但是,在中学阶段学生所受到的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呢?为了得到具体的数据,笔者对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三者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形成教学过程的整体。本文我将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注意加强情感控制四个方面阐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 优化过程 简约课堂 教学实效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
[摘要]作文创作是小学语文学习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技能的运用。如何能让学生创作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就需要在语文学习当中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法,因材施教,创设新、奇、趣的语文情景,吸引学生去想象、表达、创作。  [关键词]创作 情景 作文  作文创作是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新的表达过程。学生对所表现的内容感受程度的深浅,是作文创作成败的关键,学生的感受越深就越能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过程,为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人才 创新思维能力  坚持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在于教育,即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这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语文教学改革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认为语文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太少的呼声尤为高涨。语文教学呼唤朗读。金木克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将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个性体验和多元解读能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重要作品,也是历代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写于一个触草木为之含悲的年代,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们要从重视生命质量、重视学生发展的高度,认识学生参加学习实践及从中获得学习的重要性,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得到独特的体验。  一、优化体验情景
当今教学方法的体系就是运用“激趣、启思、导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在探索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就个人几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那么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