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自得”的教育思想,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也就是说,君子要达到很高的造诣,进入精深的境界,必须以“道”去“自得”,当“自得”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左右逢其源”了。这里,孟子强调学习知识、修身养性的关键在于“深造自得”,只有真正去“自得”才能“左右逢其源”。当然,这种“自得”思想有别于我们现在提出的“习得”。虽然两者都强调知识的获得,但“得”前修饰语不同。“习得”指在老师的点拨下通过学习感悟获得;“自得”指在老师点拨下通过自身体悟获得。由此可以看出:“自得”在阐述知识获得方面更上一个境界,更是一种“原生态”的教学方式,更突出母语学习的一种法则,当然也道出了我们母语学习之根、母语学习之魂。
一、千年回眸
孟子“自得”的教育思想,从古代至晚清,经千年而不衰,历沧桑而不变,说明其适应了当时“市场”的需要,也显出其生命力之顽强,根须渗透之广、之深。这种不需也不强求外界过分干预的“自得”思想,培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识扎实、功底深厚、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曲作家……
可见,孟子“自得”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价值性、可取性及存在性。由此,“自得”这种朴实无华而又注重实效,提倡潜心领悟而又宽松自由,于宁静中而致远的“生态”教学观,难道不值得现代教育者好好思考与借鉴吗?难道不与“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思想相通吗?
二、CT现状
新时期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浮躁有余,扎实不足;热闹有余,清静不足;功利有余,淡泊不足。诚然,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一个合作的时代,一个不断修补、不断改良的时代,一个定位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时代。但事实上,学生真正能把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像孟子所说的由“自得”而达到“左右逢其源”的又有多少呢?
三、拿来主义
鲁迅的“拿来主义”观点,我们应在适当、合理时去贯彻之,正如去把孟子“自得”的教育思想拿来一样。我们提倡“复古”,前提必须是“拿来”,是“扬弃”,是“合理借鉴”,是“古为今用”,是“取其精华”。
从呀呀学语一直到考大学,已经使用我们的母语十几年了,打交道十几年了,摔打滚爬十几年了,但我们一直没有交好这个“朋友”。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自得”我们的母语,对我们的母语没有做到学以致用,没有完全渗透到我们母语这个文化宝库中。面对困扰,我们不可能像名家大师那样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但我们能做到把握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真正能自己获得知识。孟子切合实际的“自得”教育思想于今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关键是要敢于“拿来”,善于“拿来”,合理“拿来”。
四、春风化雨
(一)、变“教者型”为“服务型”
我国如今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了。我们教育者也应该从传统的“教者型”“高高在上型”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朴素无华的“服务型”。事实上,我们就是为培养下一代人服务的,因此摆正自己的位置,转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本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服务,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教育产品”的益处,去品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激情,去尽情地“自得”于知识的海洋。
(二)、变“被动型”为“主动型”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者主动,学生被动,长久以来,老师疲于奔命,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和惰性。要改变此现状,教者要积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自得”知识。这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三)、变“资源型”为“宝藏型”
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照搬孟子的思想,但对其中有益的因素,我们应该结合现有的资源去开发,使其成为取之不竭的宝藏。
不同课型可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去“自得”知识,去自寻“宝藏”,以增强用语文的意识,多方提高语文素养,形成尊重语文就是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善待语文就是善待我们的民族文化,亲近语文就是亲近我们的民族文化这一坚定的意识。
让我们对孟子“自得”的教育思想实行“拿来主义”吧。把脉好实际情况,让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
一、千年回眸
孟子“自得”的教育思想,从古代至晚清,经千年而不衰,历沧桑而不变,说明其适应了当时“市场”的需要,也显出其生命力之顽强,根须渗透之广、之深。这种不需也不强求外界过分干预的“自得”思想,培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识扎实、功底深厚、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曲作家……
可见,孟子“自得”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价值性、可取性及存在性。由此,“自得”这种朴实无华而又注重实效,提倡潜心领悟而又宽松自由,于宁静中而致远的“生态”教学观,难道不值得现代教育者好好思考与借鉴吗?难道不与“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思想相通吗?
二、CT现状
新时期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浮躁有余,扎实不足;热闹有余,清静不足;功利有余,淡泊不足。诚然,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一个合作的时代,一个不断修补、不断改良的时代,一个定位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时代。但事实上,学生真正能把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像孟子所说的由“自得”而达到“左右逢其源”的又有多少呢?
三、拿来主义
鲁迅的“拿来主义”观点,我们应在适当、合理时去贯彻之,正如去把孟子“自得”的教育思想拿来一样。我们提倡“复古”,前提必须是“拿来”,是“扬弃”,是“合理借鉴”,是“古为今用”,是“取其精华”。
从呀呀学语一直到考大学,已经使用我们的母语十几年了,打交道十几年了,摔打滚爬十几年了,但我们一直没有交好这个“朋友”。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自得”我们的母语,对我们的母语没有做到学以致用,没有完全渗透到我们母语这个文化宝库中。面对困扰,我们不可能像名家大师那样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但我们能做到把握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真正能自己获得知识。孟子切合实际的“自得”教育思想于今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关键是要敢于“拿来”,善于“拿来”,合理“拿来”。
四、春风化雨
(一)、变“教者型”为“服务型”
我国如今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了。我们教育者也应该从传统的“教者型”“高高在上型”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朴素无华的“服务型”。事实上,我们就是为培养下一代人服务的,因此摆正自己的位置,转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本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服务,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教育产品”的益处,去品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激情,去尽情地“自得”于知识的海洋。
(二)、变“被动型”为“主动型”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者主动,学生被动,长久以来,老师疲于奔命,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和惰性。要改变此现状,教者要积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自得”知识。这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三)、变“资源型”为“宝藏型”
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照搬孟子的思想,但对其中有益的因素,我们应该结合现有的资源去开发,使其成为取之不竭的宝藏。
不同课型可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去“自得”知识,去自寻“宝藏”,以增强用语文的意识,多方提高语文素养,形成尊重语文就是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善待语文就是善待我们的民族文化,亲近语文就是亲近我们的民族文化这一坚定的意识。
让我们对孟子“自得”的教育思想实行“拿来主义”吧。把脉好实际情况,让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