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的保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阅读是扩充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语言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注重让学生从初一起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在三年后能从容地面对中考;为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阅读习惯 阅读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出现,教育既要传播信息,又要培养学生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
  阅读的过程因人而异。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生活经历,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也因为学习的方法和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等存在着差异,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实用的技巧,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加快阅读速度的重要保证。阅读速度的快慢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提高正确率的前提下,要加快阅读速度,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讲究阅读技巧。
  一、阅读习惯
  1.养成默读习惯。许多同学在阅读时,习惯于发出每个词的读音。有的学生虽没有读出声来,但内心还是在自言自语、一词一句地有意念地读,严重影响阅读速度。这就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文字符号上,避免嘴唇的嚅动或低声朗读,以免分散注意力,减慢阅读速度。正确的默读,其速度可以比出声地读快三倍左右。
  2.提高效率,减少回视。有的学生往往用手指点着逐词阅读,有时还来回数次往返阅读,唯恐遗漏什么,影响阅读速度和连贯理解。为提高效率,要培养学生从整个句子去理解,迅速从前一个句子扫视到第二个句子,以避免频频回视、重读等不良现象。
  3.限定阅读时间。为提高阅读速度,还需限定文章阅读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增加紧迫感,从而为在考试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4.阅读时要做到尽量少查词典。因为查阅词典会影响阅读速度,遇到生词可以利用上下文等来猜测、判断它的词义。阅读速度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正确率,也能进一步增加阅读量。
  二、阅读技巧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的正确与否是阅读的关键。为了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思,理解文章所述的内在联系,领悟文章内涵,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阅读时要讲究阅读技巧。
  1.确定中心思想。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各个段落中心思想的深入阐述烘托出来。英语中,用来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句子叫主题句(The topic sentence)。通常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在文章的首句,有时也在文章的末句。其他句子都是用来说明和阐述主题句。因此,要求学生重视阅读文章的首句和末句。但也有一些文章,中心思想常常贯穿在全文中。因此要求学生综观全文,对段落的内容要融会贯通,对文章有个透彻的理解。
  2.掌握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文章确定了要表达中心思想后,还必须通过许多细节的信息来进一步解释或表达主题,体现中心思想。掌握这些细节是归纳、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对于理解全文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阅读文章时,要求学生养成辨认和记忆具体事实、重要细节的习惯。这些具体事实、重要细节是主题的扩展、补充说明或例证,是用来支持说明中心思想的主要观点。
  3.联系上、下文,结合常识进行推断。在实际阅读活动中,为了获取文章所传达的信息,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还要能够透过文章的字面意义把握作者的真实思想,推断出没有直接明说的抽象信息、隐含意义或深层结论。
  4.运用构词法、语境等推测关键词义。阅读文章时,理解词义是基础。不懂得词义,就谈不上理解文章。而同一单词往往因语境不同而产生词义变化。只有根据上下文,正确掌握适应具体语境的词义,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但大部分生词的词义可以结合构词法、文章中的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猜测,体会意思。这不仅可加快阅读速度,而且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能一遇生词便急于查阅词典,但如果同一个生词在阅读中遇到三、四次后仍不能理解,就应求助于词典。
  5.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把握文脉。为了准确理解文章的内涵,对文章的结构也需有所了解,把握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和文脉。通常用“have done,already”等表示完成:“for,bcause,since,as”等表示原因;“so,thus”等表示结果;“while,but”表示转折;“but,instead of,rather”等表示相反;“that is(to say),e.g,for example,for instance”等用来作进一步的说明,等等。
  总之,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时应抓中心思想、作者意图及关键词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良好的阅读技能,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熟练掌握英语阅读技能的学生才能高效率地阅读。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及自学英语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中年级处于转折时期,在整个小学阶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过渡作用,因此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效果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谈谈在中年级段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年段教学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  一、天门中断楚江开——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段为主,左右兼顾。  教材只是个例子,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只有经过教师取舍、增删、组合等二度开发后
摘 要: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通过健全法制教育管理体系、实施规范管理、加强法律教学、营造普法氛围、关爱特殊群体等措施增强法制教育成效,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为高师院校加强法制教育提供了成功范本。  关键词: 高师院校法制教育 措施 成效    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江苏三年制中师经过重组整合已升格为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客观上提高了师范教育发展层次,助推了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一  大学者章太炎说过:读《百家姓》不如读《三字经》;读《三字经》不如读《唐诗》;读《唐诗》不如读古代散文;读古代散文不如读诸子百家;读诸子百家就读其中一本——《论语》。但是对于《论语》的教学,老师们却是想爱你不容易。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学生不愿意阅读  《论语》作为孔子的言论记录,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尊重,汉代之后,它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
摘 要: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课程为例,对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小组合作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课程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又称为“灵境”技术,它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给人以身临
摘 要: 提问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效的化学课堂离不开提问。教师良好的提问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者根据授课经验,提出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保持有效提问的策略建议,给其他老师以借鉴和启发,从而发挥课堂提问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策略    新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
摘 要: 作者试图通过对移动学习的介绍,对未来课堂使用移动学习进行探究,并通过新加坡小学的两个实例来说明其实用性,指出移动学习将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突破性变革。  关键词: 移动学习 非正式学习 扩增性实境学习    一、什么是移动学习  移动是一个新兴的概念,维基(Wikipedia)百科提供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概念。移动学习是手持式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或是跨越各种情境和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
摘 要: 基于师生现状和社区特点,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确立了以“武术教育”特色项目为抓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思路。并从组织建设、课题研究、环境营造、课程渗透、专题活动、总结提升等方面具体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教师素养与学生素质同步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特色不断彰显。  关键词: 武术教育 特色项目建设 素质教育    一、起源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德艺双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研究越来越倚重信息手段,传统教研呈现诸多弊端,难以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研成为教研活动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网络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传统教研    一、引言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和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科技的进步与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
摘 要: 北海老城作为北海文化旅游的突破口,对北海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作者主要对游客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  关键词: 北海老城 文化旅游 游客调查问卷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不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和人造景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不断向纵深发展,独特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旅游就成为深层次发展旅游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灿烂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有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实现对学生包括知识传授在内的能力的发展,方法的迁移和个性的张扬,在情趣盎然的语言活动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何为“教教材”?  【背景】  这是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古诗三首》。老师选取《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教学,这两首诗系“感时”之作,内容涉及宋朝钦宗、徽宗二帝被掳,南宋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