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当下的中国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广大师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一种理念:数学不再单纯地被作为运算工具,而是已经慢慢演变成一种新的思维、一种知识库。因此数学教学也不应该再固守传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学会利用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迎接全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思维 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00-02
一、数学从工具到新思维、知识库的转变
现代社会,数学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应用最频繁的运算工具。另外,数学作为一种运算工具,其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买小卖,在数学这一学科领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数学打交道,可见数学这一重要媒介的地位不可撼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数学其本质虽然是作为一种运算工具,但是如果说你没有掌握好数学原理,就好像自身缺乏了一种本应该具备的思维,你的知识源泉就会比别人略显枯涩。学习数学,可以帮助你的精神世界有一番别样的旅程。
当下的初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早已意识到数学的教学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现代的数学教学早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停留在所谓的书本教学上,而是让学生可以通过课本中抽象的数学知识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着什么、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会简单的几个数字、会写几道简单的数学运算、会分析几道相对深层次的数学难题、会在数学考试过程中掌握越来越多的技巧,这都不意味着你已经学好了数学,真正的数学学习,是能够将数学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成为生活中一种切实可用的应用工具,当你真正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时,你才知道你真正的学习过数学,数学早已与你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你本身固有的一种思想与知识源泉。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数学作为中考中不可忽视的主科,毫不例外的受到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的格外重视。按照当下的重视程度来说,学生的数学成绩应该远远高于现在的水平,但是为何学生的成绩却始终不如人意,究其根源,我们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即学习兴趣。
虽然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学习数学这件事情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学生太过依赖外在力量会导致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发生,就是危害终生的厌学情绪。很多学生在学校正常学习之外还参加了各种数学培训班,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迫的,家长为了提高数学成绩硬性要求学生去上各种各样的数学补习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成绩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这也就导致了数学“假高分”现象的出现,表象的高分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很多教师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内心对数学的潜在排斥现象。
三、关于数学教学理念的思考
在课程改革之后,初中数学教材里知识量大大增加、题材涉及范围也异常广泛,涵盖了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与内容。这就对教师如何安排好教学与课程的关系设下了很大的挑战。
1.认识课程的本质
首先我们要先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设置数学这一门课程?之所以设置数学课程,实际上是为了学生提供了数学这一种学习客体。学生通过认识数学这一客体,逐渐认识到数学里面的世界。教学工作就是将人类积累的知识精华通过教学这一途径在学生的头脑里转化成学生自身的精神财富。教学工作不同与其他行业的工作,因为它的加工对象是特殊的,知识本身就具有科学性与神圣感。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关注的就是究竟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将数学知识这个转化成学生的精神财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加工自己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
2.教师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
任何一门知识都不会自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教师要做到将知识真正的打开,在原始的知识基础上对此进行一系列的加工程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百宝箱里有着很多神秘值得他们去探寻,调动起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精神力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追寻学习数学的脚步。例如,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去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感官作用逐步转化到大脑里,成为一种储备知识。这时教师就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全方位地帮助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以达到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
(1)观看视频资料,优化视听效果
数学课本中的许多知识虽然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真实的体验和精力,简单的数字描述也不足以稳固印象,所以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资料,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便会感同身受,更加清楚容易的掌握数学知识。
(2)在拓宽的同时学会简化
如果说将一节数学课本中所涉及的与生活相关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是没有必要的。这就会突出考验到教师的简化水平,不仅包括物质上的简化,还包括言语上的简化。要学会跃过复杂的途径争取用最少的精力转化成最好的效果。
(3)时刻检验学生的知识吸收
教师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传授完知识后,不能完全将吸收知识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而是要谨记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就是将知识从内化再转化为外化的另一个阶段,将学生之前领会到的知识再次通过行为或者语言展现出来,反复练习,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个重大矛盾,便是就理论层面而言,教学方法日益丰富多彩甚至有些方法从理论上来讲更是无懈可击,但是却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其根源就在于忽略掉了学习者本人的作用。
数学教学效果的最终展示者是学生,所以学习者本人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理念、学习动力与学习方法,这些都是不受教师操控的,所以教师应坚守“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培养学习方法,比起授之以鱼要好很多。
四、结束语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者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学习目的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仅要在客观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与优化,更要关注学习者的主观心理需求,真正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结合,从而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陶丹凤.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理念与思考[D].论文网,2015.
[2]张兴彬. 浅论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
【关键词】新思维 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00-02
一、数学从工具到新思维、知识库的转变
现代社会,数学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应用最频繁的运算工具。另外,数学作为一种运算工具,其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买小卖,在数学这一学科领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数学打交道,可见数学这一重要媒介的地位不可撼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数学其本质虽然是作为一种运算工具,但是如果说你没有掌握好数学原理,就好像自身缺乏了一种本应该具备的思维,你的知识源泉就会比别人略显枯涩。学习数学,可以帮助你的精神世界有一番别样的旅程。
当下的初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早已意识到数学的教学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现代的数学教学早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停留在所谓的书本教学上,而是让学生可以通过课本中抽象的数学知识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着什么、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会简单的几个数字、会写几道简单的数学运算、会分析几道相对深层次的数学难题、会在数学考试过程中掌握越来越多的技巧,这都不意味着你已经学好了数学,真正的数学学习,是能够将数学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成为生活中一种切实可用的应用工具,当你真正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时,你才知道你真正的学习过数学,数学早已与你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你本身固有的一种思想与知识源泉。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数学作为中考中不可忽视的主科,毫不例外的受到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的格外重视。按照当下的重视程度来说,学生的数学成绩应该远远高于现在的水平,但是为何学生的成绩却始终不如人意,究其根源,我们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即学习兴趣。
虽然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学习数学这件事情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学生太过依赖外在力量会导致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发生,就是危害终生的厌学情绪。很多学生在学校正常学习之外还参加了各种数学培训班,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迫的,家长为了提高数学成绩硬性要求学生去上各种各样的数学补习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成绩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这也就导致了数学“假高分”现象的出现,表象的高分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很多教师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内心对数学的潜在排斥现象。
三、关于数学教学理念的思考
在课程改革之后,初中数学教材里知识量大大增加、题材涉及范围也异常广泛,涵盖了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与内容。这就对教师如何安排好教学与课程的关系设下了很大的挑战。
1.认识课程的本质
首先我们要先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设置数学这一门课程?之所以设置数学课程,实际上是为了学生提供了数学这一种学习客体。学生通过认识数学这一客体,逐渐认识到数学里面的世界。教学工作就是将人类积累的知识精华通过教学这一途径在学生的头脑里转化成学生自身的精神财富。教学工作不同与其他行业的工作,因为它的加工对象是特殊的,知识本身就具有科学性与神圣感。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关注的就是究竟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将数学知识这个转化成学生的精神财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加工自己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
2.教师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
任何一门知识都不会自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教师要做到将知识真正的打开,在原始的知识基础上对此进行一系列的加工程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百宝箱里有着很多神秘值得他们去探寻,调动起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精神力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追寻学习数学的脚步。例如,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去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感官作用逐步转化到大脑里,成为一种储备知识。这时教师就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全方位地帮助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以达到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
(1)观看视频资料,优化视听效果
数学课本中的许多知识虽然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真实的体验和精力,简单的数字描述也不足以稳固印象,所以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资料,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便会感同身受,更加清楚容易的掌握数学知识。
(2)在拓宽的同时学会简化
如果说将一节数学课本中所涉及的与生活相关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是没有必要的。这就会突出考验到教师的简化水平,不仅包括物质上的简化,还包括言语上的简化。要学会跃过复杂的途径争取用最少的精力转化成最好的效果。
(3)时刻检验学生的知识吸收
教师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传授完知识后,不能完全将吸收知识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而是要谨记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就是将知识从内化再转化为外化的另一个阶段,将学生之前领会到的知识再次通过行为或者语言展现出来,反复练习,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个重大矛盾,便是就理论层面而言,教学方法日益丰富多彩甚至有些方法从理论上来讲更是无懈可击,但是却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其根源就在于忽略掉了学习者本人的作用。
数学教学效果的最终展示者是学生,所以学习者本人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理念、学习动力与学习方法,这些都是不受教师操控的,所以教师应坚守“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培养学习方法,比起授之以鱼要好很多。
四、结束语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者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学习目的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仅要在客观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与优化,更要关注学习者的主观心理需求,真正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结合,从而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陶丹凤.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理念与思考[D].论文网,2015.
[2]张兴彬. 浅论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