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学后教”是所学知识让学生先学,教师再将学生疑问重点点拨讲解。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
一、“先学后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先学后教”也要求教师“先学后教”。勤阅读搜集资料充实教师的知识面。“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非家之编”。积累资料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对教学、研究和学习有所助益。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学习资料内容提供的知识,扩大视野;二是加深对有关资料的对象,便于及时发现、挖掘资料的价值,及时把它派上用场,使“死”的资料“活”起来。精心备课为先学后教铺好路。
第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第二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第三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例如,在几何部分的教学中,还要结合具体教学中的做法,采用直观教学,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以减缓知识的坡度,慢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师通过例题的变式讲解,使学生在做题时也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第五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由于本人从教不久,学生的基础有时还未把握好,对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掌握不够,在选择学生疑点上还存在不少的偏差。最大的体会是事先要充分准备,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二、“先学后教”对学生的要求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首先:预习好比火力侦察,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那里,而后带着疑问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其次:应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首先使学生做到四要:一、要明确预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二、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三、要尝试练习。四、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
三、“先学后教”课堂中的要求
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加以有效的措施进行督促。要想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等方法。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等等,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
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为六个字:听、说、读、写、思、问。1.听。即学会倾听的习惯:听老师说,听组内同学说,听他组同学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解,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学习!2.说。即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中,让每位组员都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代表组内发表意见,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感受成功的快感,感受到“我也行”。3.读。即自主预习,学会看书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自己先来自学。要做到认真,仔细,拿着笔边看,边思考,边做标记! 4.写。即做好课堂笔记,做好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习惯。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及时改错的习惯。5.思。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也让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产生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6.问。即提出问题的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采取各种形式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
当然,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就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路标”。 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筑起先学后教之路。
一、“先学后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先学后教”也要求教师“先学后教”。勤阅读搜集资料充实教师的知识面。“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非家之编”。积累资料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对教学、研究和学习有所助益。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学习资料内容提供的知识,扩大视野;二是加深对有关资料的对象,便于及时发现、挖掘资料的价值,及时把它派上用场,使“死”的资料“活”起来。精心备课为先学后教铺好路。
第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第二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第三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例如,在几何部分的教学中,还要结合具体教学中的做法,采用直观教学,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以减缓知识的坡度,慢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师通过例题的变式讲解,使学生在做题时也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第五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由于本人从教不久,学生的基础有时还未把握好,对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掌握不够,在选择学生疑点上还存在不少的偏差。最大的体会是事先要充分准备,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二、“先学后教”对学生的要求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首先:预习好比火力侦察,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那里,而后带着疑问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其次:应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首先使学生做到四要:一、要明确预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二、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三、要尝试练习。四、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
三、“先学后教”课堂中的要求
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加以有效的措施进行督促。要想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等方法。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等等,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
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为六个字:听、说、读、写、思、问。1.听。即学会倾听的习惯:听老师说,听组内同学说,听他组同学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解,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学习!2.说。即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中,让每位组员都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代表组内发表意见,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感受成功的快感,感受到“我也行”。3.读。即自主预习,学会看书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自己先来自学。要做到认真,仔细,拿着笔边看,边思考,边做标记! 4.写。即做好课堂笔记,做好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习惯。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及时改错的习惯。5.思。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也让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产生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6.问。即提出问题的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采取各种形式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
当然,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就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路标”。 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筑起先学后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