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它能为学生创设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并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作为一线的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爱好学习,这样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是好奇的,看到实验仪器都感兴趣。但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学生观察实验时就没有目的,看完“热闹”就完事。所以在实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端正观察态度,同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在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时,就应该引导学生不应停留在金属钠在水面上“跑来跑去”这一“好玩”的实验现象,而应引导学生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出气体、液体颜色变化、滋滋的声音等等实验现象。在观察的同时还要求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只有背负着这种使命感才能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并结合其它知识彻底搞清“钠与水反应”的实质。
  第二,注重课堂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尤其是在夏天下午上课时,多数同学状态都不太好,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中如穿插演示实验或一些兴趣小实验,保证同学们顿时精神焕发,兴致勃勃的完成这一堂课。切勿将演示实验变成黑板实验,扫了大家的兴。也有很多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包做包讲。这样会让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主动权被剥夺了,思维就会放假,时间一长自然没了学习状态。所以教师课堂实验时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保证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观察后要求他们能用准确的语言将实验现象描述出来,有不完善或不妥之处教师再补充,必要时还可将演示实验交给个别学生完成。当然,实验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要持续到生活中,课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化工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乐山大佛”为什么慢慢被侵蚀,又怎样保护?为什么要兴建水力发电厂并关闭一些小型火力发电厂等等?
  第三,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在观察过教师实验后,心里不乏痒痒的,都想亲自动手体验一下化学的奥妙和实验的乐趣,这时教师应投其所好,带学生到实验室,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使用常见的仪器,组装仪器,自己做实验,而不应该操纵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失败时,应该及时地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化学教材中很多是验证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方法。
  第四,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可以将课本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更能体现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进行“Fe(OH)2制备和性质实验”时,就可以先让学生下去设计实验,课堂上共同探讨找出学生可行,较好的实验方案。也可在教学时先按照常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做实验,观察现象,同时引导学生辨别红褐色沉淀的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大量的Fe(OH)2,怎样得到大量的Fe(OH)2,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甚至还可以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经过探索获取了知识,还获取了方法。
  第五,经常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如家庭小实验,在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条件下,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兴趣浓的学生自行到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多多锻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还可以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实验教学的价值。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读启教学是吸收中外科学的思想理论精神,结合教学活动的规律,探索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道路。读启教学中的“启”是教师全部课堂活动的核心。“启”即启发诱导、启发调动、启发激励之意,目标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读”是主动的读,探索、发现式的读。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在自主阅读中去 观察、去探索、去发现。读启教学出发点在于启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教会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屡屡发生,给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带来巨大的潜在安全威胁。因此,防范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当今网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笔者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内涵、类型及特点,同时列出了近年来出现的几种主要病毒。并对计算机病毒进行了技术分析,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护工作。这对我们全面认识计算机病毒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试论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人们如何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语法与交际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一、 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  首先,我们谈谈语言的学习形式。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语言不是智力现象
【摘要】英语口语能力对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乃至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作用极为重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这一现状得以改观。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口语 交际能力 教学模式    一、反思传统  英语口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它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长期以来,中学生虽然度过了大量的教学课时,却依然难以在现实情境下进行口
摘要: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时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依赖性,智力发展有新的思维形式出现,学习动机的形成出现复杂性等不稳定因素。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树立物理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不同角度的培养与协调必将促进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心理特征 物理教学教
一、预设中的美丽    曾看到过这么一则寓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不停地游,克服常鱼所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某一天到达了唐古拉山脉。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就被冻结成了冰。事隔多年,一个经过此地的登山队发现了这条鱼——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队员们认出它来自渤海,于是惊叹它的勇气,但其中的一位老人却说:“它固然勇敢,却只有伟大的精神,没有伟大的方向。”  老人的话意义深远,耐人寻味。提供给我们
摘要:2010年陕西省迎來新课改后的第一次全国性高考,仔细研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地理试题,从地理试题的特点以及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启示两方面做以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文综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学科能力    2010年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全国高考已经结束,仔细研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地理试题,从下面两个方面做以总结:  一、2010年高考陕西地理试题的特点  1. 试题继续强化对地理学科
班级的后进生,人数虽少能量却大,破坏性强,是班级的消极因素。他们是小错误不断,大错误敢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态度不端正,个别人根本就不想学习。但是后进生常常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机灵敏捷,重感情,讲义气,有的后进生还有一定的才能和威信,他们的言行会带动、影响一批人。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其意义绝不仅仅是教育、挽救几个犯错误的学生,而是影响到班风、校风建设,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
现在的学校虽然辍学的学生已经不复存在,但后进生却越来越多,很多老师都为此头疼不已。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想说:“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让其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人。”     一、用爱心感化学生     1.“爱”比什么都重要  后进生很多都是“学困生”“问题学生”,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对其关注不够,于是越来越落后,对学习也就越没有了信心,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你想,学生不学习,就会去找其他的事情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现实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自己的调研却发现,广大教师很少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语文课堂急切需要还学生心灵自由。  目前产生无视学生“自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观念的陈旧  现如今,新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