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信访是学校与师生员工沟通的重要桥梁,做好信访工作对稳定校园环境,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信访工作在队伍建设和体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从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推进体制改革方面做好信访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信访;问题;策略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粤发〔2011〕16号)要求,要畅通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的渠道,突出了信访的重要地位。高校信访是国家总体信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开展好坏,直接关系学校的稳定发展,甚至影响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进程。
总体上看,高校信访在化解矛盾,为信访人排忧解难,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效,在学校与师生员工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高校信访数量稳中有升。同时,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师生信访改变了以往来访、来信、来电等较单一的方式,越来越多信访者通过电子邮箱、校园网论坛等渠道反映问题,表达意愿。虽然不能将所有邮箱来信和校园网论坛所反映的问题均统计入信访,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师生对信访的关注和期望在逐渐提高。高校信访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
一 信访工作队伍力量不足,工作压力大
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是信访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信访工作对象既包括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干部,也包括学生家长、员工家属、社区群众等。他们普遍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强,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反应灵敏,认识问题深刻,对信访工作质量要求高。同时,信访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教育教学、职称评定、任用提拔、福利待遇、后勤卫生等与师生员工切实利益问题;学校发展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高校合并和新校区建设等关系学校发展方向和前途的问题。此外,意外事故也有可能引发信访问题。如师生自杀、意外交通事故等。此类问题虽然不多,但由于后果严重、情况复杂、信访人反映激烈,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二 体制不够完善,处置方法单一
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信访条例》是我国信访最高法。条例规定,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目前,高校信访部门接到信访后,处理信访的方法是根据信访的性质和内容,转发给相关的职能部门,由相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再通过信访部门反馈给信访人。如问题涉及多个部门,信访部门要承担协调统筹的职责。
由于信访部门几乎没有任何一项独立的权力,信访部门只能作为师生员工、群众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桥梁,只有收发、转发的职能,带有咨询、协调的秘书性质,无法给信访人明确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信访工作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同是中层部门,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难于对相关职能部门对信访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遇到涉及面广、利益错综复杂的难题,往往难于解决,甚至久拖不决。长此以往,信访的权威和价值将受到信访人的质疑,可能导致信访人为了解决问题,采取越级上访、暴力上访、集体上访、串访等极端方式反映问题。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一些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新老问题很可能通过信访体现出来。因此,要积极面对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策略研究,做好高校信访工作。
做好信访工作首先要有人力资源保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所有高校设置专职信访部门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领导参与,发挥兼职人员力量,充实信访队伍。
1.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可以逐步推进信访体制改革,实行大信访体制,成立以书记、校(院)长为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增强信访部门协调和督办能力,提高信访工作权威。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信访部门或具体负责的职能部门。办公室配备一名以上专职信访人员。专职人员要注意在政治素养、政策水平、法律修养、协调矛盾等方面提高水平。
2.充分发挥党代表、教代表、职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特约监察员等在信访工作中的作用。代表和特约监察员来自于广大师生员工,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者,两者联系紧密。仿照党代表工作室制度,建立信访工作室值班制度,轮流值班,倾听师生员工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创新党(教、职)代表聯系师生员工的方式方法,以代表接待日、座谈会、电话、论坛、微博、邮件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汇总统筹后,反馈到信访部门,由信访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处理。
专职信访人员工作重点是处理具体信访和督促落实情况,兼职信访队伍工作重点是获取信访信息。在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下,信访工作队伍专兼结合,分工合作,有效提高信访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信访工作水平。
三 主动获取信访信息,畅通信访渠道
目前,信访部门获取信访信息主要通过接待信访人来访、来信、来电等途径,具有被动性和临时性的特点。同时由于被动接受信访,没有背景信息铺垫,无法详细把握细节问题,深入调查,影响对信访的定性和解决。根据"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的要求,信访工作要转变"接受、处理、反馈"的被动模式,主动出击,占据主动。
1.密切学校与师生员工、群众的联系。严格执行信访规定,落实学校领导接待日的制度,保证党政领导每季度有一次以上接待活动。在接待日前,通过宣传栏等途径,提前公开接待日工作安排,通知广大师生员工。实行校领导对口联系基层部门制度,定期听取基层部门汇报,定期走访。定期组织召开教学质量、后勤质量等专题座谈会,组织相关部门与师生沟通交流,及时接受群众意见。
2.关注网络动态,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方式。要适应形式发展,主动关心校园网论坛、微博、QQ群等领域反映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干预。
3.做好风险时期信访评估工作。对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决策、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及实施前,要充分评估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合理设计评估a方案,确认评估指标,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进行社会论证。并全程跟踪重大事项的实施进程。认真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实施等级化的风险管理,明确责任,强化危机预防。做好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互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及社会危机。做好信访评估,有利于逆向推动决策者加强论证,避免不科学决策引发不稳定因素。在评估中,重点关注决策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则制度;哪部分群体在利益上可能受损及受损程度;发生群体性事件和信访风险的等级。
4.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提供便利。高校要给信访人反映情况提供便利条件,保障群众权利。除了传统的来访接待、电话接访、来信接访等方式外,还应结合实际,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视频信访、微博信访、QQ信访的可能性。此外,对于重大疑难、久拖不决、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焦点、重大问题,可通过举办信访专题介绍会的形式,组织信访人与相关职能部门直接对话,促进信访工作的公开透明,提高工作水平。
在民主意识和民主诉求增长的今天,高校信访已经成为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既为师生员工提供了一条利益诉求的途径,也是高校加强与师生员工沟通的一个方式,更应当成为高校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契机。利用高校信访这个机制,做好信访工作,对稳定高校改革发展环境,促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泽琼.论新时期的高校信访工作[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6):15
作者简介: 曾繁赣,男,1986年生,广东五华人,本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助教。
关键词:高校;信访;问题;策略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粤发〔2011〕16号)要求,要畅通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的渠道,突出了信访的重要地位。高校信访是国家总体信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开展好坏,直接关系学校的稳定发展,甚至影响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进程。
总体上看,高校信访在化解矛盾,为信访人排忧解难,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效,在学校与师生员工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高校信访数量稳中有升。同时,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师生信访改变了以往来访、来信、来电等较单一的方式,越来越多信访者通过电子邮箱、校园网论坛等渠道反映问题,表达意愿。虽然不能将所有邮箱来信和校园网论坛所反映的问题均统计入信访,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师生对信访的关注和期望在逐渐提高。高校信访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
一 信访工作队伍力量不足,工作压力大
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是信访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信访工作对象既包括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干部,也包括学生家长、员工家属、社区群众等。他们普遍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强,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反应灵敏,认识问题深刻,对信访工作质量要求高。同时,信访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教育教学、职称评定、任用提拔、福利待遇、后勤卫生等与师生员工切实利益问题;学校发展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高校合并和新校区建设等关系学校发展方向和前途的问题。此外,意外事故也有可能引发信访问题。如师生自杀、意外交通事故等。此类问题虽然不多,但由于后果严重、情况复杂、信访人反映激烈,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二 体制不够完善,处置方法单一
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信访条例》是我国信访最高法。条例规定,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目前,高校信访部门接到信访后,处理信访的方法是根据信访的性质和内容,转发给相关的职能部门,由相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再通过信访部门反馈给信访人。如问题涉及多个部门,信访部门要承担协调统筹的职责。
由于信访部门几乎没有任何一项独立的权力,信访部门只能作为师生员工、群众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桥梁,只有收发、转发的职能,带有咨询、协调的秘书性质,无法给信访人明确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信访工作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同是中层部门,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难于对相关职能部门对信访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遇到涉及面广、利益错综复杂的难题,往往难于解决,甚至久拖不决。长此以往,信访的权威和价值将受到信访人的质疑,可能导致信访人为了解决问题,采取越级上访、暴力上访、集体上访、串访等极端方式反映问题。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一些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新老问题很可能通过信访体现出来。因此,要积极面对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策略研究,做好高校信访工作。
做好信访工作首先要有人力资源保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所有高校设置专职信访部门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领导参与,发挥兼职人员力量,充实信访队伍。
1.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可以逐步推进信访体制改革,实行大信访体制,成立以书记、校(院)长为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增强信访部门协调和督办能力,提高信访工作权威。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信访部门或具体负责的职能部门。办公室配备一名以上专职信访人员。专职人员要注意在政治素养、政策水平、法律修养、协调矛盾等方面提高水平。
2.充分发挥党代表、教代表、职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特约监察员等在信访工作中的作用。代表和特约监察员来自于广大师生员工,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者,两者联系紧密。仿照党代表工作室制度,建立信访工作室值班制度,轮流值班,倾听师生员工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创新党(教、职)代表聯系师生员工的方式方法,以代表接待日、座谈会、电话、论坛、微博、邮件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汇总统筹后,反馈到信访部门,由信访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处理。
专职信访人员工作重点是处理具体信访和督促落实情况,兼职信访队伍工作重点是获取信访信息。在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下,信访工作队伍专兼结合,分工合作,有效提高信访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信访工作水平。
三 主动获取信访信息,畅通信访渠道
目前,信访部门获取信访信息主要通过接待信访人来访、来信、来电等途径,具有被动性和临时性的特点。同时由于被动接受信访,没有背景信息铺垫,无法详细把握细节问题,深入调查,影响对信访的定性和解决。根据"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的要求,信访工作要转变"接受、处理、反馈"的被动模式,主动出击,占据主动。
1.密切学校与师生员工、群众的联系。严格执行信访规定,落实学校领导接待日的制度,保证党政领导每季度有一次以上接待活动。在接待日前,通过宣传栏等途径,提前公开接待日工作安排,通知广大师生员工。实行校领导对口联系基层部门制度,定期听取基层部门汇报,定期走访。定期组织召开教学质量、后勤质量等专题座谈会,组织相关部门与师生沟通交流,及时接受群众意见。
2.关注网络动态,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方式。要适应形式发展,主动关心校园网论坛、微博、QQ群等领域反映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干预。
3.做好风险时期信访评估工作。对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决策、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及实施前,要充分评估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合理设计评估a方案,确认评估指标,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进行社会论证。并全程跟踪重大事项的实施进程。认真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实施等级化的风险管理,明确责任,强化危机预防。做好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互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及社会危机。做好信访评估,有利于逆向推动决策者加强论证,避免不科学决策引发不稳定因素。在评估中,重点关注决策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则制度;哪部分群体在利益上可能受损及受损程度;发生群体性事件和信访风险的等级。
4.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提供便利。高校要给信访人反映情况提供便利条件,保障群众权利。除了传统的来访接待、电话接访、来信接访等方式外,还应结合实际,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视频信访、微博信访、QQ信访的可能性。此外,对于重大疑难、久拖不决、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焦点、重大问题,可通过举办信访专题介绍会的形式,组织信访人与相关职能部门直接对话,促进信访工作的公开透明,提高工作水平。
在民主意识和民主诉求增长的今天,高校信访已经成为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既为师生员工提供了一条利益诉求的途径,也是高校加强与师生员工沟通的一个方式,更应当成为高校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契机。利用高校信访这个机制,做好信访工作,对稳定高校改革发展环境,促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泽琼.论新时期的高校信访工作[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6):15
作者简介: 曾繁赣,男,1986年生,广东五华人,本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