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性报道是当前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弘扬主旋律、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要想让新闻中的主题性报道深入受众的内心,必须提高受众对主题性报道的认可度,摒弃传统的说教姿态与陈旧单一的制作手法,把主题性报道象民生新闻一样,做得更贴近更好看,这也是传媒推进新闻宣传创新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做好主题性报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主题性报道要有思想性
主题性报道是指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是媒体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所表达出的主观意图,这种报道往往是集新闻与宣传特征为一体的,集中体现出党委、政府的思路,充分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要做好主题宣传就是要对战略思想、决策部署进行深入阐释和透彻的解读,力求对主题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将重大主题转化为可视性强、说服力强、新闻性强的节目,力求报道开掘深入、立意高远,使枯燥的东西生动化,立体化,充分体现主题性报道的贴近性和服务性,让主题报道深入人心。
二 主题性报道一定要做"实"
如果把主题性报道的"思想性"看作"虚"的话,那么,主题性报道更要具备"实","实"是就其内容而言,要详实,要具体,要实在,看得见,摸得着。主题性报道没有思想性、指导性、主题性之"虚"就失去了灵魂;同样的,如果没有内容上的"实",主题报道也就落了空。只有在"实"上做足文章,主题性报道才能恰到好处。
三 主题性报道要宽领域、多视角、立体化地展开
重大主题报道应突出主题,一些重大主题报道就像一场宣传报道战役,其内容涵盖广,采访涉及面宽,这样就必须围绕主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反映和深化主题,对电视主题报道来说,宽领域、多角度、立体化的采访,是报道客观公正的前提,这样的报道才有说服力。通过客观的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事实,展示事物的宏观态势和前景,无论是对背景的再现、过程的描述,还是观点的表达,全方位的采访都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达到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效果,使重大主题报道更加丰满、更加立体、更加富有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空间的延伸,时间的延伸,将一個系列主题报道有机联系起来,做到前后相接,有序推进,宽领域、多视角、立体化地突出主题报道。
四 主题性报道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主题性报道主题之"大",需要通过一个一个的"小"报道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大"与"小"的内在联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虽然每一篇我们选取的事例都是"小"的,但在"小小"的故事中又折射出一个"大"字。比如我们可以巧妙地从一个企业,一个村庄、一群人新近的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或者一户人家、一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切入。
五 主题性报道要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
长期以来,主题报道被认为政治味浓、宣传性主题比重大,内容枯燥甚至虚假,形式严肃拒观众于千里之外,再加上有些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做主题报道过程中,不少记者、主持人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表现在报道上的八股化、简单化,缺乏鲜活性、生动性,主题报道往往罗列数据、堆砌做法、成绩,看上去就像政府部门的工作总结,群众不愿意看,宣传效果也不好。电视新闻,特别是以导向为核心任务的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必须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才能赢得在媒体中的话语权,才能完成原本属于自己的任务和使命。所以主题报道在表现手法上必须创新,要运用多种电视元素,从报道形式、节目片头、制作、包装到风格打造,做到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机结合,来突出主题宣传,贴近时代,满足观众求新、求变的接受心理,予主题报道以强烈的时代感。
六 主题性报道的可视性
我们都在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主题性报道也是同样道理。和突发性事件比起来,主题性报道虽然在故事的精彩、情节等方面不占优势,但是百姓视角,运用故事手法,我觉得同样可以大胆的运用。其实质是强调报道中的叙述方式和叙述风格,注重故事情节、悬念等手段的使用,目的是提高主题报道的可视性,使之更加吸引观众。在主题性报道中,选取那些具有个性化和典型化的事实及细节予以表现,可以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电视新闻主题性报道是点、面结合的,而所说的"点 "就是选典型,典型选得准,就能给主题以证明,同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仅有典型还是不够的,电视新闻采访选择新闻事件时,重要的是从典型中抓细节,在"故事"中找情节。就是说,恰当运用形象思维方式,把新闻事件转为"新闻故事",更能够折射出深刻的新闻主题,增加新闻的现场感,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七 主题性报道应讲求生动性、鲜活性
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的魅力在于现场,新闻的价值在于创新。因此,做一条好的主题性报道要掌握一个原则:见人见事见细节,让静态新闻"动"起来。主题性报道时间大约2-3分钟,这么短的时间,要展现新闻故事情节,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提炼作品的主题思想,拓展电视新闻的报道空间,以增强新闻的可视。所以,新闻工作者在着手采集每一篇稿件时,应该按新闻规律办事,勤于思考、深入采访、精心写作,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探索,让主题真正的来自于现场,来自于调查发现,把新闻报道中蕴含的主题挖掘出来,主题报道同样能够做到受众喜闻乐见,同样赢得在媒体中的话语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总之,主题性报道要长久保持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传播的主流化效果,传播者就必须不断转变报道思维,提高受众对主题性报道的认可度,对报道中蕴涵的思想给予强化,了解受众对主题性报道的兴趣共同点在哪里,并找准他们的兴趣共同点,从而使受众能够随之形成共识,汇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一 主题性报道要有思想性
主题性报道是指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是媒体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所表达出的主观意图,这种报道往往是集新闻与宣传特征为一体的,集中体现出党委、政府的思路,充分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要做好主题宣传就是要对战略思想、决策部署进行深入阐释和透彻的解读,力求对主题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将重大主题转化为可视性强、说服力强、新闻性强的节目,力求报道开掘深入、立意高远,使枯燥的东西生动化,立体化,充分体现主题性报道的贴近性和服务性,让主题报道深入人心。
二 主题性报道一定要做"实"
如果把主题性报道的"思想性"看作"虚"的话,那么,主题性报道更要具备"实","实"是就其内容而言,要详实,要具体,要实在,看得见,摸得着。主题性报道没有思想性、指导性、主题性之"虚"就失去了灵魂;同样的,如果没有内容上的"实",主题报道也就落了空。只有在"实"上做足文章,主题性报道才能恰到好处。
三 主题性报道要宽领域、多视角、立体化地展开
重大主题报道应突出主题,一些重大主题报道就像一场宣传报道战役,其内容涵盖广,采访涉及面宽,这样就必须围绕主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反映和深化主题,对电视主题报道来说,宽领域、多角度、立体化的采访,是报道客观公正的前提,这样的报道才有说服力。通过客观的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事实,展示事物的宏观态势和前景,无论是对背景的再现、过程的描述,还是观点的表达,全方位的采访都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达到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效果,使重大主题报道更加丰满、更加立体、更加富有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空间的延伸,时间的延伸,将一個系列主题报道有机联系起来,做到前后相接,有序推进,宽领域、多视角、立体化地突出主题报道。
四 主题性报道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主题性报道主题之"大",需要通过一个一个的"小"报道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大"与"小"的内在联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虽然每一篇我们选取的事例都是"小"的,但在"小小"的故事中又折射出一个"大"字。比如我们可以巧妙地从一个企业,一个村庄、一群人新近的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或者一户人家、一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切入。
五 主题性报道要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
长期以来,主题报道被认为政治味浓、宣传性主题比重大,内容枯燥甚至虚假,形式严肃拒观众于千里之外,再加上有些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做主题报道过程中,不少记者、主持人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表现在报道上的八股化、简单化,缺乏鲜活性、生动性,主题报道往往罗列数据、堆砌做法、成绩,看上去就像政府部门的工作总结,群众不愿意看,宣传效果也不好。电视新闻,特别是以导向为核心任务的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必须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才能赢得在媒体中的话语权,才能完成原本属于自己的任务和使命。所以主题报道在表现手法上必须创新,要运用多种电视元素,从报道形式、节目片头、制作、包装到风格打造,做到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机结合,来突出主题宣传,贴近时代,满足观众求新、求变的接受心理,予主题报道以强烈的时代感。
六 主题性报道的可视性
我们都在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主题性报道也是同样道理。和突发性事件比起来,主题性报道虽然在故事的精彩、情节等方面不占优势,但是百姓视角,运用故事手法,我觉得同样可以大胆的运用。其实质是强调报道中的叙述方式和叙述风格,注重故事情节、悬念等手段的使用,目的是提高主题报道的可视性,使之更加吸引观众。在主题性报道中,选取那些具有个性化和典型化的事实及细节予以表现,可以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电视新闻主题性报道是点、面结合的,而所说的"点 "就是选典型,典型选得准,就能给主题以证明,同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仅有典型还是不够的,电视新闻采访选择新闻事件时,重要的是从典型中抓细节,在"故事"中找情节。就是说,恰当运用形象思维方式,把新闻事件转为"新闻故事",更能够折射出深刻的新闻主题,增加新闻的现场感,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七 主题性报道应讲求生动性、鲜活性
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的魅力在于现场,新闻的价值在于创新。因此,做一条好的主题性报道要掌握一个原则:见人见事见细节,让静态新闻"动"起来。主题性报道时间大约2-3分钟,这么短的时间,要展现新闻故事情节,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提炼作品的主题思想,拓展电视新闻的报道空间,以增强新闻的可视。所以,新闻工作者在着手采集每一篇稿件时,应该按新闻规律办事,勤于思考、深入采访、精心写作,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探索,让主题真正的来自于现场,来自于调查发现,把新闻报道中蕴含的主题挖掘出来,主题报道同样能够做到受众喜闻乐见,同样赢得在媒体中的话语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总之,主题性报道要长久保持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传播的主流化效果,传播者就必须不断转变报道思维,提高受众对主题性报道的认可度,对报道中蕴涵的思想给予强化,了解受众对主题性报道的兴趣共同点在哪里,并找准他们的兴趣共同点,从而使受众能够随之形成共识,汇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