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19850505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孩子长到3岁时,到了进入幼儿园的最佳年龄,开始了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从此以后幼儿就要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怎样让幼儿能开心的度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家长在幼儿入园前的准备是一定要的,给幼儿奠定下良好的基础,以后的生活也难不倒他了。幼儿入园前的准备,不只是简单的幼儿自身的衣物、用具等方面的准备,更多的是父母和幼儿园及教师围绕幼儿入园所作的各方面的准备,为了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让孩子更加顺利的进入幼儿园。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经历了教育生态环境的变迁。幼儿园中,除了师生关系外,幼儿还享有同其他儿童平等相处的权利,并且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其他儿童平等相处的过程中度过的。在这种相处的过程中,儿童学会尊重、服从同伴,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与教师的关系中,自己是学生,是集体中的一员,在与别人相处中,自己是朋友、伙伴,正是在这种多层面的体验中,形成了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进而形成了儿童的责任感、荣誉感及集体意识。家长要在入园前的一段时间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准备训练,同时幼儿园及教师应开展一些灵活多样、有针对性地活动,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家庭、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家长和幼儿的准备
  (一)心理准备
  孩子即将入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1.帮助幼儿消除恐惧感
  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入园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境转换。孩子从出生到进入学龄期,在其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五次典型的环境转换,其中孩子们不断地接触和发现他们周围的世界,但当他们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时,他们对新的环境就产生了“不安”和“恐惧”,于是就用哭闹来表现出来,告诉成人他们需要安全感,需要成人帮助。借鉴国外的做法,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几天进行陪护,让孩子在安心的情况下对幼儿园进行探索考察,慢慢熟悉幼儿园,入园前,带孩子到幼儿园看一看,玩一玩,熟悉幼儿园环境。介绍哪里是活动室,哪里是厕所等。在幼儿园老师会怎样让他们吃饭,怎样做游戏等。这样,孩子在入园前熟悉了幼儿园环境,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这样能够消除孩子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从而消除了紧张心理,入园后会很快适应并溶入幼儿园生活。
  2.提高适应能力
  要帮助孩子减轻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孩子创造自己做事的机会,儿童需要通过做事发展自身。
  3.让孩子坚信上幼儿园是他的责任
  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其它好处,要讲得绘声绘色,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要上幼儿园!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二)生活上的准备
  1.作息时间
  逐渐调整孩子的生物钟,使孩子一日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
  2.吃饭训练
  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吃饭时间要固定,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
  二、教师和幼儿园的准备
  幼儿能否很快的适应集体生活,关键取决于教师、取决于幼儿园给他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以幼儿园和教师也要在幼儿入园前做好准备,给幼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吸引幼儿入园。幼儿园和教师要做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心理准备
  对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幼儿园老师要提前作好心理准备。这些孩子刚入园,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象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木马,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二)家访工作
  我觉得新生幼儿在入园前,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去进行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了解每个幼儿的生活习惯、爱好、性格、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等,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吸引孩子来园。新生入园前的家访,具体做法可采取:
  (1)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
  (2)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将事先准备好的精美小手工送给孩子。此举,一方面可拉近师生距离,使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
  (3)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如幼儿的游戏室是如何布置的,他喜欢玩什么玩具等,这样教师在幼儿园尽可能为幼儿营造他熟悉的环境。
  (4)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总之,我觉得做好孩子的入园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还能帮助孩子在生理上适应群体生活、心理上开始学习和小伙伴交往、沟通,并能逐渐培养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等,这对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而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正确对待孩子的表现,充分理解尊重孩子,最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入园作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准备。家园配合,共同帮助幼儿愉快地渡过这一个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选取118例于2019年3月~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进行实验,采取全部病人的静脉血2ml,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
摘 要: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文明礼仪教育涵盖了人与人、社会与人、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是: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及维护公众利益、公众秩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教育的内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未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综合素质。  关键词:礼仪认知;行为训练;潜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中小学不同,它偏重于儿童个体发育。行为课程非常关注课程的整体性、直接性与个体性。张雪门主张寓教育于儿童需要,儿童通过具体行动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手脑并用,动作与思考相结合,独立地解决问题,并对客观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结合当代教育教学观,我园在构建新行为课程时,着重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发现、引导、提升幼儿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新行为课程突出了对幼儿发展个别差异的关注。  一、目标具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急诊内科昏迷的病因构成,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来本院接受治疗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常规CT、心电图、电解质、肝肾
记得有一次,一位家长跟我交流:“最近孩子不爱上幼儿园了,他说举手老师不请他回答问题。”家长不经意的话,让我陷入反思。教学活动中,我是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的,是要激起他们乐意参与活动的热情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幼儿回答,要求幼儿积极举手发言。但由于集体活动时间有限,不能让幼儿一一作答。所以会随机提问几个幼儿,以致于一些举手或没举手的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说话的机会。要是这样下去的话,幼儿的语
良好的情感素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幼儿期的培养则是启蒙教育,是实施教育的最基础工程,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培养丰富积极的情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夯实基础。  一、培养情感智慧是走向成功的起步  积极健康的情感必须有智慧作导引,智慧是构成健康情感的重要因素。情感作为相对独立的心理过
摘 要: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终伴随着幼儿的生活、游戏和认知过程。传统的语言领域的教学,只是用几张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而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教育的需求。《纲要》中指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语言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营造
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得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会常常会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孩子们则先要经历优胜劣汰的残酷考验,孩子最善良本真的东西也就丢失了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家长的不断关注,特别是情感成长过程,更需要家长的全面、及时地予以疏导,指望一个单方看病的教育观念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更是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懂得感恩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去体味人世间最美好的
目的 观察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湿疹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患者均为53例,对
目的 探究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症的临床试验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纳入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人数8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