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网络,走进心灵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ini7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网络化,网络社会构筑起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人际关系,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它给人类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本文谈谈自己对从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及其影響来分析,和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网络社会;德育;引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手机、电脑、微信、钉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生活的网络化,我们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改变,同时也暴露出种种弊端,让人头疼不已。网络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他们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让许许多多的学生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甚至从网上学到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行为。使不少学生荒废学业,甚至心灵被扭曲、身心被残害。这已经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阵地。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利用网络,已经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现在的小学生为什么沉迷网络
  小学生心思单纯、自制力差,一旦接触游戏,很容易被网络游戏的形象性、有趣性、刺激性吸引,若没有及时引导和监督,那么,学生很容易上瘾,进而荒废学业,对真实社会失去兴趣,成天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为什么网络会让他们如此着迷呢?因为他们网络可以让他们轻易地取得心理上的满足,还可以使他们暂时忘掉现实生活中的苦恼,而进入以自我为中心的虚幻世界,成为英雄,成为霸主,找到在现实生活找不到的自信和荣耀。在网络上,学生们可以随意发泄自己平时现实中不敢发泄的情绪,可以轻易得到别人的赞赏,甚至可以为所欲为。而且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触手可及的电子设备给学生们提供了进入网络世界的便利,他们一旦沾染,就难以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兴趣,宁愿从网络中找到虚拟的满足,也不愿通过努力而达到现实的满足。
  二、沉迷网络造成的不良影响
  学生沉迷网络,长时间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浏览抖音视频、看微博等内容,使得小学生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依赖,对其它一切事物失去兴趣,成天懒洋洋的,没有干劲,没有活力,令人堪忧;而家长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教育,发现问题就暴跳如雷,动辄打骂,极易使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亲子关系破裂和惨案的发生,网课以来个别学生的跳楼事件就是例证。沉迷网络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更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使学生接触大量信息,学生分辨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因而使他们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化,甚至扭曲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学生们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可以为所欲为而不用受到责罚,在释放内心压力的同时,形成的不健康的、甚至残忍的心态,而家长老师却很难发现学生这些心态的变化,如果一旦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3.很多游戏使学生认为“暴力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很多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游戏的情景,用武力或暴力来获取想要的东西。这是造成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4.网络交流是虚拟的交流,人与人不是面对面的真实交往,无法让学生接受到最直接的、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此,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忽视真实的人际关系,产生孤僻、冷漠以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5.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多是繁杂且低俗的,这些内容会传播消极、颓废、变态的性理念从而影响学生的性心理和性行为,这些影响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是持久性,难以愈痊的。
  三、网络危害的应对策略
  网络向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离开网络,我们似乎没办法正常生活,网络也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学校教育也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和挑战。对于学生来讲,网络学习使得他们学习方法灵活便捷,学习的面更加广阔。通过网络,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道世界各地的动态,所以,学生接触网落,接触电子产品是无可避免的,是生活的趋势,学习的趋势。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应用得当,它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发挥助力作用,如果应用不当,它可能会成为教育巨大的阻力。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加强引导,充分网络积极的一面。对于老师,则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网络德育工作。
  1.走近网络,走进学生的心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将成为上网的主力军,但许多老师却对网络知之甚少,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谈网变色”,用各种方法禁止学生上网:禁、堵、罚,奇招层出不穷,殊不知,网络如此发达,学生是越禁就越上瘾。因此,教师要积极学习,积极应对目前以及未来的挑战。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与技能,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矫治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种种不良思想与行为,及时进行辅导和矫正,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在开学之初,笔者发现班上有许多学生喜欢上网,并从网络中学习到许多不良的知识,影响了学习。刚开始,笔者尝试着用各种办法禁止学生上网,做思想工作,讲网络的害处;与家长共同监督,控制学生的作息时间;制定上网就惩罚的制度。可无论怎么严格控制,学生总是心向网络,抽空往网吧钻。后来,笔者改变策略,开始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允许学生在周六日和假期间可以在一定的内时间上网,并与上网的学生加为好友,组建班级群号,及时了解学生在网上的动向,并在群里进行必要的指导。由于在网络里,师生间的隔阂远比现实要小的多,学生乐于向老师倾吐心事,教师更能进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合理上网,并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网络上汲取健康的知识,不但不影响学习,而且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2.关注学生的网上生活
  对经常沉迷电子产品的学生,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通过大量沉迷网络不良事件让学生认识到沉迷电子产品的危害性,提高学生抵制不良影响的自觉性。曾经有个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无论老师和家长怎么教育,甚至被家长打得遍体鳞伤,依旧想方设法往网吧跑,成绩一落千丈。笔者从别的学生了解到,这位学生上网是被那些黄色网站迷住了,而且从网上学来粗言秽语,动不动就戏弄女同学。这时,笔者突然醒悟,该学生嗓子在变粗,到了发育年龄了。笔者想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性教育,可是在封闭的农村,没有多媒体的动画教育,面对跟笔者一样高的学生,怎么也张不开这个口。后来,笔者在网上加他为好友,因为在网络世界里,剔除了面对面的尴尬,解除了他畏怯的心里,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笔者引导他通过健康的途径去认识青春期,认识男生、女生的特点,爱情与婚姻的道理,引导他浏览健康的网站,并引导他认识黄色网站的害处,让他了解一些因沉迷黄色网站而犯罪的案例。没多久,他听从了老师的建议,逐渐从网络中走出来了,即使偶尔上网,也只是找老师、同学聊聊天,查查资料而已,成绩突飞猛进。
  3.引导家长共同监督教育
  学校和家长共同正确的引导,可以多角度地防止学生过度沉迷网络,合理利用网络。现代人离不开电子产品和网络,同样,学生也不可能完全避开网络。因此,为了能够随时随地正确引导学生,我们应该同时加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定期开展家长培训,让家长正确认识与对待互联网,引导学生健康上网,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真正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学校应指导家长在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本着关心、理解和沟通的原则,对学生实施耐心的科学的引导,督促学生主动自觉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学习知识。
  随着电子产品的代代更新,网络的四通八达,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对我们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时代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程,是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关系到未来社会稳定的大事。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充分利用网络,为学校德育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学校德育教学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霞.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德育工作[OL].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
其他文献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这熟悉而澎湃的旋律,无时无刻不在激荡着我的胸怀。回首走过的岁月,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而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乡——兴宁市叶南镇,以前是个偏僻的小镇,交通不便,而如今高速公路通到了村口,镇上家庭作坊、个体商户如雨后春笋,更让人自豪的事,大型温泉度假村玖崇湖落户我们家乡,叶南渔村被评为梅州市唯一的一家“5
【摘要】正态分布又叫高斯分布,是反映自然界中事物“发生—到达顶峰—消亡”过程的规律总结,它在自然界,人类社会等都有大量体现。本文就一维正态分布与二维正态分布的特点做出分析,研究其特征。  【关键词】正态分布;一维;二维  正态分布是也叫常态分布或者高斯分布,最早由棣莫弗在求二项分布的渐近公式中得到,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同时在统计学中都有很广泛的运用,影响极其深远。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也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上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把课堂主体的位置还给了学生。但我国的一些西部地区,因为应试教育的缘故,学校还是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采取的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育,学生还是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解决这样的现象,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参与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还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实
【摘要】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不仅应该思考如何带给学生更好的教学质量,在课后也要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从教师自身出发,也要从学生上课的反应出发,全面总结出教学过程中优秀与不足的地方,才能不断完善上课方式,提升上课质量。本文将从这些角度简要探究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反思;语文课堂  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
【摘要】在语文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讀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节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深度解读文本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的基础之上。所以,选择恰当的语言素材和指导切入点对于读写结合的指导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语文教师;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如今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指向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包罗万象,有语言的认知、积累、运用、鉴赏、评价等。在语文课堂中指导
【摘要】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公民。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除了原有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课程内容外,还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这一领域课程的实施是培养以及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重在启发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实现各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本文以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造一艘船》为例,阐述这一领域的课型可以由问题情境、任务驱动—
【摘要】对学生错误的言行进行批评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既要掌握批评的尺度,也要注意批评的对象,既要注意批评的场合,也要掌握好批评的时间,既要考虑批评的语言,同时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批评学生的错误言行是一门艺术,要想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需要老师的宽容、耐心和爱心。  【关键词】程度;对象;场合;时间;语言;方式  作为教育者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有勤奋好学的,有乖巧听话的,有默默无闻的,但也有
【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工具,它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同时也推动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2013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的文件,说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它具有生动性、新颖性性、直观性的特点,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充分利用它作为导入手段,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是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设置的,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达到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和乐趣的童年生活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校历史与发展现状  沐溪小学创办于1970年9月,地处沐溪工业园,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江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武江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我校的办学理念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发展,学生有未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中,我们意识到:构建符合校情并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