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打下基础。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深入践行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品格,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高度的认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和遵循的原则,然后对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路径进行分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公共英语;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范跃芳,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才能够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创造有利条件。高职院校为了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各门课程教学的优势,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公共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教学,其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呈现。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奋斗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内容,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向同行,切实发挥课程思政的潜在价值。
  一、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公共英语作为公共基础性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是历时较长、受众较广的公共课程。公共英语教学,不仅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能够为专业课学习提供有效助力。立德树人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应该切实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高度的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仁爱之心、责任与担当等优良品质。
  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高职学生会通过书刊、网络、影视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其间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西方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而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意识形成、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这些西方思想和制度内容会对高职学生的道德甄别及是非判断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外先进的科技和思想理念,吸收国际文化的精髓。在此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更好地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所以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是我国高职院校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原则
  为了提升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为二者的顺利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1.融合性原则。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并不是改变英语课程的属性,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课程思政理念,英语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思政意识,善于将英语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融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知识学习上升到理想信念层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与时俱进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水平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所以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有所改进。为了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实现课程思政的功能,英语教师可与思政课教师进行研究探讨,了解思政教育的最新方向和方式,然后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在专业技能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对于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而言,一样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英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意识和理念,还要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思政教育的核心精神融入实践中,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起到正向的引导。
  4.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课程思政。只有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够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潜在价值。
  三、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路径
  1.将公共英语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应该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并且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善于挖掘英语教学中各个单元主题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在强化英语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联系的过程中,不要显得过于强硬,而是要善于引导,以较为自然的方式建立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强化思政教育意识。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应用性更为明显。比如在英语教学中会涉及日常生活、生活技能、职业、东西方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英语教师可将日常生活与感恩之心、仁爱之心、责任与担当、健康向上、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感相关联,将生活技能与奋斗精神、使命感相关联,将职业与创新精神、职业精神相关联,将东西方文化与文化自信、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相关联。总之,任何一个主题都可以在无形中与思政教育关联起来。英语教师可利用这种关联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在强化英语知识学习的同时,还会自然地引入思政教育的话题,从而增强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有效性。   2.深入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并提升教学能力。英语教师是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所以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深度以及教學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成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是一个概念。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是以系统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健康的人格。而课程思政主要是在各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之一。英语教师只有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内涵,才能够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地展现课程思政的价值。为了提升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可在学校内部成立课程思政研究小组,以思政教育工作者、思政课教师以及各课程负责人为主,主要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然后对各门课程教师进行培训。英语教师在接受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拓宽知识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且随时进行优化调整,以提升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质量。
  3.调整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在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融合的背景下,应该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设计进行调整,既能够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又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思想政治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英语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教书与育人的高度统一,在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学术自由。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将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内化于心,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并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约束和引导。在英语教学设计中,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国家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社会评判是非的标准。所以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内涵嵌入教学设计中,积极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信仰者、积极的传播者和模范的践行者,最终实现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4.创新公共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了检验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效果,应该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以更加切合实际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发挥各门课程资源的教学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门课程教学进行融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所呈现的效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无法体现出课程思政的成效,所以要重新构建考核评价方式。可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运用,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等进行评价,还可将学生的反馈性报告纳入考核内容。终结性考核可采用开放性考题的方式进行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思政元素与英语知识结合的掌握状况,从而判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通过考核方式的创新,能够发现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英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度。
  四、结语
  素质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正确的人生信仰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为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提供正确的引导,在价值观和文化多元的社会中寻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企业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将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中,是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功能,应该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英语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末,并且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结合,为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公共英语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瑞琪.挖掘与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第三版)读写教程》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20-10-30.
  [2]张鑫.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10-25.
  [3]郭艺.“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0-25.
  [4]叶俊,盘华.“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20.
  [5]任红艳,王淑芳.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10-15.
  [6]王永超.“课程思政”视阈下“文化自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0-15.
其他文献
千层山活跃着一群叛匪,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经常骚扰四周的县城,诛杀贪官,开仓济民,渐渐成了气候。朝廷多次派兵征剿,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千层山地形特殊,山势呈梯子形状,从下到上共有九层,每层一道关卡,易守难攻。  除了地势险要之外,八个头领个个本领高强,号称“八大金刚”。大金刚楚中流是寨主,他本是一介书生,胸中怀有山河之气,屡试不中,索性纠集了一班武夫,落草为寇,过着无法无天逍遥自在的生活。后来,
刘畅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他没别的本事,就喜欢给人理发,而且还无师自通。打15岁起,便以此为业,走街串巷为乡亲们理发,辛辛苦苦地攒钱。终于在20岁那年,刘畅实现了愿望,去省城的美容美发学校,正规地学手艺。  省城什么都贵,学习之余,刘畅在大桥洞下摆了个摊子,给路人理发。来找他理发的大多都是穷苦人,不挑样子,只为个简单利索。可是这天,摊位前突然来了个年轻姑娘,问:“你……能帮我剪个发吗?我……
1  郭大喜当兵时是个班长,退伍后一个人在小城,当保安,做力工、装卸工,眼下正给一家快递公司送件。尽管挣钱不多,但郭大喜却愿意张罗,是一个志愿助困小分队的头。  这天,郭大喜去幸福超市送快递,前台经理柳小萌热情地打招呼:“这段时间怎么没见志愿行动啊?”  郭大喜叹了一口气,说:“关公喝酒——不怕脸红,钱有些不凑手。”  柳小萌嫣然一笑:“有人说你是装模作样搞名堂。”  郭大喜的脸一下涨得通红,急忙
【摘要】近年来,英语口语技能竞赛不断出现在各大高职院校比赛中,它不仅展现出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风采,也给指导教师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而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笔者将从英语口语技能竞赛的考查内容入手,分析高职英语口语现状,并提出三种具体的教学策略,初步探索英语口语竞赛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技能竞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思杨,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全
【摘要】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应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英语沟通交流技巧与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为自身的发展而服务,以此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针对英语学习策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展开分析。  【关键词】英语学习策略教学;大学英语;实践  【作者简介】
【摘要】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要求。基于TPACK 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教師的教学信息化素养,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框架,实现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法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TPACK; 教学共同体; 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何小香(1979-),女,浙江淳安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
【摘要】本文从电影片名的市场功能角度入手,以电影学的类型电影的经济策略为理论依据,探讨恐怖电影中文译名的相似之处,认为恐怖电影在片名翻译时借鉴前作的关键字对电影片名进行改写,意在吸引恐怖片影迷观影。本研究连接了电影学理论和翻译学两个领域,拓展了翻译学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片名翻译类型电影;恐怖电影;戏仿电影  【作者简介】田春霖(1995-),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师,
一座孤坟前,一个满脸沧桑的老人,跪了下去,磕了一个响头。  站在老人身边的小男孩,眨巴着清澈的大眼睛:“爷爷,你说最爱祖奶奶,为何她的墓碑上,没有你的名字?”  眼泪,从老人的眼窝里涌了出来,回忆的闸门,一下就打开。那是二十年前,从A市要修一条高速公路到B市,制定了两套方案。可以从来县,也可以从蒲县经过。  这条高速公路,不管从什么地方经过,蒲县的县委书记李坚都很高兴,因为来县是他的家乡,蒲县是他
【摘要】文章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具身认知的起源,内容以及具身认知分别于学习和教学的联系得出结论人类所持有的认知是具身的,是感觉知觉相互影响的成果。二语学习者应该明确认知体系,通过关注肢体语言建立认知思维。二语语言教师应了解如何运用具身认知更好地传授知识。  【关键词】具身认知理论;学习;二语教学  【作者简介】代杨(1996-),女,汉族,陕西渭南人,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
父母双双遇难时,万鲲和万鹏这对双胞胎才十二岁。家徒四壁,兄弟俩抱头痛哭。  万鲲说:“弟弟,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咱家在这深山老林,又没有足够的米面和柴禾,还是趁早找个出路吧!”  万鹏说:“爹娘都是逃到这里的难民,也没啥亲戚,咱们去投奔谁呢?对了,我听说云隐寺有位慧悲法师,武功很高,德行也好,咱们去找他吧!”  餐风饮露四五天,兄弟俩终于到了云隐寺。一见到碧眼方瞳的慧悲法师,万鲲叩头就拜:“大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