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副班主任做好育人工作的思考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an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引路人,而作为一名兼任副班主任职务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下面以转化单亲家庭性格孤僻孩子为例,思考小学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策略,希望能对相关教育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副班主任;育人工作;转化;单亲家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婚姻观念在现代与传统中不断变迁,全国各地的离婚率急剧上升,导致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孩子逐渐变得内向、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不会自我调节情绪,育人重任自然落在了正、副班主任的身上。
  一、以生为本,关心学生心理
  爱的表现形式需要班主任通过班级生活来体现,副班主任每一天都要进入班级,了解单亲家庭性格孤僻的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在正面鼓励的基础上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副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如果学生的亲子关系不和谐,副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改善不和谐关系,用爱打动他们。
  如班级里有一名姓张的同学,他父母离异之后就跟着母亲住,但母亲工作繁忙,还找了新男朋友,几乎没有时间照顾他,张同学慢慢变得情绪低落,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下滑。副班主任通过家访了解了张同学的情况后,给予他更多关怀,尝试用爱打动他。有一次,副班主任知道张同学的生日就要到了,并从他的同桌那里了解到张同学内心十分渴望有一双属于自己的运动鞋,于是副班主任就出钱给张同学买了一双运动鞋,并打电话通知他母亲,让他母亲把运动鞋交给张同学,使张同学认为这是他妈妈特意给他准备的生日礼物。收到礼物之后,张同学激动得流下了泪水,感到母亲还是很关心他,而他母亲也从这件事中意识到自己对儿子的疏忽,母子关系慢慢得到改善,张同学也在副班主任及同学们的关怀下逐渐恢复自信,各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好。
  二、弹性教育,增强育人效果
  教育要有弹性,张弛有度才能无往不胜,副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应在孩子特别是单亲孩子的心中建立弹性的能力,使其在遭遇不幸时能找到幸福感,在重压下能向往生命。因此,副班主任的育人方法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味追求立竿见影,而要有弹性,懂得循序渐进,促使单亲家庭性格孤僻孩子逐步转化,增强育人工作实效。
  如王同学性格倔强、身体瘦弱、沉默寡言,是单亲家庭,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成绩中下,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沉溺于玩手机游戏。有一次,信息技术教师发现他坐在座位上一直没有抬头,走过去才发现他在玩手机游戏,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兼任副班主任,他没有没收他的手机,而是在下课后耐心和王同学谈话,问他是不是特别喜欢玩手机游戏。他很固执,一声不吭。后来,副班主任从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入手,打破沉默的局面,王同学对副班主任说自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副班主任接着向他讲述玩游戏的害处,要求他逐渐减少玩手机游戏的时间。王同学沉默片刻之后答应副班主任自己会试一试。从那以后,王同学慢慢减少玩手机的时间,还自觉做眼保健操,副班主任肯定他的进步,并向他提出新要求,最终不仅王同学主动把手机交给副班主任保管,班里其他学生也对他表示佩服,纷纷交出手机,上课认真听讲。
  三、育人得法,带动学生转化
  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班级环境、班风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性格孤僻孩子的发展,师生之情、同学友情都不可或缺。因此,副班主任在对单亲家庭孩子开展育人工作时应得法,不仅要构建温暖、和谐的班集体,还要积极营造和睦的氛围,用科学的育人方法带动单亲家庭性格孤僻孩子成功转化。
  副班主任与单亲家庭孩子谈话时要重视两点:一是谈话要得法,要按照单亲家庭孩子的个性特征及差异正确选择谈话的方式,即谈话要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自尊心极强、性格孤僻内向的孩子要选择温和的谈话方式;对自我意识较差、脾气不好的单亲家庭孩子要选择商讨式的谈话方式,促使孩子们能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二是在指出单亲家庭孩子的不足、缺点时要得法,因为每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副班主任指出这些不足的方法要巧妙,用赞扬代替批评是最佳的选择之一。即副班主任可巧妙运用单亲家庭孩子的某一个长处来帮助其他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尽可能少使用但是的句式,多使用假设性的对话方式。试想一下,当副班主任在批评单亲家庭孩子时先选择赞扬的方法,紧接着就用但是来一个大转折,孩子一听就会很反感,不但无法发挥批评作用,还会否定之前的赞扬;反之,如果副班主任用“如果……那么……”,孩子接受起来就更容易。另外,某一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孤僻的缺点并非他独有,而是班级的部分学生共有的,此时副班主任要利用该名单亲家庭孩子的典型案例,通过适当的育人方法指出每一名单亲家庭孩子的缺点,从而带动一批孩子积极转化。
  四、结语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一名副班主任,理应担负起对单亲家庭性格孤僻孩子教育的责任,消除对他们的偏见,逐渐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育人手段帮助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参考文献
  [1]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5(27).
  [2]买买提·斯拉木.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赤子(上中旬),2015(08).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沙溪小学田径队投掷组18名学生进行PNF牵张法在小学垒球投掷训练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NF牵张法能够显著提高肩关节、腕关节的柔韧素质,能够显著提高投手投出球的初速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投掷垒球的成绩。  【关键词】PNF牵张法;柔韧素质;垒球  投掷垒球是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三年级以上的主要教材,又是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
【摘 要】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们有效地记忆单词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思维的基本方法的角度,研究形象思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英语单词的记忆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形象思维;有效记忆  近年来,外语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思维是构成一切学习活动的最重要因素,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能力的
摘 要: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重要意义及实现路径,提出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引导职能,激发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通过高校的管理、激励机制增强大学生体验认同的途径,使大学生在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两个方面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理论自觉; 行为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
【摘 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以“上品教化”教育理念为指导,着力推进“岭南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和培育具有钟村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以特色项目为基础,以特色课程为载体,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走“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全方位打造有内涵、高质量的“钟秀教育”特色学校。  【关键词】钟秀教育;特色教育;校园文化  一、“植根岭南,灵秀成长”的钟秀教育内涵  1
【摘 要】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化的图式呈现方式比抽象符号的叙述方式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言语叙述虽然能较确切地阐明知识的内涵,但当传递较复杂的知识时,学生往往无法由线性的言语叙述建构起对知识的非线性理解,而图式却有助于简化复杂关系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梳理和运用,并且构建图表的过程能让学生生动地、直观地表示数学知识面、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并学会应用。  【关键词】图表;小
【摘 要】依托科技主题探究活动,着力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科技主题探究活动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科技社团活动,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潜力的“种子学生”;二是科技制作活动,鼓励全员参与;三是科技展示活动,通过搭建平台,在媒体上和学生间宣传和表彰脱颖而出的“创意小达人”,使“人人都想做明星,人人都能做明星”,由此来引导学生以自信为基、以兴趣为师,在创新的海洋里自由徜徉!  【关键词
【摘 要】分享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中年级课堂教学的新方式。结合小学三年级英语分享阅读课案例,探索小学英语分享阅读的方法,提出了利用分享阅读能有效培养小学生英语初步阅读能力的观点。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享阅读;教学案例  一、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Shared Reading)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孩子逐渐学会独立阅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不以
【摘 要】教学所面对的是学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方式,往往超出课堂设计,教师只有拥有教学智慧才能演绎精彩课堂。小学品德课教师要擅长运用教学智慧,培育智慧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教学智慧;小学品德与社会;精彩课堂  没有人会否认“智慧的教育能培养出智慧的人,智慧的教学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课堂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以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发展性评价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态度,激发对知识的渴求,释放学生内在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评价;教育;可持续发展  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学目标,理所当然地追求“人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人”应包含“学生”与“教师”两种对象,“人的可持续发展”应为学生与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开展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为孩子营造了更加和谐、融洽、优美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设张扬个性、自主发展的空间,也让学生在鲜活灵动的班级文化中扬起快乐的风帆。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特色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