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感训练,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和吕淑湘都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叶老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因此,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据多年执教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语感的。
  一、加强朗读训练,把握语感内涵。
  一篇文章经过初读、精读、复读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再反复诵读,细心品味,这就是感情朗读。
  1、想象朗读,入情入境。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而想象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中描写的艺术形象,产生“内心视像”,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情上达到与作者共鸣。如教学《月光曲》一文,在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创作乐曲的意境一段时,用平缓、柔和的语调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再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万物披纱,四周是那般幽静。在这境界中,贝多芬手抚琴键,音符似潺潺流水,又如瑟瑟秋风,倾诉着人世间的真诚与善良,贫穷与希望……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从而领会乐曲旋律的迭宕起伏,由此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2、表情朗读,体验情感。表情朗读能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深化认识。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深厚的记叙文,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深沉悲痛,哀婉缓抑的语调进行表情朗读,将当时那种巨星损落,天安门广场人民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肠断心碎、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品词析句法,训练领悟语感
  课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要以点拨和剖析的方法,使抽象的词语或句子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一词不仅是个句子的中心句,还是全文的贯通点,此时,我就紧抓这个中心词,启发学生站在鲁迅侄女的位置上,发出同样的疑问,并以“谈《水浒》、谈‘碰壁’、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这四件事,领悟到伯父受到“爱戴”是因为他学习认真,对旧社会的痛恨及对人民的热爱,感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格。又如教《苦柚》一文中老华侨对小姑娘说:“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甜的。”教师提出:为什么苦柚子会变甜?经过思考,学生不难理解:小姑娘善良诚实,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崇高品质,老华侨深受感动,所以内心倍感甜蜜。
  三、抓住精彩片断,增强语感训练
  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写得很精彩的片断,这些片断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引人入胜,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概括,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林海》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短点儿的……”《凡卡》中描写乡村夜晚的美景:“天气真好,睛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月光曲》中描写茅屋内清幽的氛围:“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让学生精读、诵读这些片断,揣摩与品味语言,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的文章中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四、把握语感功能,促使整体感知
  语感具有直觉性感受和想象性感受功能。善于运用语感功能可以使学生愉快掌握故事梗概,达到整体感知。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我根据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首先,弄清楚借尾巴的起因、结果,然后根据课文反复运用相同句式的表现手法,借助三次借尾巴的经过,抓住“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说明鱼、牛和燕子尾巴的特点和用途。最后在直觉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造想象,凭借对话,抓住“姐姐、伯伯、阿姨”等称呼,突出体会“您”、“告别”等礼貌用语道出小壁虎的委屈、伤心、焦急的心及心理变化过程进行对话训练。通过这三个步骤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故事的内容,而且还领悟到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五、贴近现实生活,培养语感的敏锐性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要求語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推敲,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显然,要贴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用语言能力,把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源泉”。因为感知不是目的,贴近生活、运用实践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我引导学生回忆想象:有时,当热气腾腾的开水倒在手上,你会怎么样?当烧红的铁铲掉在衣服上,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现在不是热气腾腾的开水,也不是烧红的铁铲,而是比它们不知烫多少倍的熊熊烈火燃烧着邱少云的肉体,想象一下,那该是多么难以忍受的痛苦呀!接着,我抓住描写的语言,引导学生再造想象,想象在烈火包围着的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再造想象的形象,表达自己对形象的理解。然后,再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唤起学生鲜明的视觉形象。
  总之,语感训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读文而入情,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课堂教学是培养语感训练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注重了语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朱敏,女,小学高级,本科,安徽省灵璧县灵西中心校;
  刘兵,男,小学一级,本科,安徽省灵璧县灵城镇界沟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对学生这一生命群体人文的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一、教学过程的变化  整个课堂教学呈现鲜明的块状结构。“采访前”的内容通过“读——说”的方式来了解、体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2.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3.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以及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形式,引导认识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了解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同学们珍爱生命的意识。 
【摘 要】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高中学生在篮球场上玩打篮球,他们投入热情很高,在玩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作也很有想象力。但这些有想象力的动作的后面,往往看到的是他们对篮球失控,有的时候是在同伴的干扰下,很多的时候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控制不住球。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篮球的基本功不扎实。运球是篮球运动中的基本功,如果这项基本功不扎实,那么在打篮球时就不能有效控制篮球,难以在激烈的比赛中同对方进行对抗。因此,篮
【摘要】在“教学做”这一思想指导下,陶先生一直宣传和推广“教学法”,批判传统的“教授法”。他把兴趣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究学习,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变历史学科在学生眼中“考前背背就能过关”“高中历史课无趣枯燥”的负面印象。  【关键词】“教学做”学习兴趣教学实践  在“教学做”这一思想指导下,陶先生一直宣传和推广“
人言:商场如战场。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教育机构此起彼伏,从巨人集团的"一枝独秀",变成巨人、龙文、北大青鸟三分天下,从三分天下变成学大、新东方、学而思等群雄逐鹿。教育品牌一个一个如雨后春笋,先后崛起。  在持久的竞争中,各个机构的推广方式也江郎才尽。发传单、打电话、委托公立学校老师推荐培训学校......电话打到咨询老师心理受伤。  不仅如此,大锅饭似的教育,却越来越凸显出劣势。教育只站在
与名师的课堂教学相比,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出现下列情况: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兴奋点。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  教学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语言艺术。因为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快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娓娓到来的语言,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抑扬顿挫的语调,能够时刻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语言
【摘 要】本文基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视角,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和经验,分析英语课堂问答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问答式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同时也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 问答 教学策略  问答作为英语课堂中最普通的一种
小A,男,四年级学生,开学第一次上信息课,我就开始注意他了,安排上机座位时,他应该是在中间位置的,但他却乘我不注意,换到角落里坐了下来。  上课时,我在上面讲word的基本操作,全班同学都在听我讲解,就他眼睛听着显示器,手握鼠标不停的点击着,我用广播软件监视发现他在玩网络游戏。我走到他面前批评了他,他关闭了窗口,但不一会儿,他又情不自禁的玩了起来,并且时时提防着我,看我走了过去,立刻关了窗口,假装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离不开思维的发展。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既重视发展儿童语言,也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产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的新需要,这种需要与原有的思维水平构成了矛盾,矛盾的
从教五年,对语文教学我还是个新手,但是在每天的教学实践中我总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为什么有时候从一开始到结束整堂课都非常紧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而有时候一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都觉得很累疲惫,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带着这一困惑,我分别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访谈,最后发现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对一节语文课感兴趣与否有很大一部原因取决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而这恰恰是我忽略的地方。也许很多老师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