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并不是一项容易干的活。给一个题目或一段材料,让学生审题写作,教师讲解例文等,传统作文指导方法不外乎这几个套路。从小学刚一接触作文到初中、高中,作文指导方法机械而缺乏生趣,致使学生视作文为难以攀登的峭壁悬崖。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逐步推动语文课程新资源的前进,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发挥自身潜力,寻找新的路径。
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一药引: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来源于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的“夫缀文成功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怎么解释呢?接照笔者的理解,这句话诠释了写作者和观文者的关系。写作者将思想情感人生观价值观以隐晦的方式融入文字中,而观文者则如抽丝剥茧一样,将文字隐含着的写作者之“情”之“义”寻找出来,从而得到自己的领悟。
写作者以“情”为写之基础,而观文者则以“情”为续之前提。
为什么在语文教学要学生阅读那么多的名著及名家作品,这是要学生从阅读中得到属于自己个人的体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语法教学、文言文教学等归根结底是为了作文教学服务的,读一篇课文,让学生披文入情,是激发学生作文灵感之重要药引。
笔者选取了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作为本月作文教学循环周期的精读课文。
师:本课题目为《谈生命》,那么课文是否开篇便点题“生命是什么”。
生:不是,作者写的是“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是什么”。
师:为什么作者这样写?
生1:生命是一个深奥的概念,佛说一花一世界,世界万物皆有生命,而一朵花,一滴水,一粒沙即使渺小,但所代表的涵义却远远不能用语言来描述,我认为作者这样开篇很真实,让人信服。
生2:作者并不直接说“生命是什么”,而是讲写“生命像什么”,少了一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读来多了一种亲切感。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篇文章的开篇告诉我们作文之道贵在“诚”。有哪一位同学结合本课开篇和刚才同学的回答解释一下这个“诚”字的意思。
生3:我觉得这个“诚”应解释为“诚恳”、“真诚”。这启示我们写作所应持有的一种的态度。
师:说得很好!不过,老师倒觉得,时代潮流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向前,文字也是这样,只有不停地注入新的元素,我们的写作才有意义,所以我想请同学挑战一下冰心先生,给这篇课文改一个开篇。
生A:生命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对于生命的认识,古往今来许多圣人贤者都发出了诸多感慨。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哲学家柏拉图更是说到了:“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对于渺小如我等来说,生命又代表了什么呢?
生B:生命是什么?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何要追寻生命的起源?石缝里的一棵小树,一支含苞的花骨朵,一只死虫的尸体,一粒沙子……这些都是生命吗?而我们又能从“生命”的探寻中获得什么?
师:刚才两位同学写出了自己的《谈生命》开端。同学们觉得怎样?
生C:A同学举出了名言名句作为例证,多了说服力。B同学以递进句作为开端,吸引了阅读的欲望。但总觉得和冰心先生的开端比少了一些什么。
教师和学生讨论,大家在争辩中明白了冰心先生的《谈生命》开端具有的简洁美和别具匠心的思考方式。
这一节的作文示例课让学生明白了“披文入情”的涵义。何为“入情”?就是指一种角色代入。举个例子,如果作者所创造的字是一片浩瀚的海洋,而学生不妨为游鱼,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方始为“悟”。
二药方:新鲜、独特、有趣的电影写作法。
对于善写作者来说写作是乐事,但对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来说作文是桩苦差事。他们创作出来的文章,不仅老师不愿意看,连他们自己也觉得粗制滥造,应付了事。为何现在我们的学生都如此惧怕作文?答案不外乎“写了十几年什么新意都没有了”或是“不知道怎样写”。
究竟作文课要如何引导才能成为治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药呢?
将优秀影视剧当作生动教材,让学生一边观看电影,一边学习写作。学生脑子里存贮了一定数量的情节桥段,在不断的深入探讨中,对写作叙事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不妨将一部电影看作一篇恢宏的“大作文”,教师予以分解指导。
首先,我挑出七部影片,选取学生投票率最高的《拯救大兵瑞恩》作为影片作文教学的示范。
观看影片布置在课后进行,我在课前布置了四项任务。第一,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故事情节;第二,记下令人感动或者触动的瞬间画面;第三,找出精彩的有哲理的对白;第四,在观看影片至三分之一时找出自己最有冲动想写一写的电影人物,仔细地观察他(她)。
师:昨天大家都看了这部电影吗?老师还接到了一位家长的来电,她忧心忡忡地责问老师昨天她儿子一进门大就摆大摇地去开了电脑,说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看电影!
众生笑,七嘴八舌地回应:还不是吗,我妈管我可严了,但一听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没辙了,老师谢谢你啊,让我们享受了两个多小时的美妙时光,不用揪着心做作业的感受可美了。
师:哪一位同学来简单讲一讲这部影片的大概内容。
生:这是一部热血的电影!故事情节曲折而催人泪下,描绘了诺曼底登陆战后,一位工作人员发现瑞恩的家庭中四个兄弟已有三个相继阵亡,而唯一幸存的儿子瑞恩空降兵仍在诺曼底战区工作,米勒中尉受命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瑞恩,希望找到瑞恩,把他送回母亲身边,八人小分队在艰难的搜寻中从质疑不理解到英勇投入战争中,卡帕左、韦伊云、梅利西、拉宾、米勒相继死去。这是一个惨烈的故事,但同时也是一曲人性的赞歌!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他用了不到两百字概括出了全部梗概,他是抓住了人物、情节这两个重要因素。这告诉了我们写作文,特别是记叙文,就应该在文中设立鲜明的、有血肉的人物形象以及曲折感人的情节。哪些同学来讲一讲打动你心灵的情节。
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一药引: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来源于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的“夫缀文成功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怎么解释呢?接照笔者的理解,这句话诠释了写作者和观文者的关系。写作者将思想情感人生观价值观以隐晦的方式融入文字中,而观文者则如抽丝剥茧一样,将文字隐含着的写作者之“情”之“义”寻找出来,从而得到自己的领悟。
写作者以“情”为写之基础,而观文者则以“情”为续之前提。
为什么在语文教学要学生阅读那么多的名著及名家作品,这是要学生从阅读中得到属于自己个人的体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语法教学、文言文教学等归根结底是为了作文教学服务的,读一篇课文,让学生披文入情,是激发学生作文灵感之重要药引。
笔者选取了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作为本月作文教学循环周期的精读课文。
师:本课题目为《谈生命》,那么课文是否开篇便点题“生命是什么”。
生:不是,作者写的是“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是什么”。
师:为什么作者这样写?
生1:生命是一个深奥的概念,佛说一花一世界,世界万物皆有生命,而一朵花,一滴水,一粒沙即使渺小,但所代表的涵义却远远不能用语言来描述,我认为作者这样开篇很真实,让人信服。
生2:作者并不直接说“生命是什么”,而是讲写“生命像什么”,少了一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读来多了一种亲切感。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篇文章的开篇告诉我们作文之道贵在“诚”。有哪一位同学结合本课开篇和刚才同学的回答解释一下这个“诚”字的意思。
生3:我觉得这个“诚”应解释为“诚恳”、“真诚”。这启示我们写作所应持有的一种的态度。
师:说得很好!不过,老师倒觉得,时代潮流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向前,文字也是这样,只有不停地注入新的元素,我们的写作才有意义,所以我想请同学挑战一下冰心先生,给这篇课文改一个开篇。
生A:生命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对于生命的认识,古往今来许多圣人贤者都发出了诸多感慨。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哲学家柏拉图更是说到了:“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对于渺小如我等来说,生命又代表了什么呢?
生B:生命是什么?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何要追寻生命的起源?石缝里的一棵小树,一支含苞的花骨朵,一只死虫的尸体,一粒沙子……这些都是生命吗?而我们又能从“生命”的探寻中获得什么?
师:刚才两位同学写出了自己的《谈生命》开端。同学们觉得怎样?
生C:A同学举出了名言名句作为例证,多了说服力。B同学以递进句作为开端,吸引了阅读的欲望。但总觉得和冰心先生的开端比少了一些什么。
教师和学生讨论,大家在争辩中明白了冰心先生的《谈生命》开端具有的简洁美和别具匠心的思考方式。
这一节的作文示例课让学生明白了“披文入情”的涵义。何为“入情”?就是指一种角色代入。举个例子,如果作者所创造的字是一片浩瀚的海洋,而学生不妨为游鱼,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方始为“悟”。
二药方:新鲜、独特、有趣的电影写作法。
对于善写作者来说写作是乐事,但对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来说作文是桩苦差事。他们创作出来的文章,不仅老师不愿意看,连他们自己也觉得粗制滥造,应付了事。为何现在我们的学生都如此惧怕作文?答案不外乎“写了十几年什么新意都没有了”或是“不知道怎样写”。
究竟作文课要如何引导才能成为治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药呢?
将优秀影视剧当作生动教材,让学生一边观看电影,一边学习写作。学生脑子里存贮了一定数量的情节桥段,在不断的深入探讨中,对写作叙事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不妨将一部电影看作一篇恢宏的“大作文”,教师予以分解指导。
首先,我挑出七部影片,选取学生投票率最高的《拯救大兵瑞恩》作为影片作文教学的示范。
观看影片布置在课后进行,我在课前布置了四项任务。第一,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故事情节;第二,记下令人感动或者触动的瞬间画面;第三,找出精彩的有哲理的对白;第四,在观看影片至三分之一时找出自己最有冲动想写一写的电影人物,仔细地观察他(她)。
师:昨天大家都看了这部电影吗?老师还接到了一位家长的来电,她忧心忡忡地责问老师昨天她儿子一进门大就摆大摇地去开了电脑,说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看电影!
众生笑,七嘴八舌地回应:还不是吗,我妈管我可严了,但一听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没辙了,老师谢谢你啊,让我们享受了两个多小时的美妙时光,不用揪着心做作业的感受可美了。
师:哪一位同学来简单讲一讲这部影片的大概内容。
生:这是一部热血的电影!故事情节曲折而催人泪下,描绘了诺曼底登陆战后,一位工作人员发现瑞恩的家庭中四个兄弟已有三个相继阵亡,而唯一幸存的儿子瑞恩空降兵仍在诺曼底战区工作,米勒中尉受命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瑞恩,希望找到瑞恩,把他送回母亲身边,八人小分队在艰难的搜寻中从质疑不理解到英勇投入战争中,卡帕左、韦伊云、梅利西、拉宾、米勒相继死去。这是一个惨烈的故事,但同时也是一曲人性的赞歌!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他用了不到两百字概括出了全部梗概,他是抓住了人物、情节这两个重要因素。这告诉了我们写作文,特别是记叙文,就应该在文中设立鲜明的、有血肉的人物形象以及曲折感人的情节。哪些同学来讲一讲打动你心灵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