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入至关重要,导入得体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取得成效,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的导入是学生对新知识渴望的导火线。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下面,就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趣事导入
现在的学生接触的都是很潮流的事物,教师要想在新课导入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趣事导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整合现在社会中流行的元素,将它们融入到数学问题中来。这样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始终都有饱满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在上“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首先我跟大家一起谈论春晚中的魔术大师刘谦,谈到刘谦的魔术“读心术”,大家都认为很神奇。于是我跟大家说:“老师也来个读心术表演。让学生从1~10这几个数字中选择一个数,而且不能告诉别人。”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个数乘3,所得的积加9,得到的和除以3,再减去原先想的那个数,算出得数。过了一会儿,我问道:“大家算出的得数是3,对不对?”顿时,学生们发出一阵阵“啧啧”的惊叹声,他们都被我这个“魔术师”高超的技艺折服了。接着我又追问:“你们现在任意取个数按上面的步骤再来算出数。”我就点了几个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取得什么数,那时他们把数都取得很大,但是我都告诉他们答案“3”,这下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我调动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理。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带着学生一起去见证了奇迹。学生被趣事吸引,更为趣事中的问题所激动,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教师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情感,按照情感转移原理,课前导入过程,有位教学上的前辈说过师先入情,然后再动情、析情、移情,师生情感的流通与心灵交换使我的数学课情景交融。
课前,我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或者唱唱歌,把自己定位于同学们中的一员,与他们手拉手、心贴心,当我再进行授课时,就会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对老师的喜爱,他们的心已经被刚刚快乐的气氛所感染,整堂课他们都会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渐入情境。
二、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并且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例如,在教学“绝对值”时,可设置如下情景:在学校地图上指出四个地方要四个学生从这四个地方出发去校门口集中。问:四个人到校门口的距离相等吗?他们的方向会影响距离的长度吗?这样引入,紧扣“绝对值”的意义,也降低了本堂课的教学难度。
三、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也是教师设“疑”的最重要环节。由对水位线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教师座位的观察导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不同比例的中国地图导入了图形的相似,等等。总之,数学课有一个好的开始将会最大地服务整节课。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单独存在的,整个课堂教学应前后呼应。
四、类比导入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例如在教授“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时候,类比我们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得出新的知识。因此,在新课导入时,视教材内容采用类比的方法,是很好的导入教学的方式。
在导入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①课堂导入的科学性。在时间上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过短没有效果,过长就显得冗长。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课堂导入是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课堂导入的灵活性。教师应对教材的不同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即便是同一个教材、同一个内容,课堂导入也要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异,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顾启发性。③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
下面,就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趣事导入
现在的学生接触的都是很潮流的事物,教师要想在新课导入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趣事导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整合现在社会中流行的元素,将它们融入到数学问题中来。这样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始终都有饱满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在上“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首先我跟大家一起谈论春晚中的魔术大师刘谦,谈到刘谦的魔术“读心术”,大家都认为很神奇。于是我跟大家说:“老师也来个读心术表演。让学生从1~10这几个数字中选择一个数,而且不能告诉别人。”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个数乘3,所得的积加9,得到的和除以3,再减去原先想的那个数,算出得数。过了一会儿,我问道:“大家算出的得数是3,对不对?”顿时,学生们发出一阵阵“啧啧”的惊叹声,他们都被我这个“魔术师”高超的技艺折服了。接着我又追问:“你们现在任意取个数按上面的步骤再来算出数。”我就点了几个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取得什么数,那时他们把数都取得很大,但是我都告诉他们答案“3”,这下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我调动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理。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带着学生一起去见证了奇迹。学生被趣事吸引,更为趣事中的问题所激动,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教师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情感,按照情感转移原理,课前导入过程,有位教学上的前辈说过师先入情,然后再动情、析情、移情,师生情感的流通与心灵交换使我的数学课情景交融。
课前,我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或者唱唱歌,把自己定位于同学们中的一员,与他们手拉手、心贴心,当我再进行授课时,就会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对老师的喜爱,他们的心已经被刚刚快乐的气氛所感染,整堂课他们都会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渐入情境。
二、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数学
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并且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例如,在教学“绝对值”时,可设置如下情景:在学校地图上指出四个地方要四个学生从这四个地方出发去校门口集中。问:四个人到校门口的距离相等吗?他们的方向会影响距离的长度吗?这样引入,紧扣“绝对值”的意义,也降低了本堂课的教学难度。
三、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也是教师设“疑”的最重要环节。由对水位线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教师座位的观察导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不同比例的中国地图导入了图形的相似,等等。总之,数学课有一个好的开始将会最大地服务整节课。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单独存在的,整个课堂教学应前后呼应。
四、类比导入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例如在教授“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时候,类比我们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得出新的知识。因此,在新课导入时,视教材内容采用类比的方法,是很好的导入教学的方式。
在导入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①课堂导入的科学性。在时间上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过短没有效果,过长就显得冗长。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课堂导入是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课堂导入的灵活性。教师应对教材的不同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即便是同一个教材、同一个内容,课堂导入也要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异,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顾启发性。③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