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前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培养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而“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教学观点的确定,使培养学习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成为外语教学界的共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者的自主性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并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和使用者。然而,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已无存在的必要,把自主学习理解成“自学”是对自主学习的一种曲解,自主学习只是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就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作一些探讨。
  
  二 自主学习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这些自主学习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性的问题,研究者们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讨。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是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识别学习内容和进程、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监督学习进程的自主决定的过程。Littlewood(1999)将自主学习划分为两个层次上的管理——主动性自主(proacfive autonomy)和反应性自主(reactiveautonomy)。在主动性自主中,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评价自己所学的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反应性自主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主动性自主确立的目标而自主地收集资源的过程。
  国内的研究者对自主学习概念的认识与国外同行基本一致,单志艳(2004)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地计划、监控、评价和调整的过程”。韩清林(2005)则从学习者个人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笔者认为,学习者要达到真正的学习自主,应该具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认识、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对学习负责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调整、自我评价的能力。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指导、同伴的认可与支持、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充足的学习资源。
  
  三 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新角色
  
  在自主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作用不是减轻了,而是增强了,并呈现出多样化和创造性等特点。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发展以下能力:确定学习目标,选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
  
  1 倡导者
  英语教师首先是自主创新学习观的积极倡导者。他们应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介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同学转变学习观念。因为他们不了解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课程设置,难以适应其过渡期。教师应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在学习中应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师要帮助他们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性学习,即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观念转变。
  
  2 顾问和分析师
  自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然面临众多的选择,而有些选择是学习者很难做出的。教师作为顾问和分析师这一角色应伴随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时,帮助其选取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内容,让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技巧和策略,然后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教师在学生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阶段总结和评估等方面予以帮助、分析并提出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3 培训者
  由于不少学生缺乏学习技巧,因此,对学生实行学习技巧的传授和培训很有必要。开办介绍学习方法的讲座;请学生和非英语专业的老师中英语学习的佼佼者与同学们座谈英语学习的方法和体会;给学生摘录复印期刊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名家论要”;选择一套根据这一思路编写的教材,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语境和作业练习将学习策略和技巧的传授穿插于语言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单词记忆、听力理解和阅读速度等方面)自选材料进行专门训练。除了在课堂上进行集体培训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对适合个人学习策略的选择,鼓励学生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技巧。
  
  4 评估者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可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听写、提问、抽查作业、组织单元测试和针对词汇、语法结构、听力和阅读等方面的专项考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通过面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帮助分析不足之处。教师的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作为评估者,酌情考虑增加平时成绩在综合评估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保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包括学习初期的水平测评、监控进步过程、同学互评等。
  
  5 情感的支持者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它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一面。在自主学习环境下,学生是否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动机,是否积极地准备自己的学习并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是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测试、修正和评价,是否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取正确的外部信息,将是自主学习者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面情绪引起警觉,扮演好情感支持者的角色,利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立以情感沟通为核心的教学交往,形成师生双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融。
  
  6 学习者
  正因为教师必须充当以上众多角色,教师才更有必要加强学习以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Widdowson(1990)一向认为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一个“职业”(profession),是一项旁人无法替代的工作。对于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已有过很多阐述,这里不作赘述。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外语教师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操作,自主学习材料的选择、编写和提供方式,自主学习的管理和评价手段,自主学习者的培训方法和实际操作。
  
  三 英语教师实现角色调整的条件和途径
  
  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需要成为倡导者、顾问和分析师、培训者、评估者、情感的支持者和学习者。但教师实现自身的角色调整需要一定的条件和途径。
  
  1 正确区分自主学习与自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自主学习是一个概念,它是一个系统范畴,不是学生的单个行为,它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指导。自学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如果把自主学习简单等同于自学,就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就会错误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自身首先要弄明白二者的区别,而且还要向学生做出说明。
  
  2 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课堂主动权要适当转移
  自主学习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不能用主导完全代替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问、讲、练、表演等参与教学的机会,以促进彼此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教学的中心从“教”转向“学”,要让学生自主承担学习的责任,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参与输出的过程,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找出对策,以及对学习者实施实习策略的训练。
  
  4 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必然要求具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具体来讲,应该有丰富的可供师生充分利用的学习资源,如自主学习中心、网络资源库、网络教室、英语音像资料、有线电视(如CCTV-9)、英语报刊杂志。同时,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要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纽带、以丰富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如英语角、角色扮演)为保证。
  
  四 启示
  
  外语教学重心的转换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减少,相反,这种转移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自身的素质需要提高,比如,除了外语专业知识外,他们应具有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同时应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技能,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使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充当他们的学习伙伴,对他们的观点和建议持开放的态度,全力支持他们的创造性,引导并鼓励他们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活动。总之,要实现从“教”到“学”的重心转移,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尊重学生的需求与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社会造就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其他文献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新兴的一种办学模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学校唯有提高办学质量,才能生存和发展。办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又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作为西方重要的激励理论之一,为独立学院的师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一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内涵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工作和人的性质》一书
目的1、比较母体血与胎儿脐带血中磷脂转运蛋白(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PLTP)的含量及活性变化,初步探讨磷脂转运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mellitus,GDM)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德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所应遵守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青年教师是高师院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在目前的形势下,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高其师德、师风修养,已是摆在高师院校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和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 高师院校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证明,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必要性和优越性。在教育领域中,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人性化管理逐渐为学者和社会各阶层所认同。教学管理的对象是人,但通常我们没有真正地把人当作“人”来看待,而是当作物品来管理,人文关怀应当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精神所在。    一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现状与缺陷    (一)大学教学管理制度  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建立稳定
一 民族传统体育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    1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加快民族传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当前,全面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最大障碍是一些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实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转变思想,更新体育教育理念,提高对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人口素质的角度,强化学校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素质教育的重
目的:通过磷酸肌酸钠和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两药联用与磷酸肌酸钠单药使用和非用药患者术后心肌酶谱和心功能情况的对比研究,以证明外源性磷酸肌酸和二丁酰环磷腺苷是否具有协同
当前,在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中,有人或提出理性管理,或提出非理性管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提高成教办学的水平和效益,使我们的教育办得越来越好。但在现实中,作为一种管理科学,理性管理使成教管理条条框框过多,忽视了人性化和和谐求发展等在培养人的灵魂、提高人的意志力中的作用,而非理性管理又经常造成无规可遵、无章可循的局面。因而,作为学校领导在要求每一名教职员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
高校的学风,直接影响其人才培养的质量,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涵盖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风气。狭义的学风即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学风,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    一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因生源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教师队伍已经是一个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队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如何使他们成熟成长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职业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教风密切相关。良好的教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促使他们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自觉追问。青年教师要想成长为“教书育人”的“人师”,就不能
目的:通过对BRVO在不同时期进行光凝及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TA治疗,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一种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更为有效的方法。   方法:75例BRVO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