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医学专科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及根本成因展开探讨,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优化就业效果,扩充学生就业机遇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医学专科 就业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120-01
1 当前医学专科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医学专科学生在面临就业、走向工作岗位进程中往往存在消极盲目、自卑、过分依赖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就业率,令医学专科学校面临着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当前较多单位在招聘人才进程中均以本科以上学历作为面试要求,更加令专科学生就业心理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们无法积极争取机会,仅能悲观或消极的面对,在择业求职中欠缺主动积极性,并常常错失良机,无法正确对待就业社会现状与问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自暴自弃、不战而败,进一步令医学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当前,较多医学专科生为一味的成功就业倾尽全力通过自学考试争取获得本科文凭,因而将较多学习经历放在通过考试层面,却忽略了对医学专业的认真学习,加之医学技术知识具有较快的发展更新速度,对行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标准要求,因而令这些无法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的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在择业中一些学生难免会心浮气躁,在面对各种机会时不知如何取舍、科学选择,而是盲目从众,无法顺利的实现就业目标。另外当前还有一些医学专科学生将就业希望过多的寄托在学校与家长身上,这与独生子女的生活学习阶段中养成的依赖习惯密切相关,在父母的过渡庇护下他们更加习惯于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因而在就业进程中也往往过多依赖父母,在校期间不能主动积极的认真学习,无法掌握精专的专业技能,在毕业后则较难实现顺利就业目标。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成功就业,然而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却较难适应工作进度,胜任职业岗位。还有一些医学专科学生存在普遍的攀比心理,他们不断的同本科生、研究生进行衡量比较,无法正视自身现状,而是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希望获取与本科生、研究生相同水平等级的工资待遇,这样一来势必令就业之路过于狭窄。
2 导致医学专科学生存在就业问题的根本成因
分析导致医学专科学生存在就业问题的原因可从社会、家庭、学生自身等层面出发,首先在社会层面由于高校连年扩招,令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则向着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加之人事制度的持续改革进一步给广大专科学生实践就业蒙上了阴影,令其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而用人单位对学生学历层次的注重、一味的追求人才高学历则令医学专业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从学生自身层面来讲,当前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其具有较差的自理能力,在专业、文化等层面则同本科生存在现实差距,加之其欠缺社会经验,无法充分认识当前社会形势,评估自身不当,因而较易形成自卑与自负的就业心理,常常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因而经常受到社会现实的打击。而一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医学专科学生则相反对自身能力与素质过低评价,不能勇于自我推销,而是在应聘过程中唯唯诺诺、不善于展示才华,令应聘之路很难顺利,而是充满了坎坷。较多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学生过分溺爱,令其在医学专科学习中过分自由,无拘无束,不能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无法做足就业前的充分准备,同时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3 医学专科学生良好就业科学策略
3.1 学生应正确树立就业观
为科学解决医学专科学生现实就业问题,其自身应勇于接受现实,合理调整就业目标,做好思想准备,不应本着一次到位的就业想法,而是应通过不断的自身素质、能力提升在一边就业中一边择业,而后勇于创业。同时医学专科学生应全面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生存能力,正当促进职业流动,进而不断实现自我目标价值。另外,国家相关政策应致力于将贫困西部地区作为经济发展重点,为专科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医学专科学生的职业发展。
3.2 合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优化就业效果
医学专科学生就业工作是学校核心工作,同时也是其开展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因此医学专科学校应科学重视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工作,为其营造宽松就业环境。同时医学专科学校应完善就业指导管理机构建设,各院系则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就业工作的全面负责,成立工作小组、构建教师整体参与的立体化、多层次就业工作网络及模式。同时医学专科学校应优化扩展就业实践渠道,在物力、人力与财力层面给予一定倾斜,科学考量毕业生从事就业工作现实需求。为全面提升就业率,医学专科学校应合理设置专项就业基金,依据医学专业实践性强、学科种类众多、具有一定综合交叉性的现实特征合理在每年年初制定就业目标,同时在年末依据完成就业指标状况对各系实施就业奖励,全面激发各系开展就业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医学专科教师应将学生就业工作视为自身的一种固有职责,寻求一切机会为毕业生推荐适宜的工作岗位,通过上下同心、积极配合、层层落实,营造良好的医学专科学校就业效果,并切实提升学生就业率。
3.3 扩充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机遇
伴随社会医疗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生命科学的逐步发展与社会大众健康水平的优化,当前医疗行业正需要大批量的人才从事卫生服务、科学研究、医疗保健工作,这一点在农村医疗行业中更为明显。因此医学专科学校应全面认识,有目的培养学生熟悉医疗卫生基本制度,强化与乡镇医疗单位合作,建立定点引进人才机制,创建试点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机遇,引进他们到乡镇医疗单位、农村服务体系实习、工作。学生在下基层经受一定的实践锻炼后则可依据自身胜任能力、需求、单位推荐进行二次择业,到更需要他们的医疗工作岗位服务,发挥自身优势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专科学校面临的学生就业问题较为严峻,因此,基于现状成因分析,医学专科学校只有合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学生需求出发扩充其就业机遇,才能真正优化就业效果。同时专科学生应正确树立良好的就业观,进而在良好的就业中真正发挥自身优势价值,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琦,马维红.新形势下引导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探析[J].华夏医学,2010(5).
[2] 徐爱萍.医学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就业调查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0).
关键词:医学专科 就业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120-01
1 当前医学专科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医学专科学生在面临就业、走向工作岗位进程中往往存在消极盲目、自卑、过分依赖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就业率,令医学专科学校面临着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当前较多单位在招聘人才进程中均以本科以上学历作为面试要求,更加令专科学生就业心理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们无法积极争取机会,仅能悲观或消极的面对,在择业求职中欠缺主动积极性,并常常错失良机,无法正确对待就业社会现状与问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自暴自弃、不战而败,进一步令医学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当前,较多医学专科生为一味的成功就业倾尽全力通过自学考试争取获得本科文凭,因而将较多学习经历放在通过考试层面,却忽略了对医学专业的认真学习,加之医学技术知识具有较快的发展更新速度,对行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标准要求,因而令这些无法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的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在择业中一些学生难免会心浮气躁,在面对各种机会时不知如何取舍、科学选择,而是盲目从众,无法顺利的实现就业目标。另外当前还有一些医学专科学生将就业希望过多的寄托在学校与家长身上,这与独生子女的生活学习阶段中养成的依赖习惯密切相关,在父母的过渡庇护下他们更加习惯于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因而在就业进程中也往往过多依赖父母,在校期间不能主动积极的认真学习,无法掌握精专的专业技能,在毕业后则较难实现顺利就业目标。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成功就业,然而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却较难适应工作进度,胜任职业岗位。还有一些医学专科学生存在普遍的攀比心理,他们不断的同本科生、研究生进行衡量比较,无法正视自身现状,而是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希望获取与本科生、研究生相同水平等级的工资待遇,这样一来势必令就业之路过于狭窄。
2 导致医学专科学生存在就业问题的根本成因
分析导致医学专科学生存在就业问题的原因可从社会、家庭、学生自身等层面出发,首先在社会层面由于高校连年扩招,令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则向着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加之人事制度的持续改革进一步给广大专科学生实践就业蒙上了阴影,令其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而用人单位对学生学历层次的注重、一味的追求人才高学历则令医学专业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从学生自身层面来讲,当前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其具有较差的自理能力,在专业、文化等层面则同本科生存在现实差距,加之其欠缺社会经验,无法充分认识当前社会形势,评估自身不当,因而较易形成自卑与自负的就业心理,常常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因而经常受到社会现实的打击。而一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医学专科学生则相反对自身能力与素质过低评价,不能勇于自我推销,而是在应聘过程中唯唯诺诺、不善于展示才华,令应聘之路很难顺利,而是充满了坎坷。较多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学生过分溺爱,令其在医学专科学习中过分自由,无拘无束,不能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无法做足就业前的充分准备,同时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3 医学专科学生良好就业科学策略
3.1 学生应正确树立就业观
为科学解决医学专科学生现实就业问题,其自身应勇于接受现实,合理调整就业目标,做好思想准备,不应本着一次到位的就业想法,而是应通过不断的自身素质、能力提升在一边就业中一边择业,而后勇于创业。同时医学专科学生应全面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生存能力,正当促进职业流动,进而不断实现自我目标价值。另外,国家相关政策应致力于将贫困西部地区作为经济发展重点,为专科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医学专科学生的职业发展。
3.2 合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优化就业效果
医学专科学生就业工作是学校核心工作,同时也是其开展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因此医学专科学校应科学重视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工作,为其营造宽松就业环境。同时医学专科学校应完善就业指导管理机构建设,各院系则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就业工作的全面负责,成立工作小组、构建教师整体参与的立体化、多层次就业工作网络及模式。同时医学专科学校应优化扩展就业实践渠道,在物力、人力与财力层面给予一定倾斜,科学考量毕业生从事就业工作现实需求。为全面提升就业率,医学专科学校应合理设置专项就业基金,依据医学专业实践性强、学科种类众多、具有一定综合交叉性的现实特征合理在每年年初制定就业目标,同时在年末依据完成就业指标状况对各系实施就业奖励,全面激发各系开展就业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医学专科教师应将学生就业工作视为自身的一种固有职责,寻求一切机会为毕业生推荐适宜的工作岗位,通过上下同心、积极配合、层层落实,营造良好的医学专科学校就业效果,并切实提升学生就业率。
3.3 扩充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机遇
伴随社会医疗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生命科学的逐步发展与社会大众健康水平的优化,当前医疗行业正需要大批量的人才从事卫生服务、科学研究、医疗保健工作,这一点在农村医疗行业中更为明显。因此医学专科学校应全面认识,有目的培养学生熟悉医疗卫生基本制度,强化与乡镇医疗单位合作,建立定点引进人才机制,创建试点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机遇,引进他们到乡镇医疗单位、农村服务体系实习、工作。学生在下基层经受一定的实践锻炼后则可依据自身胜任能力、需求、单位推荐进行二次择业,到更需要他们的医疗工作岗位服务,发挥自身优势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专科学校面临的学生就业问题较为严峻,因此,基于现状成因分析,医学专科学校只有合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学生需求出发扩充其就业机遇,才能真正优化就业效果。同时专科学生应正确树立良好的就业观,进而在良好的就业中真正发挥自身优势价值,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琦,马维红.新形势下引导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探析[J].华夏医学,2010(5).
[2] 徐爱萍.医学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就业调查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