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

来源 :青春期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中小学生的假期很多,全年放假累计约为14周;暑假6周,春假、秋假、寒假各2周,其余节日放假累计2周。尤其是每年4月开始,春假、各种宗教节日接踵而来,几乎每隔一周就會赶上节假日。那么德国中小学生是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假期呢?德国父母是如何帮助孩子安排一个充实而快乐的假期呢?
  重视亲子陪伴的假期
  德国人很重视度假,他们每年至少有20天的法定带薪休假时间,父母们通常都会选择在假期带着孩子一起去度假。根据德国休假和旅行研究会的调查,2019年有59%的人计划出去度假。调查还显示,德国人去年最喜欢的度假地点是去海边享受沙滩、蓝天和阳光,其次是静养式度假和大自然度假,他们希望通过度假和孩子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修养身心。选择纯粹观光式度假的人不到五分之一。德国人最喜欢去的度假地是自己的国家,其次是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希腊和法国。
  在这些国家,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学习当地语言,融入环境,因此学生通常会被安排住在当地家庭,和“家人”共进早餐和晚餐,练习口语。该度假方式的组织者通常会将语言学习与对另一种兴趣爱好的学习(如舞蹈,绘画,足球,表演等)结合起来。除了固定项目外,学生还可参加舞会、烧烤、出游等,学习娱乐两不误。
  地方政府提供《假期指南》
  因为和父母一起休假的时间总是要比暑假短,青少年旅行花费又较高(从数百欧元到上千欧元不等),不是每个青少年都会参加。所以,学生们最终还是要在家里度过大部分假期时间。为了帮助他们在所在城市及周边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德国地方政府、教育机构、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协会等的相关机构通常会组织和提供一些针对中小学生的假期活动。这些活动信息会被汇总起来并在放假前提供给学生。例如,汉堡市的中小学生今年将会拿到一个138页的《汉堡假期指南》,里面除了可以让学生获得各类优惠的假期通票之外,还汇总了汉堡地区的各种假期活动,包括:各种水上活动、各类运动项目夏令营、舞台表演、探索与冒险、参观动植物园,以及了解汉堡市政部门的活动,等等。活动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会让人感觉假期意犹未尽。
  此外,德国一家专业的“假期网站”提出了100条活动建议。其中,有些是传统休闲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等,有些是能力拓展性活动,如学习急救、新的乐器、外语、杂技表演、烹饪、跳舞、汽车驾驶。有些活动很有创意,如种一种植物,然后观察和记录它的生长;发明一种新的游戏;设计自己的服装;在森林里寻找宝藏等。还有些活动颇具诗意,如躺在草地上观察蓝天白云;找个地方看日落,在夜里看星星。
  假期打工将派发工作证书
  有些学生会选择在假期打工。在德国,法律允许13岁以上的学生打工,但根据《青少年工作保护法》的规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只能从事适合其年龄的工作;每天工作不超过2个小时;不能在晚6点至早8点之间工作;不能在上课期间或上学之前打工。对于15岁以上的全日制学校中学生,该法规定他们可以在假期全天打工,但前提条件是:总的工作时间每年最多2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
  因为选择假期度假的员工多,德国企业出于吸引人才的目的,也会招聘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地方报纸、网站、父母亲友的介绍等渠道来寻找工作,只要工作满2周,学生就可以得到一个工作证书。假期打工不仅可以让学生赚到钱,满足自己的一些愿望(如购买新的手机、自行车、衣服等),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工作的辛苦,学会负责任地使用钱。通过打工,他们不仅可以学到新的东西,同时还可以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既有助于将来申请培训或就业,也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特定行业和职业的要求,看看自己是否喜欢或适合从事这个职业。尝试和探索未知的东西会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参加不同类型的活动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
  假期“神圣”不补课
  德国父母对于孩子假期学习的态度比较放松。一项针对德国父母的调查显示,42%的人表示,他们的孩子在假期完全不学习学校的课程内容;35%的人表示,自己的孩子最多也就学习过一次;只有20%的人表示,他们的孩子会在假期定期学习课程内容。与此同时,老师也不会布置假期作业,因为德国人认为休息的时间就是用来休息的,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不过,高考前的1~2年内,一些老师会建议学生假期里最好复习一下某些专业的知识。
  绝大多数人更看重孩子在假期提高其独立自主性和社会能力。例如德国教师联合会的主席克劳斯指出,孩子们需要有一段“什么都不必做”的时间。如果确实需要学习,比如因为上学期考试不及格需要在开学后补考,或因为病休或搬家到新的联邦州需要补课,学生可以在假期的后半期补习。
  不过,鉴于研究已表明,假期太长会导致学生遗忘所学的内容,尤其是在数学领域,而且年级越高,问题越明显。因此,也有专家认为至少高年级学生应该在假期学习,但同时强调,学生必须出于自愿学习;学习时间要适度,不要多于两周,每天3~4小时即可。
  德国人把学生假期的时间拉长,把节奏放慢,令视野拓宽,生命泼彩,轻松却不荒度。虽为告别课堂,实乃超越课堂,“弯道超车”,学校假期不啻为良机。
  编辑 陆思寒
其他文献
基本信息  书名:《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套装全5册)  作者:葛承雍  ISBN:978-7-1080-6672-5  装订:精装  语种:简体中文  定价:680元  开本:16开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体量巨大的《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以5卷本的容积,多层次、多维度地反映了外来文明融入中华文明这条历史长河的文化自觉;揭示了中华文明在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互
最近,笔者听了几节“圆的认识”研究课,发现执教者都能围绕“画法”“数学名称”和“特征”三部分展开教学,可听下来感觉却像是“捡了一大堆砖头,但最终却没能砌成房子”。学生虽然能够正确画圆并知道了相关数学名称及其特征,但这些认识是支离破碎的,仍然停留在“盲人摸象”的水平上。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案例简述:    一、一画,初步感悟圆的画法    1.让学生用圆规在作业纸上任意画几个圆并思考:你是怎
芭蕾舞的服装  芭蕾舞服装最初由宫廷舞会服装演变而来,女士穿拖地长舞裙和紧身胸衣,男士穿长外套和长袜,外罩以短灯笼裤或用鲸骨支撑的短裙,都很笨重,佩戴的饰物也很繁复。后来男士改穿希腊式长袍,有的舞剧人物也穿民间服装。18世纪,法国舞蹈家卡马尔戈和诺韦尔相继剪短女舞裙,以利于舞蹈技巧(尤其是打脚等快速碎小动作)的发挥。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舞蹈家M.塔利奥尼等人才彻底进行改革,使用了专门的芭蕾舞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应该的状态”,也要重视学生“现实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教师更快、更多,他们的知识储备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对于学生原有的起点,教师应视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行认真的分析,适当的运用。  案例描述:教学“认钟表”  师:同学们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开放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并加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教学新知时,结合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产生相关联想    在问题解决中联想旧知,学习新知,并把新知作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或方法。  例如,教
最近听了沈重予老师的一次教育讲座,沈老师讲的一则案例引起我的思考。  案例:  有位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经典例题“两个数比多比少问题”时出示题目:红花有8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黄花有几朵?教师题目一读完,立刻有8个学生高高地举起小手。教师没立即让这些学生回答,而是先提问:“这题是谁与谁比?谁多谁少?”话刚说完,这8个学生的手立刻收了回去,课堂上一下子没人举手,一时间冷场了……  思考:  为什么一
市教研室组织的一次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这种教研形式我谓之“钻井式”,就是针对一个教学内容不断地深入研究,获取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这次活动的内容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参加活动的教师先单独备课,一小时后抓阄确定其中一位教师上前测课;课后教师集体评课,在此基础上全体教师各自修改教案,再次抓阄确定一位教师上研究课;课后又进行第二轮评课,提出修改意见,每位教师根据各自的理解,再一次整理教案
教学实录:  师出示例题:夏天西瓜每千克0.8元,买3千克要多少元?  生(争先恐后):0.8×3=2.4(元)。  (本来教案中的设计是先提问如何列式,再启发学生根据意义用加法尝试算出结果,可现在学生一下子把结果都说出来了,接下来应如何应对?)  师:大家非常聪明,都知道结果了,但是这个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1:因为0.8 0.8 0.8=2.4,所以0.8×3=2.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精心设计问题,合理组织比较,引领学生的思维从“肤浅”走向“深刻”,会使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精神之旅。  过程再现:  问题情境1:红黄蓝每三盏灯为一组,第1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  生1:△○□△○□△○□△○□△○□△○□……(△表示红色,○表示黄色,□表示蓝色)第18盏彩灯是蓝色。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不仅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更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为促进战略思想实施和加强读者对“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