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分享阅读:《聪明的小鸡》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e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遇到危险时化险为夷的法宝是什么?本节课《聪明的小鸡》重点让幼儿体会故事中各个情节是怎样逐层展开并与主题呼应的,并能根据情节,分析故事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图文理解和语言运用,让幼儿观察画面中人物的情绪,同时能在阅读文本时表达相应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能有序,细致地观察图画,理解故事内容.
  2、体验阅读的乐趣,有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3、在老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声音、动作及表情大胆表演读本中的角色
  
  活动准备:
  大书、多媒体故事
  重点:能理解故事中小鸡发起几项比赛的真正用意
  难点:能根据情节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心理特征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画,切入故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新书,书里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二、欣赏封面,激发兴趣
  封面:封面上有谁啊?(狐狸、小鸡)
  当小鸡遇到一只狐狸,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一个强大、一个弱小,那强大者会怎么想呢?弱小者又会用什么办法来摆脱困境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书,找找答案吧.
  三、自主阅读,理解故事
   1、幼儿带着“小鸡和狐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小鸡和狐狸比赛了哪些项目?结果又分别是什么?”等问题自主阅读小书,初步理解读本内容。
   2.引导幼儿先仔细有序地观察画面内容,再与同伴小声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个别指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四、逐页品味,梳理故事
  1):观察小鸡的动作、表情,狐狸位置、表情,想做什么?
  看小鸡在做什么?它脸上是什么样的表情?
  这时的狐狸在哪里?它脸上又是怎么样的表情?那它想做什么呢?
  请你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只狐狸跳出来,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那么,小鸡呢?它有什么样的心里?(害怕、得意)狐狸有没有追上小鸡呢?接着往下看!
  3):小鸡、狐狸都是什么样的神态,动作?
   想一想他们之间都说了些什么?谁想学一学? 不让狐狸吃掉的办法?
  4):小鸡的位置?动作?表情?猜猜它说了一些什么话,让狐狸一副很惊讶的样子?(小鸡说你虽然跑的比我快,但是比赛其他的项目,我一定能赢你)
  第五页到十页:它们到底会比赛什么呢?结果又会怎样?
   5)小鸡在干什么?狐狸看后的表情?学一学。
  狐狸将会举起什么?结果又是怎样?
  6)小鸡的表情?动作?谁的力气大?
  7)看小鸡在干什么?原来小鸡要和狐狸比跳高(学一学)
  8)看狐狸身体呢?跳到哪去了?
  小鸡的动作?谁赢了?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
  9)小鸡还要和狐狸比什么?(女孩子模仿小鸡叫声;男孩子模仿狐狸的叫声)谁的嗓门大?很明显这次比赛谁赢了?
  10)小鸡动作?后面背景是谁?
  狐狸大喊后的结果是什么?
  狐狸虽然赢了,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的叫声把农夫引来了。
  11)农夫在干什么?
   小鸡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笑?(她用计策将农夫叫来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的小鸡和狐狸各自都是什么样的心情?(得意、难过)
  最后小鸡以她的智慧战胜了狐狸。谁来表扬一下小鸡?
  12)小鸡的表情,它心里在想什么?
  如果你给这本书起个题目的话会叫什么?
  好,三次比赛是谁获胜了呢?可是获胜的狐狸为什么又逃跑了呢?小鸡还处在危险之中吗?最后到底谁赢了呢?题目就叫《聪明的小鸡》那现在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遍这个故事吧!
  五、、个性感悟、欣赏故事
   (播放ppt)
  六、角色表演、体验勇敢
  为什么小鸡赢了?
  ---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危险时,一定要自己多动脑筋,想办法找人来帮助自己。或者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就像我们今天记不住书中的内容时,可以想到用图片的方法使自己记住。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讲述过程中要包含故事发生的地方、主要角色、情节、结局等。
  2、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体验角色表演的乐趣。
其他文献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如果,我们能引领孩子走进诗的世界,背诵经典古诗文,不仅是让他们学习知识,更多的则是让我们的孩子做有根的人。    一、孩子带给我的灵感  记得有一次在北海双语学校听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咏鹅》。当老师问道:“鹅啊鹅,你伸长脖颈看到了什么?”时,一个孩子大方而天真的说:“它身长脖颈看到了你,你在赏鹅啊!”会场顿时响起一片掌声,这掌声为的是孩子的天真,为的是孩子的与众不同,为的是
先人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令文明的星火光耀世界成为一种可能。而阅读,把这种可能化为了现实。还记得童年时读的那篇《数星星的孩子》,一个名字,一个故事,让童年的我第一次仰望星空,第一次思考“星空中有什么?”。课外阅读把一颗颗好奇的种子种在了我们年少的心田。  在高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把握时代的科技进展,关注科普阅读是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培养的必然要求。有鉴于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引入了大量的科普读
2011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本市小学《科学》说、讲、评教学比武,活动安排在本市比较有名的一所小学举行。  组委会的精心布置让活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经过第一轮激烈地说课比拼,我幸运的进入到下一轮的讲课比赛中。根据要求,我要现场做一节20分钟的《科学》微型课。授课对象是该校四年级某班的学生。比赛规定可在上课前一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熟悉学生,于是在组委会安排下,我在授课的前一天下午开始了与这些陌生孩子
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离不开“读”。学生对文本粗读知晓大意,精读品味语句,熟读体验情感。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的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读”的形式来达到其效果。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体味情感,明情悟意。更重要的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品读词句,训练语文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静思会文 品读词句  
幼儿園新《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只有这样的科学教育才能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使幼儿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只有这样的科学教育才能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而我園地处农村,身边有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如何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本土化资源,引导幼儿在主题探究活
一、引言  小学数学对于认知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基础性教育课程,它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和个人逻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错题,往往使学生害怕学习数学,使教师刻意回避错题。事实上,教师应该以十足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来对待错题,帮助学生寻找错题的根源,而不是简单的对题目打下正误的符号。因为,错题常常是数学教学中忽视的部分,教师更多的关注对题的多少,这是我们现
一、自己动手建设园区环境  我们利用园内可用空间见缝插绿,为幼儿还开辟了一块种植区,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种植蔬菜和培植花坛里的花,并且老师带着幼儿利用废旧的材料共同制作告示牌如“花儿好看我不摘”、“我還小,请不要踩我”、“今天你给我喝水了没有”、“我和绿叶是朋友”等宣传语,这不但让幼儿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而且这些简单易懂的宣传语还能滋润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日常生活中主动引
学生写作文最愁搜肠挂肚也没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泛泛而谈,不深入,没真情实感。学生之所以感觉作文无话可说,主要的原因,是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能没有及时抓住作文教学的时机,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几点认识:     一、抓住生活源泉,趁机练笔     学生作文如果是自己亲身经历而且深有感触,那么写起来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述,这就要求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
教师的领导者作用    在基础学校里,教师富有活力。他们齐心合力一起合作,是学生的导师,并有时间和条件来更新专业知识。基础学校的校长是教师的带头人,他用激励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方法指导全校的工作。  在基础学校里,校长是教师的领导,一个靠鼓励而不是行政命令的手段指导学校工作的人。校长赞同大家的一致看法,对教师进行鼓励。他仿佛是一名交响乐队的指挥,把学校的工作组织得像一首和谐合拍的乐曲。  一位五年级的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占一定的比重,对于较大概念的教学,笔者以公顷为例,剖析下对概念教学中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课前铺垫,丰富经验  本课上课前,让学生慢跑100米,边跑边体会100米的长短,请28名学生围面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也就是围成一个边长约是10米的正方形来,通过活动,游戏等方式,去感受这100平方米的正方形的大小,为教学作一定的铺垫。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展